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大腦在思考!腸道裡的微生物如何決定我們的健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腦袋真的決定了一切嗎?


每當我們經歷到極致的快樂時刻,中了樂透頭獎、享受美食或是體驗極致刺激,我們的大腦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讓我們感到滿足。


但如果這些感受的背後,還有另一個藏在我們體內的隱秘角色呢?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體內的「第二大腦」——腸道微生物群,這個鮮為人知的存在,正顛覆我們對健康與疾病的理解。




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


許多人對腸道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消化」這一基本功能上,但事實上腸道在身體運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腸道裡擁有多達數千兆的細菌,這些微生物組成了腸道菌群,這是一個多樣且充滿活力的微型生態系統,類似於熱帶雨林的多樣性。這些看不見的菌叢「器官」重量竟然與我們的大腦相仿,大約1.36公斤。


這些細菌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特定食物、合成維生素、並產生影響身體各項功能的激素。有些腸道細菌能幫助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些則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甚至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產生影響。由此科學家開始將腸道稱為「第二大腦」,因為它不僅是消化的場所,更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交流的重要器官。


腸道菌群還能幫助合成一些重要的維生素,例如維生素K和某些B族維生素。維生素K對血液凝固至關重要,而B族維生素則參與身體的能量代謝。沒有這些細菌的幫助,我們的身體將難以有效率地運作。腸道菌群還會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這些化合物不僅為腸道細胞提供能量,還具有抗炎效果,對整體代謝健康有重大影響。




俄羅斯生物學家的發現:艾利·梅奇尼可夫的貢獻


這段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俄羅斯,一位名叫艾利·梅奇尼可夫(Elie Metchnikoff)的生物學家。他因發現巨噬細胞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獎,但他的貢獻遠不止於此。他認為腸道微生物對於維持健康有著重要意義。梅奇尼可夫甚至進行了一些極端的自我實驗(拿自己的身體當丹爐(?),喝下致命的霍亂菌液來研究霍亂的影響,並且用自己的身體來驗證腸道微生物與疾病之間的關係),試圖了解腸道微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他的結論是:某些腸道細菌可以幫助防止疾病,並保持身體健康。


梅奇尼可夫的理論指出,腸道中有許多有益的菌種,這些菌種能對抗有害菌,並幫助維持內部環境穩定。然而,當時的主流醫學不認同他的觀點,許多人認為腸道是「毒素的來源」,甚至有外科醫生主張切除腸道來解決消化不適的問題。因此,梅奇尼可夫的理論一度被忽視,隨著時間推移,他的研究逐漸被人遺忘。




戰後時代的轉變:與微生物的戰爭


20世紀初,抗生素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微生物的態度。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人們發起了一場對微生物的「戰爭」,試圖徹底消滅體內和環境中的細菌。但我們逐漸發現,這種極端的做法帶來了不少後遺症。近年來肥胖、氣喘和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例不斷增加,部分原因被認為與對有益菌的忽視及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有關。


台灣剖腹產的比例相對較高,約占新生兒總數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這些嬰兒沒有經歷產道接觸母體的有益菌,取而代之的是來自醫院環境或母體皮膚的細菌。這種情況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肥胖、氣喘和免疫缺陷等疾病的風險。這些問題的出現,也促使科學家重新審視我們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


有人可能覺得,抗生素的出現使我們能擺脫細菌的威脅,過上更健康的生活。但事實上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反而破壞了我們體內的微生態平衡,減少了有益菌的數量,並增加了有害菌的抗藥性。


補充說明:這也是在抗生素治療時會拉肚子的原因,青黴素等等會殺死所有的細菌,包刮和我們互利共生的益生菌。


想像一下,如果熱帶雨林中的所有物種都被消滅,只留下少數幾種植物,那這片雨林將變得多麼脆弱。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被破壞後,身體也同樣變得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腸腦連結: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大腦


