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你是否經常會遇到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或決策,這可能會引發強烈的「厭蠢症」,對他人的愚蠢感到無比挫折。針對這種情緒,除了我在先前文章中提到的「換位思考」及「自我被忽視」的原因外,還有另一種原因值得探討:當我們深挖這些情緒背後,可能會發現,對他人的不耐煩,往往是對自身不完美的一種投射。
愛蜜莉是一位市場經理,她在每週例會上總是感到無法忍受。她的同事經常提出毫無邏輯的點子,或重複冗長的討論,讓會議進行得非常低效。每次會議結束後,她都感到心情低落,甚至有時懷疑自己是否選擇錯誤加入公司工作。然而,當情緒沮喪到一個極點時,就會想是否要離職。
以上的場景是否讓你覺得熟悉呢?這也是在我過去的諮詢顧問案例中普遍出現的困擾之一。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愛蜜莉對同事無效行為的厭煩,是否也反映了她對自己無法控制局面的無助感?她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地掌控環境,但這種無能為力感讓她更容易將挫折投射到他人身上。
另一個職場實際案例:
凱文是一名工程師,他的同事經常在報告中犯一些簡單的錯誤,這讓凱文感到極度沮喪。他總是認為:「怎麼這麼簡單的事都能搞錯?」有時候他甚至會情緒失控,言語上對同事表達不滿。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凱文的反應看似是對錯誤的無法容忍,實則可能是對自己完美主義的投射。他對別人的不寬容,實際上是內心對自己犯錯的恐懼。他可能在工作中對自己要求極高,任何差錯都被看作是失敗的證據。
我們需要先學會接受自己並不完美的事實,承認自己有時會犯錯,這樣才能對別人更寬容。接納自我不代表放棄成長,而是學會在過程中擁抱錯誤與學習。
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制與困難,有時我們看到的「愚蠢行為」其實是別人面臨壓力或缺乏經驗的表現。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將幫助我們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態度。
有時我們的期望過高,容易將他人推向我們的「完美」標準。調整過高的標準,認識到每個人的能力與處境不同,會讓我們在面對他人時更具彈性。
當感到情緒升溫時,深呼吸並提醒自己:這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反應,還是對自己內心需求的反應。嘗試將焦點轉移到解決問題上,而不是陷入批判的情緒中。
藉由理解我們對「蠢」的厭惡根源,才能更好地應對職場挑戰,並走向更高層次的自我成長。學會接納自我、同理他人,並調整心態,將使我們在職場中更加從容、平和,與他人建立更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