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等公車的時間通常會比預期的還久?--關於「檢查悖論」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等公車的時間通常會比預期的還久?--關於「檢查悖論」〉2024-08-10

 

  聊聊「檢查悖論」(Inspection paradox)。如同過去曾經聊過的生日悖論與烏鴉悖論一樣,檢查悖論並不是真的會在邏輯上出問題的那種悖論。而更像是一種對於我們直覺的挑戰,乍看之下我們得到的結論會有些詭異,但它確實是如此。就像一開始的古希臘詞παράδοξος,原意是「未預料到的」、「不尋常的」。

 

 

  最常被拿來舉例的是「等公車」的例子。我們知道公車其實是有固定車班,除了特別的尖峰或離峰時間,每班車的間距照理說不會差異過大。然而,實際在等的時候,我們依然會感受到公車難等(我知道有些人已經習慣用公車App來避免這種狀況,但並非所有地方都如此方便,也不是所有人都擅長使用這些科技工具)。

 

  一種想法可能會覺得,這是我們的體感問題,很快搭到車的時候我們不會特別注意,但如果等待時間久一點,我們就會特別不高興,也會特別印象深刻。我同意會有這種狀況,且後面我們還會回頭來說這件事,但事實是,即便不關於這種體感差異,我們等公車的時間就是會比「隨機等公車的理論值」--「二分之一車班間距」來得更長一些。這便關連到了檢查悖論。

 

 

  從抽樣統計的角度來說,檢查悖論是一種不恰當抽樣方式的必然結果。譬如,如果我們進入一間大學,挑選了兩個科系的學生,從中隨機選十個學生,問他們「你們班有多少人」。我們得到的平均答案將非常有可能大於兩個科系的平均人數。

 

  譬如說,如果一個科系有70個人,另一科系有30人。我們從這一百名學生中完全隨機選中的學生,比例的分布也更有可能是7:3。那麼,平均下來的班級人數將會是58人而不是中間值50人。如果兩個班級(或兩間公司)人數差異更大,這個偏差就會更加明顯。雖然我們的選擇真的是隨機的,但由於我們要「檢查」的事情與數量相關,結果反而會偏離平均。

 

 

  回到公車:雖然公車有固定的班表,但公車司機不是機器人,交通狀況也無法被百分之百預測。所以公車班次之間的間距就算「平均而言是固定」,仍會有些許的落差。而只要這樣的落差一出現,就立刻有了檢查悖論趁虛而入的空間。

 

  在所有時間中,等車的人更有可能落在間距較長的時間裡面。這就如同一百個學生裡面,隨機的學生更有可能來自70人大班級一樣。所以我們的平均等待時間也就會隨之增加,公車與公車班次間距的差異越大,我們平均而言就需要等待越久。這個等待時間永遠只能往「久」的方向靠近,最理想的情況也就是理論值的「平均班次間距的一半」。

 

  也就是說,不只是因為「等待令人煩躁」,等公車就是會比預期的要久。而這樣的數學角度還能夠被推展到生活中更多各式各樣的情境,譬如另一個聽起來同樣有些詭異的事情是:「你的朋友很可能擁有比你更多的朋友」。

 

  其中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相比於成為「只有五個朋友的人的朋友」,你會有更高的機率是「有一千個朋友的人的朋友」。就算你自己就是那個有一千個朋友的人,只要思考一下你的那些朋友看到這個問題時會立刻想到你然後說「對耶!他的朋友一定比我多」就能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好比你是那個明明上一班公車剛走卻馬上搭到下一班公車的人--剛好對比了其他人等車等得有夠久。

 

* 


  最後,我們想要多推進一點點的事情是:其實那種「等比較久的時候會印象深刻、很快搭到車時不會特別記得」的狀況甚至也跟這個現象有關。因為「等很久」和「很快搭到」兩種情況花費的時間一樣是不對等的。我們會在很長的時間中處於「等很久」的狀態,而「很快搭到」時我們則立即結束了等車這件事。

 

  所以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厭惡等車,於是用自己的煩躁去強化那種記憶的重量。就算我們並不特別去加權那任何一刻的「等待/無需等待」,等待永遠會比最固定與最隨機的「理論值」設想得更煩更久。更不用說,那種煩悶並不是均值的,往往會一層一層、不斷累積上去。