腸道和大腦之間存在著一條直接的「通道」,稱為迷走神經(vagus nerve),這條神經從腸道延伸到大腦,負責傳遞雙向訊號。有研究顯示,即便迷走神經被切斷,腸道依然能夠自主運作,顯示腸道具有一定的神經調控自主性。


除了迷走神經外,腸道菌群還能透過產生多種神經傳導物質來影響大腦,其中之一便是血清素(serotonin)。血清素影響情緒,而有超過90%的血清素是在腸道中合成的,而不是主要由大腦產生。


這意味著情緒健康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如果腸道內的菌群失衡,例如有害菌過度增長,血清素的產生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情緒低落、焦慮甚至抑鬱。保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與健康,有助於穩定情緒,增強心理韌性。


有一項有趣的動物研究發現,當老鼠的腸道菌群受到改變後,牠們的行為模式也隨之改變。缺少某些菌群的老鼠變得更加焦慮,甚至會出現一些類似於抑鬱的行為,顯示腸道菌群對心理健康有潛在影響。


而當牠們的腸道重新注入健康菌群後,這些症狀逐漸改善。這些研究成果顯示了腸道與情緒之間的關聯,並提醒我們透過改善腸道健康,也許可以找到緩解情緒問題的新途徑。




現代研究與腸道健康


近年來科學家們開始重視梅奇尼可夫的理論,並試圖找出如何透過調節腸道菌群來改善健康。愛爾蘭的APC微生物研究所(APC Microbiome Institute)是一個專門研究腸道與大腦之間關係的重要機構。他們發現飲食中的脂肪種類顯著影響腸道細菌的構成。而透過攝取特定的益生菌,可以改善記憶力、壓力行為,以及動物的壓力荷爾蒙水平。


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並能促進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進一步支持心理和情緒的穩定性。Omega-3能促進有益菌繁殖,減少有害菌增長,進而改善情緒。此外,含有多酚類化合物的食物,如莓果、綠茶和黑巧克力,這些天然抗氧化物質也對腸道菌群有正面影響,支持大腦健康。


研究還發現,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增強腸道中的有益菌,促進它們生長,並增強腸道屏障功能。纖維在腸道中被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這些物質對腸道細胞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並能降低發炎反應。短鏈脂肪酸還能穿過腸壁,影響全身免疫系統,進一步影響大腦健康。


我們的健康不僅取決於自身的營養吸收,還取決於如何「餵養」那些住在體內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決定了哪些化學物質在體內產生,進而影響情緒、行為甚至免疫功能。未來針對腸道菌群的飲食干預策略,或許能成為治療慢性疾病,甚至改善大腦健康的重要手段。




腸道菌群的飲食策略:我們可以做什麼?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行動來促進腸道健康呢?保持「多樣化」是關鍵。


  1. 攝取足夠的纖維:纖維是腸道細菌的食物,能促進益生菌生長。燕麥、香蕉、蔬菜等都是良好的纖維來源。纖維在腸道中發酵時會產生短鏈脂肪酸,這些酸類不僅能促進腸道細胞健康,還能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對心血管健康也有正面效果。
  2. 選擇發酵食品:梅奇尼可夫觀察到東歐一些長壽的族群每天飲用發酵乳製品,這些食物富含益生菌,可以幫助保持腸道多樣性。除了優酪乳外,泡菜、味噌等發酵食品也可以納入日常飲食中。這些食物提供多樣化的益生菌,有助於腸道的平衡與健康。
  3. 減少加工食品:現代飲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和反式脂肪,這些成分可能抑制有益菌生長,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選擇天然食材並減少攝取加工食品,是保護腸道健康的關鍵。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和人工香料也可能影響腸道健康。
  4. 多樣化的飲食:腸道菌群如同一片熱帶雨林,越多樣化的菌群越能維持健康。而這樣的多樣性來自飲食的多樣性,攝取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穀物和蛋白質,有助於保持腸道菌群的平衡。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植物化學物質,對腸道健康有各自的助益。
  5.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重要工具,但濫用抗生素會對腸道菌群造成嚴重破壞,減少有益菌數量,並增加有害菌的抗藥性。因此,除非必要,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保護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




