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37|如何有效透過寫作移除資訊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多部分是透過“文字 Text", "郵件 Email", "數位訊息 Digital Message"來進行。」


「這些其實都演化自傳統的“實務寫作 Practical Writing”,如"辦公報告 Office Reports", "學校更新 School Update", "登記表格 Registration Forms", "通訊 Newsletter", "通知 Notification"。」


「各種形式的“實務寫作 Practical Writing”,基本上就兩件事:


01 要求讀者"執行 Perform"某"任務 Task"


02 要求讀者"處理 Engage" 某快"資訊 Information"」


「有時我們希望讀者理解"將來計劃 upcoming plans","時間表 Schedule","公開 Disclosure","政策變更 Policy Changes"的細節。」


「有時我們需要讀者採取行動,如"提供反饋 Provide Feedback", "回答問題 Answer Question", "填表格 Complete a Form","預定會議 Schedule Meeting"。」


這段討論,節錄於 Todd Rogers [1] 與Jessica Lasky-Fink [2] 於2023年9月5日出版的 "Writing for Busy Readers: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Real World"[3],


啟發我對「寫作 Writing」的重新認識。


在台灣的中文教育下,我對「作家」這個概念的認識,彷彿是專門留給那些創作小說詩詞的人,


而「寫作」就好像專門指那些文學創作活動,感覺總得有某種藝術在裡面,才是在寫作。


然而,隨著實際工作的經驗累積,


「寫作」其實更像是幫助你「移除與讀者的資訊差」的主要手段。


工作上,你需要與許多人合作,一起開發一個專案,


而當專案人員的數量一多,就會產生許多「資訊差」,


也就是每個專案人員對專案的理解程度並不一樣。


「開會 Meeting」就是一種用口頭的方式,來移除專案人員之間的資訊差。


然而,要能有效移除資訊差,在開會必須要有「文件 Documentation」,


才能確保參會人員對「文字 Text」的「理解 Understanding」是在同一的層次上。


正如作者所提到,「寫作 Writing」不外乎就是希望讀者「做一下這個」與「了解一下這個」,


這其實是一種「指導 Instruction」,需要有足夠的細節,


才可以讓受指導的人有路可走,也可以對其產出做管理。


很有意思,要持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Reference

[1] https://www.hks.harvard.edu/faculty/todd-rogers

[2] https://peoplelab.hks.harvard.edu/team/jessica-lasky-fink/

[3] https://www.amazon.com/Writing-Busy-Readers-Communicate-Effectively/dp/0593187482


