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閱讀時間 ‧ 約 19 分鐘

銀髮族長輩皮膚瘙癢的根本原因與保養祕訣

​家中有長輩的話,你是否也會遇到這樣的狀況?

長輩一到睡覺時間就開始渾身不對勁,一會兒小腿癢,一會兒大腿癢,全身的皮膚輪流發出癢的訊號,打亂夜晚的寧靜。嚴重時,甚至彷彿有無數隻小蟲子在身上爬,令人焦躁不已。

即使知道伸手抓了會更嚴重,但為了獲得一時緩解,還是會抓,然後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然而,抓完後皮膚變得更加乾燥,甚至會留下抓痕、紅斑,這下單純的瘙癢變成了帶有灼熱感的刺癢,非常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品質。

這樣瘙癢與想抓癢的感覺常常令長輩感到尷尬,每當自己因為瘙癢而不得不停下手邊的事情去抓癢時,總感覺周圍的目光會聚在自己身上。

此外,也因為皮膚紅腫有抓痕,就算想藉由穿長袖衣物來掩蓋皮膚,卻又會被炎熱的天氣弄得更加悶熱不舒服。





越抓越癢


皮膚癢最讓人感到焦慮的就是經常越抓越癢。這個惡性循環式怎麼產生的呢?


|組織胺放大循環|

首先,當皮膚遭受第一波刺激時,會誘發皮膚內特定的細胞釋放出組織胺,引起微血管擴張,壓迫皮膚的末梢神經使人產生癢的感覺。一旦去抓癢,皮膚內又會有更多的細胞加入釋放組織胺,讓癢感久久不散。


|血清素放大循環|

抓癢的過程會伴隨著一點痛的感覺。

這是因為抓癢實際上會對皮膚造成輕微的物理損傷,也就是皮膚會在抓癢的過程中產生了細小的傷口,這會激發皮膚傳送疼痛信號到大腦引起疼痛感,接著大腦會釋放包括血清素在內的多種神經物質,用來調節疼痛和情緒反應。

血清素的釋放雖然有助於當下緩解疼痛,但也會增強皮膚的敏感度,於是緩解疼痛的效果過去,皮膚卻對瘙癢感更靈敏,導致瘙癢感加劇。


|末梢神經放大循環|

若反覆抓癢,還會啟動皮膚末梢神經進行各種增生,例如分支變密、延伸向外等,導致該區域的皮膚異常敏感。

在生理機制上,皮膚由外到內依序為角質層、表皮層和真皮層,原本末梢神經是深藏在真皮層,但透過抓癢動作的反覆刺激,會導致末梢神經延伸到表皮層,此時可能連穿衣服、洗澡、吹到風也會感覺到刺癢、疼痛。



人類的皮膚感覺系統,包括瘙癢、疼痛和觸覺感知,本來是進化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與環境互動、掌握手工技巧,並快速應對外界刺激,藉此保護身體免受傷害。這些感覺功能在我們學習和執行精細動作,例如使用工具、編織或寫字時發揮著關鍵作用,使我們能感受到細微的觸覺差異,調整力度和動作,從而提高敏感度和準確性。

然而,在反覆抓癢下,這些感覺系統會發生錯誤並過度反應,導致在沒有外部實際威脅的情況下,神經系統收到的錯誤訊號被活化。

所以當我們試圖通過搔抓來緩解癢感時,這個行為反而可能加劇皮膚的刺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抓癢 → 皮膚受損 → 組織胺放大循環、血清素放大循環與末梢神經放大循環 → 加劇癢感 → 更頻繁地抓癢。


更麻煩的是,心情只要一煩躁起來,原本的癢感就越發不可收拾。


仔細回憶,經常會發現到最感到癢感的時候是下班後的休息時間、睡前上廁所、假日小孩回老家等,剛好都是在由一個生活場景轉換另外一個生活場景的中間時刻。這種在特定情境下越來越癢卻又找不出明顯過敏源的狀況,就有可能是因壓力而引起的問題。

當人感到壓力、焦慮或煩躁時,交感神經系統會被活化,促使身體進入必須判斷「戰鬥或逃跑」模式。這會導致一系列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緊繃,以及汗腺活動增強等等。



交感神經系統活化也會影響皮膚狀態,其中包含使皮膚表面血管收縮,流向皮膚的血液減少就可能導致皮膚乾燥、敏感性提高。然後,因為外部細微的刺激產生癢感並伸手抓,就進入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了。

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促進身體的休息和消化狀態,有助於身體修復,但在緊張和壓力的狀態下,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會急遽減少,減弱了它對交感神經系統的平衡作用,這可能會使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的皮膚乾燥和瘙癢問題更加明顯。