重拾與微生物的共生關係


在過去百年裡,我們因對細菌的誤解,而展開了一場「滅絕戰爭」。但現在我們意識到,腸道中的微生物不僅是「不請自來」的存在,還是維持健康、抵禦疾病的關鍵夥伴。益生菌與益生元(prebiotics)這些營養補充劑的興起,正是我們重新認識微生物並試圖恢復共生的證據。


益生元是腸道中有益菌的「食物」,如洋蔥、大蒜、香蕉和全穀物,這些食物富含能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纖維與化合物。增加益生元攝取,可以為腸道中的有益菌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提升整體腸道健康。


人類無法消化纖維素,但這些纖維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原因之一是腸道中的益生菌可以利用纖維作為食物來源,幫助它們生長,並產生對我們有益的短鏈脂肪酸。


未來隨著腸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或許能找到更多有趣且實用的方法,利用這些「微小朋友」來改善生活品質。不論是透過飲食干預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都有機會掌握這些看不見的力量,提升健康與幸福感。




  • 腸道微生物是我們身體的「第二大腦」,與情緒、免疫和整體健康密切相關。
  •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對於維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 飲食中的纖維、發酵食品、多酚等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健康。
  • 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能幫助保護腸道中的有益菌。
  • 健康不僅依賴於我們自身,還依賴於體內無數微生物,與它們共生是未來健康管理的關鍵。



加入羊羹學堂,解鎖專屬知識與成長機會

羊羹學堂每天分享我多年來在投資理財、健康生活與學習力領域的實戰經驗與學習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我個人研究的成果,更是實際應用後的心得。這些知識與見解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讓這三個人生重要領域中走得更穩更遠。

課堂付費文章都會開放試閱,是希望能充分了解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也歡迎直接Follow「迷途的羊羹」沙龍,以獲取最新文章通知,不錯過任何精華內容。

專屬會員福利與成長旅程

訂閱羊羹學堂,不僅能夠解鎖獨家文章的閱讀限制,還能享有深入的專屬會員討論,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探討、成長。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您長期成長的有力投資。

