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你的故事做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所有的故事都必有一位主角,故事從主角出發經歷了屬於自己的時間,最終得到了改變! 但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要如何運用『時間』來打動人呢?

大家不妨可以想想看:『時間』對你的角色做了什麼?對你的故事產生什麼影響?
若你仍然覺得上面這兩個問題太大,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三個思考方向,幫助大家利用『時間』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方法一、角色人生時區變化

「時光飛逝」這成語足以說明,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並非像牆上的時鐘一樣,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均值,大家不妨可以試著回想自己從小時候到現在,相信你一定會發現某些時期的回憶,你還記憶猶新彷彿昨天才發生而已、而某些時期的時間彷彿被快轉一樣,可以述說的回憶少得可憐。

又或者是,突然在某個時刻,你發現你周遭所有的朋友都已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不論是升學,還是走入婚姻、成為大老闆等等,反觀自己還停留在原地,一事無成,甚至找不到目標,而這就是所謂的「人生時區」。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時區」,而正是因為這份獨特性,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故事。因此,我們在創作發展故事時,就可以利用這角度去思考故事中的角色是否有記憶猶新的回憶,而這回憶對角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又或者,去思考角色目前正停在人生的哪一個時區? 角色們各自或共同經歷的怎樣的時區? 並在時間或是衝突的演變之下,角色們所在的時區是否產生了具體的變化?

經典範例:日劇《First Love 初戀》

夢想成為空服員的女主角也英,在順利上大學後,被受大家看好。相比之下,身為航空自衛隊的男主角晴道,就顯得有些自愧不如。對彼此都是初戀的兩人,生命也逐漸踏上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時區。
兩人在各自的時區裡,都不得不向現實妥協,也英沒有成為夢寐以求的空服員,而是開計程車的單親媽媽;並木晴道空軍官校畢業後,也因為身體因素退役,只在大樓擔任警衛。直到兩人再度重新相遇,又重拾初戀時光,重拾了夢想。



方法二、角色時間觀的不同 所帶來的影響

這裡的時間觀,可以是指角色壽命的長短所產生不同的時間觀,也可以是指角色主觀上對於時間的流動快慢感知不同。

以就壽命的長短來說,一位健康擁有好幾十年壽命的人,與一位壽命步到30天的將死之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可能採取的行動絕對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很簡單利用這差異衝突,並在這基礎下去發展衍生故事。

倘若正在創作故事的角色跟壽命完全扯不上關係,你也可以利用角色對於時間的利用,或時間流動感知上的不同,去想像角色是如何去運用自己的時間,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並帶來什麼影響,進而發展推進故事。

經典範例:《葬送的芙莉蓮》

故事擁有四種不同的角色,分別為精靈、人類、矮人、僧侶來呈現不同生命的長短。
在壽命最短的人類欣梅爾逝世後,壽命最長的芙莉蓮感到非常的懊悔,沒有趁他活著的時候更了解他,也讓一直對「馬上就會死掉的」人類漫不關心的芙莉蓮,開始想要更了解人類的感情,從此踏上自我救贖之旅。


方法三、時代變化對角色的影響

說到時代對角色的影響,大約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1. 角色領先或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2. 角色與時代一起變化
  3. 現代與古時代、未來時代的對決

大家可以先試想一下,你故事是發生在什麼樣的時代之中? 在那時代裡有什麼樣的特色、困境? 角色之於時代的關係是上述的哪一種? 故事裡時代是否有變化的跡象? 時代裡帶給角色什麼樣的困境或優勢? 發生了什麼大於角色的變化?

經典範例:韓劇《25.21》

劇中的男女主角處在1998年金融大海嘯的時代,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18歲高中生羅希度(金泰梨 飾)擊劍夢遭到阻礙,而22歲的「富二代」白易辰(南柱赫 飾)家道中落被追債,兩人相遇不僅互相傷害求進步,也成為互相的依靠,並且在2001年才終於墜入愛河,也正是兩人如戲劇名25歲、21歲的時候。