由壓力導致的癢感百百種,從科學的角度不容易辨識,畢竟可能只是蚊子叮到的癢感,也有可能是環境有塵蹣、花粉、黴菌、寵物皮屑或環境太乾燥的癢感。

但無論多難辨識,壓力的癢感都有一個可以清晰辨識的關鍵—與社交壓力有關。

只要仔細觀察,從原本不會癢到突然會癢的瞬間,到底是從哪個狀態切換到哪個狀態,那麼就有機會循線找出壓力來源,也就比較容易找出舒緩的方法了。




越擦越癢


不少長輩身上會準備一罐「萬用藥膏」,無論是蚊蟲叮咬、不慎抓傷、不小心擦破皮甚至擠粉刺受傷,反正任何皮膚問題就是打開那罐萬用藥膏抹下去,瞬間皮膚一陣清涼,彷彿所有問題就立刻被解決。接下來,就是放任皮膚自己好,如果遲遲不好,那就再多抹幾次藥膏。

這些萬用藥膏,有可能是抗消炎的軟膏,也可能是含有多種成分用於解決數種皮膚問題的產品,雖然有時確實可以提供暫時的緩解作用,但錯誤並密集使用就可能帶來風險。

當然,這類產品多到難以一一列舉,畢竟這種萬用藥膏往往都是偶爾碰到就擦一下發揮效果,或皮膚瘙癢症狀只是暫時型的,不塗任何東西也都會自己好,但這些狀況會意外地以為某款藥膏特別適合自己,以後只要遇到皮膚瘙癢,趕快塗這個就好了。


事實上,這些被視若珍寶的藥膏其實只是因為身體年輕,大多數的皮膚問題都會在自我修復的機制下被解決,但隨著年紀增加,皮膚細胞的再生能力下降,皮膚的保護效果受限之後,萬用藥膏的神話就破功了。

畢竟,皮膚問題種類繁多,從過敏反應、細菌感染、黴菌感染到光敏感性物質引發的皮膚炎等等,每一種情況都需要不同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如果在未清楚具體原因的情況下隨意使用藥膏,不但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反而有可能因為過度刺激而加重發炎狀況。

因此,對於任何持續的皮膚問題,首先就要找到並確認原因。只有正確識別了問題的根源,才能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潛在的風險,確保皮膚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護。




保養皮膚的必要性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人選擇退休在家,平時外出也少了化妝的需求,但這並不代表對皮膚保養的重視可以隨之降低。事實上,就因為隨著年齡增加,持續進行皮膚保養對於維持皮膚健康狀態就更為重要。

你可能會質疑,當年紀漸大,皮膚難以維持年輕狀態,那麼持續保養皮膚真的有用嗎?

對此,答案是肯定的,皮膚保養真的有效,而且終身有效,甚至可以說越老就越需要皮膚保養。如果忽視了皮膚的日常保養,當年齡增長,乾燥、瘙癢等皮膚問題就會逐漸浮現。

在我們年輕時,皮膚細胞的更新週期大約為28天,也就是四週左右。這個過程從皮膚深層生成新的細胞開始,這些新細胞逐步被更新並向外推移,通過各層皮膚後變成角質層細胞,是皮膚最外層的保護。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更新的週期會逐漸變慢,中年以後,這個週期會延長到六週甚到八週。

這意味著隨皮膚更新的速度變慢,導致老化的細胞在皮膚表面停留時間變長,皮膚內側的水分難以傳遞到表面角質層,如此就會引起皮膚脫屑、乾裂、乾癢等問題,一旦輕忽,直到某天狀態不佳,啟動了越抓越癢、越煩越癢、越擦越癢的瘙癢循環,原本平靜的生活就會被皮膚瘙癢的困擾破壞了。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保護功能減弱,天然保濕因子的生成也會減少,於是肌膚保養的三個基本步驟—清潔、補水、保濕就都需要確實做到,才能幫助減少長輩皮膚瘙癢的困擾。


其中,清潔是肌膚保養的第一步。在維持適度清潔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破壞皮膚表面的微生物平衡和天然油脂層。

第二步補水,是指向肌膚提供足夠的水分,維持皮膚細胞—尤其是角質層的的濕度,維持皮膚彈性

第三步保濕,是在補水的基礎上進一步鎖住水分,防止其蒸發,保持肌膚的濕潤度和柔軟度。


清潔

皮膚表面的油脂主要由皮脂腺分泌,可以幫助維持肌膚潤滑,防止外界細菌侵入。

在年輕時,我們煩惱的是油脂過多和外界污染物會堵塞毛孔導致痘痘等肌膚問題,但長輩的皮膚需要關注的重點是清潔,尤其是皮膚老化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更需要注重以溫和的方式清潔。

由於皮膚保護功能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弱化,因此清潔同時維持皮膚常駐菌的平衡變得尤為重要,如何避免過度清潔、摩擦與使用過熱的水是保養程序的關鍵。