 

  所以如果下次聽到有人和你抱怨他等公車等很久,請不要挑戰他。你知道,他是對的,可以點點頭跟他說:「等車辛苦了」。





延伸閱讀:

〈黑鴉鴉一片:「烏鴉悖論」的科學哲學啟發〉

〈誰的大眾運輸工具?為什麼車上座位總是不足?〉

〈排隊與搭車:那些變得不屬於我們的時間〉

〈班門弄斧:班佛定律與世界中的數〉

〈不只關於答案,關於理解並回應問題〉

〈機率思維中的張力:三門問題與「運氣守恆的直覺」〉

avatar-img
83會員
73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前陣子,又被朋友推薦了一款獲得2024年德國遊戲獎的桌遊《Captain Flip》。這款規則簡單的海盜題材遊戲從名字就已經開始在玩梗,除了很可能是戲仿2013的著名電影《怒海劫》(CAPTAIN PHILIPS)外,「Flip」也揭示了遊戲的核心機制--「翻」。
  為了即將到來的日子,你策劃了一場去義大利的度假:你購買了一堆指南書,並規劃去那些義大利的景點--參觀競技場、欣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去威尼斯成做貢多拉……,甚至還學了一些實用的義大利短語,一邊準備,一邊興奮著期待旅行日的到來。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我開始困惑為什麼十幾歲的時候會有一段覺得這些玩具沒有那麼好玩的時期。我從不覺得它們幼稚、也捨不得丟掉,但它們就這樣一直擺在盒子裡,在姪子出生並大到可以讓他玩這些玩具之前,我們居然都沒有想要把它們再拿出來把玩,怎麼會這樣呢?
  在一個一歲多的小小孩身上,事情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可能並不清楚這是一件不該做的事情,或者以另一種方式來說:在他的世界觀裡,這件事還沒有被認識為不該做。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進入一個小小孩的世界與經驗裡面,我們會發現,就算是以一個成年人的邏輯和判斷力,我們都很難清楚地說明這件事情為什麼應該是這樣。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前陣子,又被朋友推薦了一款獲得2024年德國遊戲獎的桌遊《Captain Flip》。這款規則簡單的海盜題材遊戲從名字就已經開始在玩梗,除了很可能是戲仿2013的著名電影《怒海劫》(CAPTAIN PHILIPS)外,「Flip」也揭示了遊戲的核心機制--「翻」。
  為了即將到來的日子,你策劃了一場去義大利的度假:你購買了一堆指南書,並規劃去那些義大利的景點--參觀競技場、欣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去威尼斯成做貢多拉……,甚至還學了一些實用的義大利短語,一邊準備,一邊興奮著期待旅行日的到來。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我開始困惑為什麼十幾歲的時候會有一段覺得這些玩具沒有那麼好玩的時期。我從不覺得它們幼稚、也捨不得丟掉,但它們就這樣一直擺在盒子裡,在姪子出生並大到可以讓他玩這些玩具之前,我們居然都沒有想要把它們再拿出來把玩,怎麼會這樣呢?
  在一個一歲多的小小孩身上,事情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可能並不清楚這是一件不該做的事情,或者以另一種方式來說:在他的世界觀裡,這件事還沒有被認識為不該做。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進入一個小小孩的世界與經驗裡面,我們會發現,就算是以一個成年人的邏輯和判斷力,我們都很難清楚地說明這件事情為什麼應該是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在排個人行程時 常常記錯時間 兩個禮拜後 會記成下禮拜 禮拜二以為是禮拜三🤣 這難道是所謂的時間膨脹啦 哈哈 有質量的東西 沒有辦法達到光速 如果有能力 達到光速 時間會變慢 但是這個時間的計算 會不會也受到了 速度跟重力場的影響呢 所謂的時間變慢 是跟另一個基準比
Thumbnail
早上眼看著搭捷運去上班時間來不及了,查了一下google地圖,搭計程車應該可以在打卡時限前15分鐘到,所以就叫了計程車。 人生之中,意外總是在想像之外,雖然很快的叫到車,但車子遲到5分鐘,一路開得很慢,時間就這麼被消耗,眼看著時間就快要來不及了。 當下滿心的不滿、抱怨,責怪司機大哥開車怎麼這樣。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這是多麼不簡單的一句話。 人都喜歡比較,要不被影響真的挺困難,平民百姓有誰能夠輕描淡寫的告訴別人「日子過得去」卻充滿滿足與喜樂,而不是暗自地傷神覺得焦慮及自卑。