給自己「時間」 讓故事更有深度、更有血肉

上述提出了很多問題,相信看到這裡你一定感到無比焦慮與煩躁,甚至可能對正在創作的故事失去信心,但實際上觀眾才不會在乎你的痛苦,除非你的故事能打動到他們。

因此,請允許自己花多一些時間去思考,不必一次把所有答案都設定到位,但請一定要把所有的答案具體寫下來並記錄,相信你這些「時間」的痛苦,一定會讓你的故事更有深度、更有血肉。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由於目前懶洋羊本人正在學習如何說好一個故事,而《說故事大師》專題主要是自己在一邊學習的過程中,一邊整理分享自己的筆記給大家。此專題主要會著重在故事寫作、影視劇本寫作、編劇學習的方面進行撰寫,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懶洋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故事創作中,人物曲線是角色變化的核心,主要分為正向曲線、負向曲線和平行曲線三種。正向曲線展示角色的成長與克服障礙,負向曲線則呈現角色的墮落與腐敗,而平行曲線強調角色對核心信念的堅持。瞭解這三種人物曲線,有助於創作清晰且有吸引力的故事。透過這些曲線,編劇可以有效地規劃角色發展和故事情節。
角色的死亡是劇情中激發情感的重要元素。為了讓角色死亡引人入勝,創作者需考慮時機、象徵意義和死亡的影響力。透過角色的死亡,劇情得以深化,使觀眾更具同理心。文章探討了七種方式來強化角色死亡的意義,幫助編劇創作更加引人入勝的故事,並提升觀眾的情感共鳴。死亡不僅是分離,而是角色故事的重要轉折點。
在中文世界裡,故事大綱有多種名詞,如梗概、短綱、大綱、長綱、細綱等。撰寫Logline是故事大綱相當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主角、反角、衝突事件、目標、困難、行動、風險等元素。本文解釋了Logline的撰寫要點及提供了多部電影的Logline範例。
成為一位優秀編劇的關鍵是在於去除多餘不必要的內容,並透過精簡的方式呈現劇本中每個內容元素。『少即是多』不僅為閱讀劇本的人降低了閱讀的障礙,也因為你故事的概念和角色不會被太多的詞彙所掩蓋,更有助於凸顯你故事想要傳達的主題與核心衝突。
劇本是電影和電視節目的藍圖,會閱讀劇本的人包括導演、製片人、投資者、演員等等,而上述的這些群體每天要閱讀的劇本可能好幾十本,所以使用統一的劇本格式能夠讓他們減少閱讀的負擔,並專注於你的故事當中。換句話說,最簡單分辨是否為新手編劇之一的方式,就是使用非標準格式的來撰寫劇本的人,所以多花點時間來確保你的
所有故事的敘述方式,都依循著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12個階段 「一個英雄從平凡世界進入冒險世界,得到了神話般的力量,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帶著某種能力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和他的同胞共用利益」。 在創作故事時,我們可以嘗試利用這12個階段,來讓你的故事說得更精彩,更引人入勝!
在故事創作中,人物曲線是角色變化的核心,主要分為正向曲線、負向曲線和平行曲線三種。正向曲線展示角色的成長與克服障礙,負向曲線則呈現角色的墮落與腐敗,而平行曲線強調角色對核心信念的堅持。瞭解這三種人物曲線,有助於創作清晰且有吸引力的故事。透過這些曲線,編劇可以有效地規劃角色發展和故事情節。
角色的死亡是劇情中激發情感的重要元素。為了讓角色死亡引人入勝,創作者需考慮時機、象徵意義和死亡的影響力。透過角色的死亡,劇情得以深化,使觀眾更具同理心。文章探討了七種方式來強化角色死亡的意義,幫助編劇創作更加引人入勝的故事,並提升觀眾的情感共鳴。死亡不僅是分離,而是角色故事的重要轉折點。
在中文世界裡,故事大綱有多種名詞,如梗概、短綱、大綱、長綱、細綱等。撰寫Logline是故事大綱相當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主角、反角、衝突事件、目標、困難、行動、風險等元素。本文解釋了Logline的撰寫要點及提供了多部電影的Logline範例。
成為一位優秀編劇的關鍵是在於去除多餘不必要的內容,並透過精簡的方式呈現劇本中每個內容元素。『少即是多』不僅為閱讀劇本的人降低了閱讀的障礙,也因為你故事的概念和角色不會被太多的詞彙所掩蓋,更有助於凸顯你故事想要傳達的主題與核心衝突。
劇本是電影和電視節目的藍圖,會閱讀劇本的人包括導演、製片人、投資者、演員等等,而上述的這些群體每天要閱讀的劇本可能好幾十本,所以使用統一的劇本格式能夠讓他們減少閱讀的負擔,並專注於你的故事當中。換句話說,最簡單分辨是否為新手編劇之一的方式,就是使用非標準格式的來撰寫劇本的人,所以多花點時間來確保你的
所有故事的敘述方式,都依循著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12個階段 「一個英雄從平凡世界進入冒險世界,得到了神話般的力量,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後,帶著某種能力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和他的同胞共用利益」。 在創作故事時,我們可以嘗試利用這12個階段,來讓你的故事說得更精彩,更引人入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所以為什麼現在會是說故事的時代,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敘事手段。透過故事包裝,不論是知識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產品行銷也好,政治哲學也好,故事都能巧妙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繽紛起來。