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憂鬱腦學】認識周產期憂鬱症與產前憂鬱症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生命重大的壓力。(圖片:AI生成。)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生命重大的壓力。(圖片:AI生成。)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4/09/23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生命重大的壓力。除了產後憂鬱症,也可能有產前憂鬱症。近年還有結合兩者的周產期憂鬱症。讓我們進一步來解瞭其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



何謂周產期憂鬱?

懷孕與分娩為女性身心帶來深遠影響,期間有10~20%的女性會罹患「周產期憂鬱症(Peripartum Depression, PPD)」。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修正版(DSM-5-TR),周產期憂鬱症定義為懷孕期間或分娩後一年內出現的憂鬱症狀,涵蓋了我們比較常聽到也熟知的「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與「產前憂鬱症」。

有關產後憂鬱症,我們已經在先前的文章介紹。請參考這裡:【憂鬱腦學】產後情緒風暴:認識產後憂鬱症狀、病因與自我檢測


何謂產前憂鬱症?

 

懷孕期間的憂鬱症狀以前稱之為「產前憂鬱症(Antenatal Depression)」。懷孕時,媽媽體內女性荷爾蒙會產生變化,進而影響頭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產前憂鬱症。

過去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顯示,產前憂鬱症的盛行率約落在15%左右。風險因子包含曾有個人或家族有重度憂鬱症或雙相情感疾患(躁鬱症)病史者、酒癮或藥物濫用者、低收入、非預期懷孕、早婚、單親、與伴侶感情出問題、接受不孕症治療、曾有流產經驗、懷孕期間身體不適症狀嚴重者等。因此,並不是只要賀爾蒙變化,就會產生產前憂鬱症,產前憂鬱症有其他影響的因子存在。


產前憂鬱症的臨床症狀

基本上,產前憂鬱症的臨床表現和一般重度憂鬱症沒有太大不同。

孕婦如果持續出現以下症狀達2週以上,建議尋找身心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持續低落或憂鬱的情緒、注意力變差、睡眠產生改變(可能睡更多或減少)、喪失興趣、負面思考、持續有自殺意念、覺得身聲沒有希望、焦慮變嚴重、罪惡感、飲食習慣改變(非懷孕時刻意調整的懷孕飲食,而是無法控制的衝動性改變,例如暴食,或是失去食慾)。

稍微有點不同的,雖然不是診斷準則,但要小心評估,與腹中胎兒相關的變化,例如:即便已經就醫且確定懷孕但持續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懷孕、常是殺死自己腹中的胎兒(像是攻擊自己的肚子、刻意服用某些傳說可以流產的食品)。


產前憂鬱症的治療基本盤:非藥物性介入或治療

 

基本上,如果產前憂鬱不是太嚴重,建議先從非藥物治療開始,包含:

  • 環境與生活調整:生活起居盡量規律,調整環境減少壓力。
  • 規律運動:不管是有氧或無氧都好。孕婦瑜伽或孕婦正念可以幫助調節壓力。
  • 健康飲食:由於孕婦與胎兒都需要營養。若孕婦因為胃口不好而營養不良,胎兒也會因此胃口不良,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遲緩甚至早產、流產,出生後也有較高風險出現認知功能發展困擾、情緒調節困擾與行為問題。
  • 保持社會互動:懷孕期間,最好不要甚麼都一個人承擔,缺乏後援這件事,往往是憂鬱時壓垮孕婦的稻草。可以試著尋找信賴的朋友談談懷孕的種種變化與壓力。
  • 參加孕婦支持團體:與其它孕婦一起面對懷孕的種種困境。
  • 個人心理治療:找尋信賴的身心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進行個人心理治療。


產前憂鬱症的治療進階版:精神營養補充、藥物性治療與腦刺激治療

如果以上方式,仍無法改善產前憂鬱。可以尋找身心科醫師幫忙:

  • 精神營養補充:有些營養保健品,可以改善部份孕婦的產前憂鬱,但不一定必要,因為需要先行評估孕婦的進食營養。
  • 身心科藥物治療:基本上,憂鬱症治療藥物蠻有效的。憂鬱症治療藥物如SSRIs(實際藥物選擇,須由您的門診身心科醫師評估風險),對頭腦神經有保護效果,可以提升神經滋養因子例如BDNF,對於產前憂鬱的改善非常有幫助。在懷孕與哺乳期間,對胎兒與嬰幼兒的安全性也高。懷孕期間,不建議自行停藥或減藥,請與您的門診身心科醫師討論。大多數早期對懷孕婦女的研究,都未考慮到母親本身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對胎兒的影響。
  • rTMS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尚無明顯證據顯示會影響胎兒發育或早產。若服用身心科藥物實在有困難(例如藥物無效或藥物副作用大),或有其他特殊考量,可與有在評估與執行rTMS的身心科醫師討論。
  • ECT腦刺激治療:傳統電刺激治療,威力大,目前仍是嚴重產前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但因為需要麻醉且會失去意識,大多在醫院精神科住院執行。


產前憂鬱症需及時介入

產前憂鬱症如果沒有介入或治療,可能會持續到產後,繼續憂鬱下去。因此如果產前憂鬱症很嚴重,建議及時就醫身心科門診尋求幫助。

即便沒有產前憂鬱症,如果有您目前服用身心科藥物中,且近期備孕計劃,請提早與您的身心科醫師討論藥物調整的方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