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何為愛立界限》:擺脫依賴共生,放手過生活!

如果說依賴共生以關懷為名的控制,那麼良好的邊界就是以限制為手段的關愛

 

《如何為愛立界限》這本書的書名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愛是全心付出、不應該有邊界的。然而,作者梅洛迪·貝蒂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缺乏邊界感的愛可能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這本書探討了「依賴共生」這個心理現象,並提供了克服這種現象的方法。

 

梅洛迪·貝蒂並非科班出身的心理學家,但她對「依賴共生」這個概念做出了突出的理論貢獻。她的個人經歷非常坎坷,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早年染上了酒癮和藥癮,後來在戒癮過程中找到了人生的轉機。她在治療中心工作,幫助其他成癮者,並結識了她的丈夫。然而,婚後她發現丈夫也有酗酒問題,這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她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

 

《如何為愛立界限》這本書通過探討依賴共生的問題,幫助讀者認識到愛需要有邊界,並提供了實用的方法來克服依賴共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作者本身的經歷

 

梅洛迪·貝蒂的個人經歷非常坎坷,這些經歷也成為她提出「依賴共生」概念的重要基礎。她1948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原生家庭並不幸福。她的母親過著混亂的生活,經常酗酒,家裡的廚房水槽下常年存放著大瓶的烈酒。從12歲起,貝蒂就開始偷偷喝酒,並在13歲時染上了嚴重的酒癮。

 

儘管生活困難,貝蒂在學校裡的表現非常優異,從小學到中學,她在所有科目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而,她的優異表現並沒有換來母親的關愛和同學的友誼,她在孤獨和空虛中度過了童年。

 

18歲時,貝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她沒有上大學,而是和同齡人一起過著放縱的生活,染上了藥癮。24歲那年,她被送上法庭,法官勒令她進入醫院,開始強制戒癮。這段經歷成為她人生的轉機,她在戒癮期間逐漸找回了生活的希望,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復健治療中。

 

經過8個月的治療,貝蒂徹底擺脫了癮症,並進入治療中心工作,幫助其他成癮者。在工作期間,她結識了一位同事並結婚,兩人有了一雙子女。然而,幾年後,她發現丈夫也有酗酒問題,這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

 

貝蒂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她將照顧丈夫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似乎丈夫的酗酒問題是決定她生活幸福與否的唯一變數。她執著於掌控丈夫的行為,承擔起丈夫監護人的角色,以至於完全忽視了自我。這種情況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

 

最終,貝蒂在成癮者互助會上找到了答案。她意識到自己和其他成癮者一樣,用一種類似於酒精和藥品的東西麻痺了自己,而這種東西居然是她對丈夫的愛和責任。她逐漸擺脫了這段耗盡她心力的婚姻,並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暢銷書《放手》,或譯為《不再依賴共生》。

 

依賴共生是什麼?

 

依賴共生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一個人過度依賴他人的行為來獲得自我價值感,並執著於掌控他人的行為。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依賴共生者會將自己的幸福和生活意義寄託在他人身上,從而忽視了自我。

 

以梅洛迪·貝蒂的經歷為例,她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她將照顧丈夫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似乎丈夫的酗酒問題是決定她生活幸福與否的唯一變數。她執著於掌控丈夫的行為,承擔起丈夫監護人的角色,以至於完全忽視了自我。

 

通過貝蒂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依賴共生如何讓人陷入對他人的過度關注和控制,最終忽視了自我,並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沉重的負擔。這種心理現象的本質是自我價值感的缺乏,依賴共生者只有在照顧他人時才能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從而獲得生命的意義感。

 

依賴共生的危害

 

1. 自我價值感的缺失:依賴共生者往往將自己的價值感寄託在他人身上,這使得他們在沒有他人依賴時感到空虛和無助。他們的自我認同完全依賴於他人的需求和行為,這導致他們難以建立穩定的自我價值感。

 

2. 過度控制他人:依賴共生者會試圖掌控他人的行為,以確保自己感到被需要和有價值。然而,這種過度控制往往會引發對方的反感和抵觸,進而導致關係的緊張和破裂。

 

3. 忽視自我需求:在過度關注他人的過程中,依賴共生者往往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他們可能會犧牲自己的幸福和健康來滿足他人的需求,最終導致身心俱疲。

 

4. 關係的失衡:依賴共生者與他人的關係往往是不平等的。他們過度付出,而對方則可能習慣於接受這種付出,甚至對依賴共生者提出更多的要求。這種失衡的關係會讓依賴共生者感到被利用和不滿。

 

以梅洛迪·貝蒂的經歷為例,她在幫助丈夫戒酒的過程中,逐漸陷入了依賴共生的狀態。她將照顧丈夫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最終導致身心俱疲。她的過度控制和關注並沒有改善丈夫的酗酒問題,反而讓她自己陷入了困境。這種情況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困境,直到她意識到自己需要擺脫這種依賴共生的狀態,重新找回自我。

 

如何克服「依賴共生」

 

克服「依賴共生」需要一個系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自我接納、放下掌控、專注於內心活動以及劃定健康的邊界。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1. 自我接納:首先,依賴共生者需要學會接納自己,認識到自己人格中的優秀特質。這包括承認自己的優點和能力,並理解自己在長期照顧他人的過程中所獲得的韌性和抗壓性。

 

2. 放下掌控:理解「掌控」本身是一種錯覺,學會放下對掌控生活的執著。依賴共生者需要意識到,過度控制他人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3. 專注活動:透過冥想、散步、記錄日記等活動,幫助自己回歸內心,重建與自我的連接。這些活動可以幫助依賴共生者重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並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4. 劃定邊界: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邊界,並尊重他人的邊界。這包括明確告訴他人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並在他人試探邊界時堅持自己的立場。劃定邊界的關鍵在於行動,而不僅僅是口頭表達。

 

5. 尋求支持:參加互助會或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與其他有相似經歷的人交流,從中獲得支持和理解。這可以幫助依賴共生者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6. 自我照顧:學會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並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放鬆和恢復。這包括設定規律的空閒時間,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並學會說「不」

 

透過這些方法,依賴共生者可以逐漸擺脫對他人的過度依賴,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感和人際關係。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看到積極的變化。

 

結語

 

我們不是來掌控生活的,而是來生活的。」這句話提醒我們,生活的本質在於體驗和感受,而不是試圖控制每一個細節。當我們放下對掌控的執著,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變化,我們才能真正享受每一刻的美好。生活中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只有當我們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並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邊界,我們才能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和諧。讓我們學會放手,專注於當下,珍惜每一個瞬間,這樣才能過上真正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