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在匆忙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衡與穩定

「庸庸碌碌的忙碌生活,最後得到了什麼?」

最近被問到這問題,平時上下班、認真學習或是耍廢玩遊戲,明明每時每刻都有某件事情去填滿當下的自己,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一種無力感呢?

我覺得原因可能因人而異,但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目前的結論是:「我沒有專注在當下」。

過去的自己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有一席之地。我想要在工作能力上卓越,為此我可以付出我的大量時間,即便假日也會盡可能地想要多往前一點,對我來說任何一點時間都不該被浪費。

充實的學習、認真的態度,在專業能力上確實有所提升,但沒多久也就冒出下列想法:

最近感覺自己的成長變得緩慢,雖然投入了大量時間,但卻感到身心俱疲

當時的自己感受到的是對於遙遠目標感到乏力,且額外經歷一些事情,導致陷入倦怠,可以說是一蹶不振。

認識自己

轉換環境後,為了不重蹈覆徹,做了不少嘗試。閱讀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一種做法,雖然看的書不多,不過在看了尼采的「歡愉的智慧」後,書中的某些觀念深深影響了我。

擷取我之前寫的文章 適度比較-尋找平衡點 | Krong1997 碎碎念 (vocus.cc) 內容

「阿波羅要求其信徒們凡事要適度,且為了適度,要有自知之明。因此,與他的審美要求並行不悖的,是「認識你自己」和「萬勿過分」這些要求

尼采 -- 悲劇的誕生 把夢看做假象的假象

‘認識自己’並不是單純靜下心來思考就能做到的,更多時候需要外部刺激且經歷了不小的情緒起伏,重新振作並覆盤後才會更認識自己一點。

有的時候在人生課題卡關時,我們不會意識到當下的狀況是很不健康的,以至於我們暴躁、不聽勸且容易情緒失控。

只有當環境稍微改善且情緒穩定下來後,克服面對問題的恐懼去對問題復盤,我們才算走完了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萬勿過分」則是認識自己的昇華,當你經歷過許多事情,前面累積了很多對自己的認識,你將會知道自己的極限。

‘萬勿過分’強調的是人不應該強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物,我們需要認識到自己並非全能,即便是神也會犯錯,對自己不必過於苛求。

何謂穩定?

透過認識自己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後,在任何事情就會穩定許多。我認為,一個人的穩定並非指情緒方面的平靜,而是那個人是否對自己有所認識。

對自身限制有所了解的人,目的也比較實際一點,並且更有可能達成。

很多人都知道「欲速則不達」的概念,但要落實其實很難,尤其面對時間與環境壓力,本能的就會想要透過更多的行為去達成目的。

過度的消耗往往會導致對目標的執行力下降,當達到臨界點時,就容易陷入倦怠。

大多數都是凡人,找到自己的節奏很難,而我覺得可以從偶爾的「慢活」開始嘗試

空出一段時間,坐在咖啡廳,無論看書、滑手機看影片都行,透過放慢生活的方式,逐漸舒緩緊張的自己,待腦袋緩下來後,有餘力面對自己時,就是「復盤」的好時機。

我個人經驗,這過程經歷了至少半年左右~

返璞歸真、專注當下

偶爾放慢步調有另一個效果,會開始注意到更多生活中的細節,至少以個人經驗來說,我更容易注意、意識到自己的現況。

對於情緒我更有掌控力、對於環境我更有敏銳度去趨利避害,也就是我的心思更可以專注在過濾對自己有害的事物,並且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去意識到應該要轉換環境。

而這類行為就如果開頭所說的「專注當下」,過去的自己是專注在遠大目標,忽略當下的自己且活在未來。

結語

人生就跟投資一樣,我們都知道投資長線的回報未必比短線出入來得糟。

當下的自己是由多個過去堆砌而成的,如果自覺這過程有所成長,其實就符合長線目標了。

短線衝刺並非必要選擇,他會提前消耗未來的發展潛力,來換取短線上的報酬。這種策略是否真的划算,我們無法確定。

我明白自己沒有一步登天的資質,因此我更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前行。只要大方向符合長期規劃,我便有信心能穩定地邁向目標!

以上都是我的主觀想法,也期望對某些人有所幫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