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如何在研究筆記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從「湧現」到「自洽」】


對於正在攻讀碩博士的你來說,研究筆記工具如 Obsidian 無疑是提升效率的好幫手。不過,你是否曾經感到焦慮,追求每天產出大量筆記,卻逐漸失去內心的平靜?其實,研究筆記不只是數量的累積,而是思考過程的「湧現」與自洽。




▌研究筆記與「湧現」


先來談談「湧現」這個概念。知名科學家萬維鋼老師曾說,複雜世界無法被完全控制,但會自發產生秩序,這就是「湧現」。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片森林,雖然各種植物混生,看起來雜亂無章,卻有著內在的繁榮與秩序。


同樣地,在研究過程中,每一則筆記都像是一顆種子。當你不斷地把研究筆記連結、重組,它們會逐漸發芽、成長,最終形成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正是 Nick Milo 提出的「想法湧現」,即當你在筆記庫中持續思考與連結,新的見解會自然產生。


▌心態的轉變:從控制到自洽


身為碩博士生,我也深知追求研究成果的壓力。經常會有一種焦慮,覺得每天必須產出一定數量的研究筆記,否則進度會停滯不前。最近我使用了「寫作日曆」來追蹤自己的寫作進度,起初讓我更在意數字,而忽略了研究的本質:思考。


但當我們試圖控制筆記庫的成長時,反而會陷入不必要的壓力與焦慮。正如萬老師所說,複雜系統不應該被過度控制,筆記的生成與研究的進展也不應被「數量」綁架。追求數量,常常會使我們忽略筆記的深度和質量,反而阻礙了真正的學術進展。


▌追求「自洽」,而非單純的成果


作為一名碩博士生,研究筆記的核心目標,應該是幫助我們梳理與深化學術思考。每天的筆記進展不在於你寫了多少,而是你是否真的用心在研究上推進了一步。如果當天的研究筆記讓你有了新的見解,甚至只是釐清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那這一天的進展就已經足夠。


筆記只是記錄我們思考過程的「工具」,而非最終的「成果」。最終的研究成果固然重要,但它們只是階段性的里程碑,真正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推動自己的思維成長。


學術研究,是一個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們需要學會放下對短期成果的執著,重視每次深入思考的過程。因為,真正的「湧現」與進展,往往是你無意間的思考火花,而非每天拼命累積的筆記數字。


所以,與其追逐筆記的數量,不如回歸思考的本質。最終,你的筆記庫就像一片森林,自然地隨著你的學術研究茁壯成長,並帶給你內心的自洽與平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