raw-image


avatar-img
537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被有自己想法但技術實力不足的人吸引: - 這類人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大學,碩士時進到台大後,帶著一種「雞犬升天」的優越感,表現得自信滿滿,甚至有些自嗨。但他們的技術能力卻遠不如他們的自信來得強大。曾經遇過一個碩士同學,他在原學校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到了台大後,才發現他的實力其實並不如他自
碩博士生,特別是那些研究統計、數學模型與機器學習的學生,經常會面對各種模型與抽象概念。但你是否曾經真正思考過這些「抽象」與「模型」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在現代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領域中產生關聯?今天,我透過閱讀日本作者西尾泰和的著作《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從「抽象」到「模型」再到「模式」的串連,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閱讀與寫作是日常研究的一部分,但要真正內化所學,僅靠快速讀完一本書是不夠的。經常我們會遇到讀完書後,腦中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或想法,但無法具體化。這種情況下,寫作便是一個有效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將這些想法具體呈現出來。日本作者山口拓郎的著作《「うまく言葉にできない」がなくなる 言語化大
碩博士生在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在茫茫的學術資料中,篩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日本作家井上新八在《「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中提到的一個概念,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紀錄「自己的審美(こだわり)」。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你
作為研究生,面對沉重的學術壓力與緊湊的生活節奏,許多人都會想,究竟該把有限的經費存起來,還是應該投資在各種體驗上?日本作家山口拓郎在《言語化大全》中提到,「透過體驗所得到的感受與情緒,是獨一無二的」,這讓我思考,體驗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對我來說,2022-2024這兩年,累積了豐富的美國
「讀書的成果,在“要讀什麼?”就已經決定了8成。」 「讀書只需要想兩個問題:讀什麼好?怎麼讀好?」 「對讀書而有有幫助的輸出是什麼?」 「短期有幫助的輸出,是將原本不會的事情變得會。」 「長期有幫助的輸出,是從沒有懷疑的嘗試中找出新的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新框架的能力。」
1. 被有自己想法但技術實力不足的人吸引: - 這類人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大學,碩士時進到台大後,帶著一種「雞犬升天」的優越感,表現得自信滿滿,甚至有些自嗨。但他們的技術能力卻遠不如他們的自信來得強大。曾經遇過一個碩士同學,他在原學校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到了台大後,才發現他的實力其實並不如他自
碩博士生,特別是那些研究統計、數學模型與機器學習的學生,經常會面對各種模型與抽象概念。但你是否曾經真正思考過這些「抽象」與「模型」的本質,以及它們如何在現代資料科學與機器學習領域中產生關聯?今天,我透過閱讀日本作者西尾泰和的著作《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從「抽象」到「模型」再到「模式」的串連,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閱讀與寫作是日常研究的一部分,但要真正內化所學,僅靠快速讀完一本書是不夠的。經常我們會遇到讀完書後,腦中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或想法,但無法具體化。這種情況下,寫作便是一個有效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將這些想法具體呈現出來。日本作者山口拓郎的著作《「うまく言葉にできない」がなくなる 言語化大
碩博士生在學習與研究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是在茫茫的學術資料中,篩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日本作家井上新八在《「やりたいこと」も「やるべきこと」も全部できる! 続ける思考》中提到的一個概念,也許能給你一些啟發——紀錄「自己的審美(こだわり)」。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你
作為研究生,面對沉重的學術壓力與緊湊的生活節奏,許多人都會想,究竟該把有限的經費存起來,還是應該投資在各種體驗上?日本作家山口拓郎在《言語化大全》中提到,「透過體驗所得到的感受與情緒,是獨一無二的」,這讓我思考,體驗能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對我來說,2022-2024這兩年,累積了豐富的美國
「讀書的成果,在“要讀什麼?”就已經決定了8成。」 「讀書只需要想兩個問題:讀什麼好?怎麼讀好?」 「對讀書而有有幫助的輸出是什麼?」 「短期有幫助的輸出,是將原本不會的事情變得會。」 「長期有幫助的輸出,是從沒有懷疑的嘗試中找出新的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新框架的能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我們處在資訊爆量的時代,以往的寫作模式越來越不順手! ❝ 系統式的思考,拼圖式的寫作 ❞ 或許是個解方。 從安排旅遊中獲得寫作效率的啟發,套用之後,完成文章的效率突然跳脫泥沼大提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寫日記、寫文章很麻煩,或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如何表達自己。但提筆寫字(或是動手打字),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卻是幫助人生更向前一步的關鍵之一。
Thumbnail
現在的考試,題材跨越各個學科領域,而且強調生活情境,你要腦子裡有料,才能寫得好。寫作能力越來越重要,各國趨勢皆然。 但即使各界呼籲重視作文,孩子的作文能力還是每況愈下,到底怎麼回事呢? . 我們的想法: 現代作文型態確實有轉變,轉變的重點是「體驗生活形態」,經驗不足怎麼辦?我們覺得透過閱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我們處在資訊爆量的時代,以往的寫作模式越來越不順手! ❝ 系統式的思考,拼圖式的寫作 ❞ 或許是個解方。 從安排旅遊中獲得寫作效率的啟發,套用之後,完成文章的效率突然跳脫泥沼大提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生活改善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師北宸寫作法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萬能寫作法的核心三元素。通過讓寫作成為利器,作者提倡讓寫作成為過好生活的最佳利器。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寫作從來不是為了繳交作業,或是應付成績而寫的,求學的時候,學作文或許是為了通過學測或統測,但等到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寫作是為了培養一份「梳理」、「整理」的能力。 
或許有的人會覺得寫日記、寫文章很麻煩,或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如何表達自己。但提筆寫字(或是動手打字),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卻是幫助人生更向前一步的關鍵之一。
Thumbnail
現在的考試,題材跨越各個學科領域,而且強調生活情境,你要腦子裡有料,才能寫得好。寫作能力越來越重要,各國趨勢皆然。 但即使各界呼籲重視作文,孩子的作文能力還是每況愈下,到底怎麼回事呢? . 我們的想法: 現代作文型態確實有轉變,轉變的重點是「體驗生活形態」,經驗不足怎麼辦?我們覺得透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