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企業應Outside-in或Inside-out?

幾天前正好看到本篇文章,想說寫寫感想。

小米創辦人說創業要搶風口?11年創投經驗告訴你:先做到利基市場壟斷

先看環境還是看團隊?

這個問題對於新創者應該是萬年考古題吧,所謂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以英文來說,企業應該要「outside-in」還是「inside-out」?

策略管理的課程編排暗示?

其實不只新創,策略管理整學期都在講同樣事情。進行分析的第一步,一定是從產業開始,無論是環境分析工具PEST、波特五力分析或是IR矩陣皆是,而核心能力、行政傳承(administrative heritage)則是探討公司內部文化或能力。或許從整本課本的編排可以發現,整體產業環境往往先於公司能力,似乎在暗示雷軍那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Outside-in或Inside-out,適配最重要

話雖如此,綜觀策略管理課程,與其比較產業環境和公司能力何種重要,其實更大一部份在強調「策略適配」。如果策略不適配,可像ikea創辦人Ingvar Kamprad試著改變產業環境(利用其他手段躲過當地的家具公會);或是像台灣索尼電腦改變自己,進行組織再造。

新創又是如何?

回到新創產業,許多創業者一味地追逐大賽道,卻忘記回頭看看團隊的核心能力和優勢,因而喪失熱情,等熱潮退去,才發現自身無法贏過競爭者,最後黯然離場。因此如同文章作者所述,創業最好從自己出發,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至少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也許過個幾年,大環境改變後,也能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