2024-08-02|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差異不是原罪:假「公平」與「保護」之名的歧視

〈差異不是原罪:假「公平」與「保護」之名的歧視〉2024-08-02

 

  維克托.文班亞馬(Victor Wembanyama)是本屆NBA的選秀狀元,約224公分的身高、約245公分的臂展,以及出色的運動能力,放在眾星雲集的NBA,都被認為是難得一見的瑰寶。他的表現也沒有讓球迷失望,在20歲生日前後,他分別拿下了NBA史上最年輕的「雙20」以及最年輕的「大三元」。

 

  再加上他過人的防守能力,文班亞馬在短短幾個月裡已經締造了好幾個「新秀年」與「最年輕」紀錄。也無懸念的取得年度新人王,並以單季254個火鍋的成績在火鍋榜上排名第一。在過去的十五年裡面,只略低於懷塞德(Hassan Whiteside)於15-16賽季的269個火鍋紀錄。再次提醒:這只是他的第一個NBA賽季。

 

 

  文班亞馬的身體是不是異於常人?這樣的比賽是不是不公平?尤其籃球框的高度擺在那裡,身高高、臂展長在籃球場上的優勢是無庸置疑的。尤其,當我們看到那張奧運賽場上,富樫勇樹與文班亞馬對位時的照片,兩人的身高差距是幾乎令人感到絕望的50多公分。這樣的比賽還能打嗎?又或者說,還需要打嗎?

 

  但結果我們已經看到了,日本隊不只是戰到了最後一刻,甚至是幾乎已經取得勝利。如果不是比賽尾聲幾個有爭議的判決,比賽的結果很可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這是運動比賽激勵人心之處,也給了無數亞洲孩子希望與挑戰的動力。

 

 

  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身體數值偏離平均」不只沒有使她們成為文班亞馬那樣令人稱羨的「天才」,甚至成為了一種揮之不去的詛咒。在虛假的公平性包裝之下,一種激進的歧視與性別審查從日常社會的眼光滲透進了奧運賽場之上。比賽還沒開始,就已經遭到非議。

 

  「女性要有女性的樣子」這一從現在的視野來說無疑過時與不恰當的觀點,繞了一圈之後,竟以「科學」、「公平」與「保護」等標語,重新地、堂而皇之地闖入了賽場。就像幾天前他們對開幕表演中多元性表達的強烈憤怒,這些保守主義思想再一次挑起了戰爭。這一次,他們把矛頭指向了毫無疑問已經擁有參賽資格,但曾經在其他比賽中被認為不符合標準的選手,其中,包含了台灣拳手林郁婷。

 

 

 

 

  做為一名堅定的「反跨性別者」--甚至堅定到不惜讓自己與自己的作品被抵制、與合作過的演員鬧翻--JK羅琳再一次用激烈的言論表達了不滿,她暗示林郁婷與哈利夫(Imane Khelif)不是女性,並宣稱這是一種瘋狂的行為,質疑「難到要等到有女性拳擊手在賽場上被打死才肯罷休?」。

 

  這件事情放在其他地方,台灣的網友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反應,其中一些人甚至可能會站在JK羅琳那邊,認為她「勇敢反對政治正確」、「保護真正的女性」。但在這次事件裡面,我們看到非常多人跳出來幫林郁婷講話,他們貼出林郁婷過去的照片或受訪影片,指出她並非JK羅琳以為的跨性別。「她的身分證字號是2,從小就是一個女性」。

 

  為了保護台灣選手,許多人指出JK羅琳錯了。但主流的說法並不是真的覺得JK羅琳錯了,而是覺得她「這一次」錯了。那些反駁的背後並不是在捍衛每一個可能有相同或相似遭遇的人的權益,而只是在說「你要反跨性別沒問題,但林郁婷不是,不要影響到她」。

 

 

  但JK羅琳真的「只是誤會」嗎?其實不然。在得到更多資訊之後,她改口以「性發展障礙」(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描繪林郁婷與哈利夫。並繼續說到「他們不能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不作弊」,並直指他們參與競賽,爭取「屬於女性的獎牌」是一種對女性的傷害。

 

  在這樣的回應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保守主義思想一點也沒有在管當事人到底具體而言是什麼情況,他們要的是一種激進的截然二分。有一些人是「純粹的女性」、另一些人是「純粹的男性」,如果不屬於這兩者,我可以「尊重」你、「同情」你,但請你滾遠一點,不要出現在世人面前,不要參與比賽,當然,也不要使用公共廁所、更衣室。

 

  為了在這個宣揚尊重的時代裡面繼續落實他們鮮明的惡意,他們會以「科學」為名制定標準,譬如說某些激素必須在某個數值底下才算是女性,超過就不行。乍看之下,這好像公平且客觀。畢竟人們已經分了「男子組」與「女子組」,超過那個數值的人如果還被歸入女子組,那會使得女子組的其他人無法與之競爭,甚至,會因為這些差異而受到不該受到的傷害。

 

  然而,無論那個數值得到了多少專家的背書、基於哪些「平均數據」,那個決斷終究非常任意。因為運動員首先就全部都是身體素質高於平均值的人,那些激素也並非科學地直接和運動表現掛勾。而且,從文班亞馬的例子,以及從國際運動競賽存在以來的所有不同種族共同競賽的例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運動場上本來就充斥著無數的先天差異,為什麼你選擇要不接受「這一種差異」,而去接受「另一種差異」?

 

 

 

 

  在曾經和林郁婷交手過的東京奧運金牌選手入江聖奈看來,林郁婷是一名練習量非常大的選手、一名可敬的運動員。而且,就她的經驗來說,她認為她「顯然是女生」。而且,就她與哈利夫至今都還在賽場上的這個事實,她們毫無疑問都是符合這次奧運資格的選手。

 

  的確,就像許多人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如果只是要幫林郁婷這一次的參賽權辯護,我們只需要給反對者看證據,證明她「符合規定、沒有你要批評的問題」就能達到目的。但如果是一個長相更加「不像女性」,或某些數值又再高一點點的選手呢?又或者如果未來的某一場比賽,主辦方又選擇了與(如今不再受國際奧會認可)的國際拳擊總會(IBA)相似的標準呢?

 

 

  這是一條漫長且險峻的路。而且它並不只發生在運動賽場上,還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170公分以下的人不是男人、胸部太小的人不是女人;不化妝、不穿裙子是「沒有女人的樣子」,沒有擔當、不夠強硬則「算不上是男人」。二十多年前,葉永鋕因為「不像男生」而被霸凌、被要求「驗明正身」,而這不也正是JK羅琳等人如今依然在對林郁婷以及其他選手做的事情嗎?

 

  所謂的「多元」並沒有那麼複雜。不過是在這個基於方便而依然劃定的種種界線之中,去提醒那個不應該被遺忘的事實--「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平等的被尊重」。我們當然可以去思考一個世界性的比賽規章是否合理,但那個出發點是什麼?如果歸根結柢是歧視,那應該被責備的是那些歧視者,而不是規章,更不是努力練習、努力過好生活的選手們。





延伸閱讀:

〈男性凝視與同工不同酬:運動場上/外的厭女〉

〈Trans.Gender--對二元與多元性別的超越(二):
「女性」權益與「男跨女」權益之間的張力與迷思〉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為什麼我們不需要異性戀遊行?〉

〈強硬翻轉不對等的代價:「取消」的意義與隱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