透過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者的意圖反而更容易深植於心。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像一齣三幕劇,從鋪陳、衝突到最後的解決。 以前看過很多類似這種自我成長的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很會用故事還有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他想傳遞的價值,不會讓你覺得只是個枯燥、無用的心靈雞湯。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會不會每個人都同意接下來的這句話,但我個人的經驗是吸引人的故事與傑出的故事並非畫上等號的。 當一個故事在概念、設定上足夠出色,是的,我覺得甚至不需要多精彩的劇情安排至少在一開始就會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講講幾個例子好讓你能被我說服看看好了。 想像有個角色,基本上無所不能,他單憑自己就能滅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一個故事優秀精彩與否,除了劇情是否別緻、文采是否斐然之外,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世界觀是否完善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雖然四者並無高下之分,然而文筆是裝飾,可以錦上添花,卻無法雪中送炭;劇情是驚喜,莞爾一笑有餘,拍案叫絕卻難矣;而角色與世界觀,才是真正引領觀眾一顰一笑的核心,以及身歷其境的關鍵。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沒有詳細描述劇情,只有提供人物設定、還有劇情目標,要求GPT去設計劇情 》第四輪產出測試
Thumbnail
觀點是創作者對於故事有特定的想法,接著思考該用什麼樣的人物與事件來呈現的關鍵。同樣描寫愛情故事,你會發現每個作者的觀點或多或少都不一樣。當你有了觀點,對怎麼塑造人物,讓哪些人物出場,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所有故事都是每個人的經歷,再由他人書寫,未完之處則稍加杜撰,完成現在的謊言」 嗯...... 早安啊,沒想到你這麼早就來了,是想早點看故事嗎?那我也開始準備準備,為故事寫下結局吧。嗯?認為現在寫結局太早?嗚......現在的我可能沒辦法寫那麼多,畢竟是補全殘缺的故事,詳細地內容還是要問作為
Thumbnail
所以為什麼現在會是說故事的時代,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敘事手段。透過故事包裝,不論是知識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產品行銷也好,政治哲學也好,故事都能巧妙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繽紛起來。透過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者的意圖反而更容易深植於心。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像一齣三幕劇,從鋪陳、衝突到最後的解決。 以前看過很多類似這種自我成長的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很會用故事還有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他想傳遞的價值,不會讓你覺得只是個枯燥、無用的心靈雞湯。
Thumbnail
我不知道會不會每個人都同意接下來的這句話,但我個人的經驗是吸引人的故事與傑出的故事並非畫上等號的。 當一個故事在概念、設定上足夠出色,是的,我覺得甚至不需要多精彩的劇情安排至少在一開始就會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講講幾個例子好讓你能被我說服看看好了。 想像有個角色,基本上無所不能,他單憑自己就能滅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一個故事優秀精彩與否,除了劇情是否別緻、文采是否斐然之外,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世界觀是否完善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雖然四者並無高下之分,然而文筆是裝飾,可以錦上添花,卻無法雪中送炭;劇情是驚喜,莞爾一笑有餘,拍案叫絕卻難矣;而角色與世界觀,才是真正引領觀眾一顰一笑的核心,以及身歷其境的關鍵。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沒有詳細描述劇情,只有提供人物設定、還有劇情目標,要求GPT去設計劇情 》第四輪產出測試
Thumbnail
觀點是創作者對於故事有特定的想法,接著思考該用什麼樣的人物與事件來呈現的關鍵。同樣描寫愛情故事,你會發現每個作者的觀點或多或少都不一樣。當你有了觀點,對怎麼塑造人物,讓哪些人物出場,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所有故事都是每個人的經歷,再由他人書寫,未完之處則稍加杜撰,完成現在的謊言」 嗯...... 早安啊,沒想到你這麼早就來了,是想早點看故事嗎?那我也開始準備準備,為故事寫下結局吧。嗯?認為現在寫結局太早?嗚......現在的我可能沒辦法寫那麼多,畢竟是補全殘缺的故事,詳細地內容還是要問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