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讓內在平靜擺脫焦慮,戰勝執念心魔的三個技巧。《我可能錯了》|閱讀心得【大衛說故事】Podcast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這不是一本談論宗教的書,而是一位在智慧中持續成長的人,用自己的一生真誠述說的生命故事。


l 作者背景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經濟學家,他在僅僅26歲的年紀,就在事業上取得了顯赫的成就。然而,他卻毅然決定辭職,前往泰國的森林,當一位修行僧人,過著嚴格的僧侶生活。17年後,他忽然決定還俗,回到瑞典,重新融入世俗生活。他的人生選擇與經歷,使得他的體悟格外真摯深刻。

 

l 什麼是執念?

 

作者指出,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煩惱,往往來自於「執念」,一項我們堅信的某些念頭或想法。作者給我們的建議是:

『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這些念頭不一定是對的,想要成為一個更自由自在的人,首先要覺察內心真正的意識與念頭之間的差別。

書中深入探討了人類生活中常見的三種執念:控制、怨恨和恐懼死亡,並提供了實用的心靈解放技巧。

現在請將你的拳頭緊握,用力再用力,然後慢慢放鬆,變成張開的手掌。先記住這種感覺,這是我們對抗執念的起手勢。

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始闖第一關了!

 

l 第一個魔王、凡事控制的執念

 

我們常常希望能掌控一切,期待世界按照我們的計畫運行。然而,變化往往出乎意料,導致我們感到失望與挫折。作者強調:

計畫固然重要,但更需具備接受變化的勇氣。

 

作者選擇的森林修行派,要求一天一餐、不經手金錢、不能挑選食物、不能要求住的環境品質等等,主要的用意,是要修行者透過放棄控制權,去接納生活中一切『不確定性』。

當你能夠坦然面對『不知道』的時候,就能放下對未來念頭的執著。


有一次作者和僧人朋友一起到英國的懷特島旅行,因為森林修行派是不能使用金錢的,因此他們都是採用化緣的方式。

但是對於不瞭解他們的人來說,那就是異類了。他們沿著街道行走,沒有任何一個人多看他們一眼。沒多久,一輛警車呼嘯而來,停在他們身邊,警察很嚴肅的說:這裡不能『行乞』,請你們離開!

作者向警察解釋:我們不是『行乞』,是隨喜『化緣』,不一樣的。但警察並不接受他的說法,堅持請他們離開。

他們只好沿著街道繼續行走,經過了幾個小時,依舊沒有化到緣。按照戒律,他們必需在中午之前進食,否則就得再挨餓一天,就在他們打算放棄的時候,一位老婦人向他們走來,親切地問候說:小伙子們,你們在做什麼啊?


作者向那位婦人解釋,他們正在隨喜化緣。

婦人說:啊哈,簡單講,你們是『要東西吃』嘛。懷特島是一個基督教島嶼,不應該有人在這裡挨餓的,你們想吃什麼呢?

沒多久,一對夫妻走來,表示他們也願意幫助作者。於是,作者拿到四大袋的食物,順利地飽餐一頓。

這時候,他腦中想起導師說的一句話:

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

想要克服飢餓感的念頭,就像一直緊緊握著的拳頭,直到你放下執念。

放開對願望的執著,順其自然,將手掌鬆開,接受任何變化,願望反而更容易實現

 

l 第二個魔王、怨恨的執念

 

作者和一位僧人朋友正在聊天,聊到另一位僧人的名字,這位僧人朋友忽然變得非常生氣、暴躁和怨恨,他開始講述那個人做了哪些錯事、做了哪些不公平的行為。

作者靜靜聽了一陣子之後,淡淡地說:唉啊,這都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啦,你是不是應該放下了?

沒想到那位僧人朋友聽了之後,反而如同火上澆油一樣,更加的生氣。

事後,作者自我檢討,得出的結論是:

永遠別叫一位怒氣衝天的人『放下』!勸人放下的建議,只能拿來勸自己。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

怨恨就如同那粒沙子,長期不放下,會令我們身心俱疲。

作者提供兩種小技巧,建議我們學習寬恕別人、寬恕自己:


1. 寬恕別人


留意『應該』這個念頭的殺傷力,這類念頭包含:我的另一半應該要懂我啊;我的老闆應該要這樣處理才公平啊;我應該要更聰明、更有錢、身材更健美才對啊等等。

 

試著放下怪罪別人、怪罪環境的心態,不要想控制一切。

 

當你對別人產生怨念時,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出生時,跟那個人一樣,擁有同樣的DNA、同樣的家庭環境、同樣的成長過程、同樣的思維方式和同樣的朋友圈,那麼你會不會做出跟他一樣的行為呢?