開計程車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 舉例一: 司機接到派單後可能要開10~15分鐘路程到乘客的叫車地,然而等到開到對方的叫車地時對方就按取消了, 有可能是因為乘客叫到其他車了,也有可能乘客不需要叫車。也就是這一趟是白跑,而且還要再空車回去排班點排班。 舉例2: 很多時候,車已經
Thumbnail
雖說早已習慣都市的車水馬龍,但那也不能說是習慣,而是日常;自出生以來就不斷地跟時間奔跑著,公車要追不上了,捷運要開走了,不斷地與之來往,從來都不是我還有多少時間,而是我剩下多少時間。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Thumbnail
坐公車比開車、騎機車,更能節能減碳,可是很多人寧可開車、騎機車,卻不願意坐這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等我坐了一次公車之後,才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願意坐公車的原因。 最近,腳還是一直發麻,有人推薦榮總醫師,建議我去榮總檢查。星期五請了假,去榮總看醫生,老婆陪我去。
Thumbnail
清晨等公車,遇到一台公車很特別,停靠點不是在站牌前,而是至少十步的距離,所有乘客必須往後走十步以上才上得了車。 第一次碰到時,我猜是不是司機心情不好?上車一看,中年司機看來平和,也沒什麼不佳態度,許是特殊情況吧,我這樣想。 第二次又碰到,特意記了一下車號,也特意看了司機一眼,看看下次還有沒有。
Thumbnail
這篇可能是有天坐捷運出產的作品
最近在排個人行程時 常常記錯時間 兩個禮拜後 會記成下禮拜 禮拜二以為是禮拜三🤣 這難道是所謂的時間膨脹啦 哈哈 有質量的東西 沒有辦法達到光速 如果有能力 達到光速 時間會變慢 但是這個時間的計算 會不會也受到了 速度跟重力場的影響呢 所謂的時間變慢 是跟另一個基準比
Thumbnail
早上眼看著搭捷運去上班時間來不及了,查了一下google地圖,搭計程車應該可以在打卡時限前15分鐘到,所以就叫了計程車。 人生之中,意外總是在想像之外,雖然很快的叫到車,但車子遲到5分鐘,一路開得很慢,時間就這麼被消耗,眼看著時間就快要來不及了。 當下滿心的不滿、抱怨,責怪司機大哥開車怎麼這樣。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這是多麼不簡單的一句話。 人都喜歡比較,要不被影響真的挺困難,平民百姓有誰能夠輕描淡寫的告訴別人「日子過得去」卻充滿滿足與喜樂,而不是暗自地傷神覺得焦慮及自卑。
開計程車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 舉例一: 司機接到派單後可能要開10~15分鐘路程到乘客的叫車地,然而等到開到對方的叫車地時對方就按取消了, 有可能是因為乘客叫到其他車了,也有可能乘客不需要叫車。也就是這一趟是白跑,而且還要再空車回去排班點排班。 舉例2: 很多時候,車已經
Thumbnail
雖說早已習慣都市的車水馬龍,但那也不能說是習慣,而是日常;自出生以來就不斷地跟時間奔跑著,公車要追不上了,捷運要開走了,不斷地與之來往,從來都不是我還有多少時間,而是我剩下多少時間。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Thumbnail
坐公車比開車、騎機車,更能節能減碳,可是很多人寧可開車、騎機車,卻不願意坐這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等我坐了一次公車之後,才知道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不願意坐公車的原因。 最近,腳還是一直發麻,有人推薦榮總醫師,建議我去榮總檢查。星期五請了假,去榮總看醫生,老婆陪我去。
Thumbnail
清晨等公車,遇到一台公車很特別,停靠點不是在站牌前,而是至少十步的距離,所有乘客必須往後走十步以上才上得了車。 第一次碰到時,我猜是不是司機心情不好?上車一看,中年司機看來平和,也沒什麼不佳態度,許是特殊情況吧,我這樣想。 第二次又碰到,特意記了一下車號,也特意看了司機一眼,看看下次還有沒有。
Thumbnail
這篇可能是有天坐捷運出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