隨著內容與資源的增多,未來訂閱費用可能調整。但只要現在加入,將永久鎖定當前優惠價格,並享有所有會員專屬福利。

>>前往鎖定當前通行證活動方案

期待您成為羊羹學堂的一員,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avatar-img
13會員
180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飲食選擇常受食物分類誤導,豆類不僅含蛋白質還有大量澱粉;雞蛋富含蛋白質也含豐富脂肪與膽固醇;乳製品如脫脂牛奶及無乳糖牛奶並非全然健康,可能增加糖分攝取;全穀物雖健康但碳水含量高,需控制份量;植物奶的糖分與成分多樣,選購時應注意成分標籤。重新理解食物的營養組成,才能做出真正有益於健康的選擇。
我們將探討免疫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深刻聯繫,從人類的進化需求談起,了解現代潔淨生活如何讓免疫系統失衡。接著,我們會深入農場效應的觀察,解釋農村生活中豐富的微生物如何助益健康。寄生蟲也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老朋友」,幫助減少過度反應。
與食物建立自然健康的關係,重點在於聆聽自己的身體需求,而非盲從標準化的飲食指南。我們探討飢餓感的生理機制、情緒化飲食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正念進食來提升消化效率和情緒穩定。重建與身體的信任,學會尊重和接納自我,是擺脫暴食、減少壓力的重要一步。
免疫系統像一個精密的交響樂團,維持平衡是健康的關鍵。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來支持免疫功能,同時避免盲目提升免疫力帶來的風險。過度強化免疫反應不僅無益,還可能引發如免疫風暴等嚴重後果。透過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我們可以尋求正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達到真正的健康和免疫平衡。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同看不見的健康守護者,每天默默抵禦著細菌、病毒等威脅。透過白血球、淋巴系統等協同作戰,發燒、咳嗽這些不適反應,實際上都是對抗病原體的重要一環。免疫記憶讓我們對某些疾病有持久的防禦能力,疫苗正是利用這一特性保護我們。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則顯示免疫系統偶爾會犯錯。
我們的大腦即使在成人階段也能生成新的神經元,這個過程稱為「神經新生」。透過學習新知識、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壓力管理及充足的深層睡眠,我們可以促進神經新生,從而提升記憶力和情緒健康。神經新生與抑鬱症的關聯性也十分密切,採取這些健康習慣可能是預防和改善情緒問題的有效方法。
我們的飲食選擇常受食物分類誤導,豆類不僅含蛋白質還有大量澱粉;雞蛋富含蛋白質也含豐富脂肪與膽固醇;乳製品如脫脂牛奶及無乳糖牛奶並非全然健康,可能增加糖分攝取;全穀物雖健康但碳水含量高,需控制份量;植物奶的糖分與成分多樣,選購時應注意成分標籤。重新理解食物的營養組成,才能做出真正有益於健康的選擇。
我們將探討免疫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深刻聯繫,從人類的進化需求談起,了解現代潔淨生活如何讓免疫系統失衡。接著,我們會深入農場效應的觀察,解釋農村生活中豐富的微生物如何助益健康。寄生蟲也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老朋友」,幫助減少過度反應。
與食物建立自然健康的關係,重點在於聆聽自己的身體需求,而非盲從標準化的飲食指南。我們探討飢餓感的生理機制、情緒化飲食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正念進食來提升消化效率和情緒穩定。重建與身體的信任,學會尊重和接納自我,是擺脫暴食、減少壓力的重要一步。
免疫系統像一個精密的交響樂團,維持平衡是健康的關鍵。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來支持免疫功能,同時避免盲目提升免疫力帶來的風險。過度強化免疫反應不僅無益,還可能引發如免疫風暴等嚴重後果。透過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我們可以尋求正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達到真正的健康和免疫平衡。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同看不見的健康守護者,每天默默抵禦著細菌、病毒等威脅。透過白血球、淋巴系統等協同作戰,發燒、咳嗽這些不適反應,實際上都是對抗病原體的重要一環。免疫記憶讓我們對某些疾病有持久的防禦能力,疫苗正是利用這一特性保護我們。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則顯示免疫系統偶爾會犯錯。
我們的大腦即使在成人階段也能生成新的神經元,這個過程稱為「神經新生」。透過學習新知識、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壓力管理及充足的深層睡眠,我們可以促進神經新生,從而提升記憶力和情緒健康。神經新生與抑鬱症的關聯性也十分密切,採取這些健康習慣可能是預防和改善情緒問題的有效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益生菌可以幫助調整腸胃道健康,讓排便與消化可以更順暢。但其實也聽說不少吃了益生菌卻沒有效果的案例吧~那到底益生菌怎麼吃、怎麼挑才有用呢?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不正常,許多人會透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胃保健,卻遇到吃了好一陣子像吃了個寂寞一樣,不見效果,不是你的腸胃特異,而是有可能因為你挑錯了!以下從益生菌的好處探討,及提供五個選購益生菌的原則提供參考!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了解到了多肽的價值,這篇帶大家了解到多肽在人體裡是如何運作的。 人體的結構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所組成的。 人體由60兆細胞所組成,細胞核中含有人體基因DNA,每個細胞又是由80億個蛋白質所構成。 因此,可以說沒有蛋白質等於沒有生命! 多肽:生物導彈、載體作用、激素平衡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益生菌可以幫助調整腸胃道健康,讓排便與消化可以更順暢。但其實也聽說不少吃了益生菌卻沒有效果的案例吧~那到底益生菌怎麼吃、怎麼挑才有用呢?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不正常,許多人會透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胃保健,卻遇到吃了好一陣子像吃了個寂寞一樣,不見效果,不是你的腸胃特異,而是有可能因為你挑錯了!以下從益生菌的好處探討,及提供五個選購益生菌的原則提供參考!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