當我們內心寬大到足以容納所有的念頭時,仔細覺察這些念頭帶來的感受,選擇不讓它們佔據我們的心靈,那麼這些負面的感受就無法傷害到我們。

 

2. 寬恕自己

 

另一種有害的念頭是『不應該』,這種自責、自我否定的念頭會在腦中咆哮說:我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我不應該這麼生氣;我不應該反應這麼強烈等等。對自己的要求越高,越是會陷入這樣的念頭,更加無法愛自己。

 

人這一生,只有一種關係伴隨自己一輩子,那就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多缺點了,不願意喜愛自己,不妨採用『非厭惡』的觀點來取代愛,不要討厭各種事物,包含自己和別人的事。 

非厭惡是用一種『不討厭』的心態,把自己抽離出來,去看待那個總是有許多小錯誤、小缺點、不太滿意的自己,想像你坐在公園的涼椅上,看一個小孩正在學怎麼騎腳踏車,那種屢敗屢戰又帶點笨拙的樣子,去欣賞那股『盡力而為』卻不完美的傻勁。


l 第三個魔王、恐懼死亡的執念

 

人生當中只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那就是: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


作者在還俗之後,遇到生命中的至愛,兩人還結婚了。有一天,無常再度降臨到作者身上。經過診斷,他被醫生宣判罹患漸凍症(ALS),可能只剩下幾年可活。 

 

如何坦然面對死亡的心態,作者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僧人被診斷出一種罕見肝癌疾病,存活率極低,但主治醫師還是認為不應該放棄,於是向他提出一個漫長又複雜的療程。

當醫師很專業的解釋完療程之後,這位僧人用溫暖、無畏的眼光,看著其他陪伴在旁的僧人朋友們說:醫生是不會死的嗎?

 

普世價值總是認為,死亡的反義是『活著』,但作者認為,死亡的反義是『出生』。為什麼要將死亡視為非要打敗不可的敵人?為什麼認為一旦無法戰勝死亡,就是羞辱或失敗?


不需要對命運的安排感到不公平或憤恨,從來沒有誰承諾過,我們可以活多長的壽命。如同樹上的葉子,大多數的葉子會等到枯黃的時候才掉落,但有些葉子會在翠綠時掉落,這就是『無常』。 


我們或許可以想像,死亡後,是另一場『奇異冒險』的開始。

 

l 結語

 

總結一下,本書提出的三個執念,當你感受到想要控制、怨恨、恐懼死亡的念頭時,試著抽離這股情緒,用旁觀者的角度,覺察一下自己緊握的拳頭,試著深呼吸,慢慢鬆開手掌。


作者還俗之後,意外遇見生命中的心靈伴侶,他開心的接受這份『禮物』,籌備婚禮的過程中,他特別請製作婚戒的老闆幫他在婚戒上刻幾個字,這位老闆聽到這幾個字之後,哈哈大笑說,這是她聽過最不浪漫的一句話。

是什麼樣的句子呢?答案是:

這也會過去。沒有什麼事物能夠恆久不變,一切都是無常的,包含愛情和婚姻。


人生路上,我們每個人都背著兩個大背包,一個背包裝著過往的所有念頭;一個背包裝著關於未來的種種規劃。 

試著將它們兩個都放下吧!偶爾讓自己休息一下,喘口氣,暫時忘卻所有的念頭和控制,用心感受,專注『活在當下』的時刻,你會發現,這條人生路,你會走得更加的自由自在而踏實。

 

👉想瞭解什麼是自我覺察嗎?請參考這篇閱讀心得:如何自我覺察解除壓力?獲得快樂遠離痛苦的五個關鍵心態-《覺醒的你》閱讀心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大衛說故事|閱讀心得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