補水

皮膚的水分來自於兩個主要來源,一個是身體內部組織的水分,透過血液循環到達皮膚,另一個是外部環境,例如直接補充的水分。皮膚有了水份,還需要保持水分避免揮發,而保持水分的機制包括角質層內的天然保濕因子和皮脂膜,它們能減少水分蒸發並保持皮膚濕潤。

值得一提的是,「補水」與「保濕」是兩個獨立的動作。補水是單純補充水分,而保濕是在補水的基礎上進一步鎖定水分,防止其蒸發。


一些保濕產品中會添加少量酒精作為溶劑或防腐劑,但過量的酒精可能會破壞皮膚保護層,加速水分蒸發,對敏感性或乾性皮膚來說更是明顯。

最簡單的補水方式是使用乾淨的清水。建議在洗澡後用浴巾擦乾身體的時候,趁著皮膚還熱熱的就對皮膚噴灑清水進行降溫、補水的動作,之後再迅速地塗上乳液鎖住水分,如此一來就能確實完成補水和保濕的步驟。


以上的補水和保濕動作是針對年輕皮膚,對於已經常被瘙癢問題困擾的長輩來說,就需要添加一個「隔離」的步驟,幫助維持皮膚的微生物生態,避免過多細菌在皮膚的裂縫中孳生刺激末梢神經,導致皮膚總是反覆感到瘙癢。

這裡的「隔離」是專門指在皮膚清潔後,使用無刺激性的水性噴霧來形成一層保護膜,幫助隔絕外界的細菌和刺激物。合適的隔離產品並不會針對過度加強抗菌與消炎的效果,因為這些功能會過度刺激皮膚、增加皮膚負擔。

好的隔離產品是一種能抑制皮膚壞菌並保留好菌的水性噴霧,可以在剛洗好澡後的三分鐘內,用毛巾擦乾身體時,趁皮膚還熱熱的就用水性噴霧來舒緩皮膚。

這樣不僅能為皮膚降溫、補充必要的水分,還能有效隔離外來的細菌,避免細菌或其他汙染物順著皮膚角質的裂縫刺激末梢神經導致皮膚瘙癢。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擇保濕產品時需留意其中的添加劑。

為了防止產品腐敗並延長保存期限,保濕產品通常會添加例如防腐劑、抗菌劑、香精等化學成分,雖然這些成分的確有助於保持產品穩定性、使氣味更好聞,但同時也可能增加皮膚負擔,尤其是對於敏感或脆弱的膚質。

因此,隔離步驟盡可能地採用接近清水質感、無味道也不刺激的噴霧來做為皮膚的第一層保護,這是對長輩脆弱的皮膚來說最沒有負擔,這是最理想的做法。


保濕

保濕是皮膚保養的最後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使用乳液或保濕乳霜來塗抹全身,尤其注意手腳和臉部等容易乾燥的部位。建議選擇適合老年皮膚的產品,它們通常具有更高的保濕成分,能夠長時間鎖水,避免皮膚乾燥。

在塗抹乳液時,輕柔地按摩皮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吸收效果,同時也讓保養成為一種放鬆療癒的過程。


然而,在實際選擇保養品時,常見到「保濕」和「潤膚」這兩個文案用語,它們在功能上有所區分,而對於老年皮膚保養而言,理解這兩者的差異和如何恰當地選用對應產品十分重要。

保濕產品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皮膚吸收和鎖住水分,維持皮膚的水潤狀態。這類產品通常含有大量水分和一些吸水性好的成分,如透明質酸、甘油等,它們能夠幫助皮膚吸收水分並使水分不易蒸發。


相比保濕產品,潤膚產品更加偏向於維持皮膚的柔軟和彈性,幫助皮膚恢復和保持其自然的油脂保護層。這類產品適合皮膚乾燥、缺乏彈性的狀態,能夠有效預防或減少皮膚的乾裂和細紋。

由於老年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水以及油脂分泌減少等問題,因此在日常保養中,先使用保濕產品為皮膚補充足夠的水分,特別是在清潔後當皮膚仍然濕潤時使用,可以幫助皮膚更好地吸收水分。

接著使用潤膚產品,尤其是在皮膚較為乾燥或氣候較為乾燥的環境中,潤膚產品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鎖住水分,同時提供油脂成分來維持皮膚的柔軟和彈性。

原則上,無論採用任何保養品組合,都應由最水性、最接近清水質感的產品優先使用,之後依照添加油脂的比例由低到高依序使用。如果在既有的保養組合中添加新步驟,也是依照水性優先為原則,如此就能掌握適當的保養順序,發揮最佳效果。




以上內容引自《打造讓父母安心的老後日常:從生理到心理,細解老化現象,最實用的陪伴心法,創造更好的老後生活品質

更多相關內容,趕緊入手這本書吧!

Readmoo讀墨電子書:《打造讓父母安心的老後日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