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你沒看錯,我可不是年薪百萬的工程師或留學生阿!
但即便如此,四年多以來在線上課程 & 實體課程的總花費竟然高達 9 萬元(還有一些實體講座活動沒有計算進來),這些玲玲總總竟然花了我近 10 萬元。
我自己其實也好奇自己花這麼多錢是花在哪裡,於是就自己用Excel整理,把課程依照時間/領域/平台來好好分析一下。
結果發現2022年是一大高峰,佔了3成以上。
於是我把2022年獨立拆開來看,就會發現花費最多的領域是:生產力&筆記術、自媒體&社群
而且其中自媒體課程真的是有種買了被割韭菜的感覺,光是其中一堂課總價就花了我1萬多元…
所以言歸正傳,究竟是為什麼我會花了那麼多錢買線上課程?
對,就是因為知識爆炸導致我知識焦慮了。
從 2020 年開始 ( 也就是 Covid-19 爆發開始 ),許多實體行業被迫暫停後,轉為開始進攻線上市場。大家開始一窩蜂地進入線上課程、知識付費、新創自媒體等行業,加上失業攀升與疫情的加劇,大家越來越緊張。一方面怕自己疫情過後比不上別人,一方面也怕身邊的人學的東西自己卻不會。導致大多數人陷入一個「知識焦慮」的狀態。
而今天要談的是造成知識焦慮的主要兇手之一:線上課程。
的確,線上課程有許多優點:
我也很喜歡上線上課程沒錯,然而這些優點也讓許多人變成後續束縛自己的枷鎖。
面對資訊爆炸、資訊過載的環境,我們會擔心自己沒辦法掌握所有重要的知識,怕被時代給比下去,再加上面對大量的新知時,其實很難去真正有效地安排學習時間,導致吸收的效率變差,反而去質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而造成知識焦慮。
方法一:區分目的性與興趣性學習的差異
所謂的「目的性學習」指的是你在學這個東西之前,你是有明確目的或問題想被解決的。「興趣性學習」則相反,也可以說是非目的性的學習,比較多是出自於原始的好奇心、興趣使然,大多是抱持著:感覺有趣、可以試試看的心態。
如果是目的性學習,則優先進行預算分配與第三點的筆記整理與回顧。
方法二:區分是「別人希望你需要」還是「你真的需要」?
我前面秀出的圖中,2022年會買這麼多線上課程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把「別人希望我需要」的行銷廣告手法,誤以為是我「真的需要」了。這之中當然也有一些課程是我上了覺得十分值得的,但事實是大部分2022的線上課程,有6成以上的課,我的完課率都不到一半。
不要輕易被「別人希望你需要」給騙的話,有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盡量不要購買募資期間的早鳥課程,除非你上過這個老師以前的其他線上課程』
當下你心裡或許會想,5 個小時的課程有 300 分鐘,好充實!而且現在優惠很便宜,我先買下來,等之後開課後好好學習。
如果你募資超過五堂的早鳥線上課程,你很有可能( 跟過去的我一樣 ) 會發現,你的完課率很低。
當然完課率是因人而異的,但我想說的是:為什麼有些課程,等募資開課後你很難持續上下去?
原因很簡單的三個字:不適合。
大多數人在購買早鳥募資課程的時候,無法先試聽、試看課程,造成一個很嚴重的現象:「你根本不知道這堂課的內容、教法、甚至影片呈現方式、老師的口條等等,適不適合自己。」
就像是都還沒好好深度認識彼此,就要強迫你結婚一樣,你們相處起來融洽的機率應該不會太高吧…?
方法三:階段性的學習筆記、回顧
這也是我自己在嘗試去改善焦慮的方法,讓自己在進行線上課程上課時不要求快或完美,而是要讓自己有時間去整理這些新的知識內容。
配合第一點的目的性學習,每當結束一個段落(整理完一個章節筆記)就可以進行小規模的復盤,來累積自己的小進步。同時也確保這個進步與累積是與我最初想要解決的目標一致。
人是很神奇的,當你看到自己整理的筆記時,除了可以釐清思緒不那麼焦慮外,同時也能幫助你增加自信心。
方法四:設定合理的期望(目標)
『越知足的人越不會焦慮。』
你可能聽過類似的話,或者你也可以解讀成:越懂得感恩的人心靈越快樂。所以你的學習目標應該是你確切能達到的程度,如果目標太大就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每次以這些小目標為主去規劃、筆記、復盤。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以前一樣,對於不斷推出的新知識總是感到超級焦慮的。但其實你我都知道,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沒有所謂真正可以速成或馬上一天掌握技能的方法。
...
最後,只有當你帶著問題去求知的時候,才不會陷入焦慮,也就是說這份解決問題的渴望,是你現階段迫切且真正需要的。
下次知識焦慮的時候,不妨試試上面幾個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