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重新認識我們的飲食:豆類不只有蛋白質,蔬菜也含澱粉!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隨著肥胖率和各種代謝疾病的增加,飲食控制變得格外重要。我們的飲食選擇常常受到一些誤解的影響,這些誤解可能來自於營養標籤的分類、廣告宣傳,甚至是我們自身對食材成分的理解不夠深入。


我們要來討論那些被誤解的飲食分類迷思,尤其是豆類、乳製品、全穀物等,幫助大家重新認識這些食材的營養價值,進而掌握更精確的健康飲食計劃。




豆類:蛋白質還是澱粉?重新認識豆類的營養組成


在探討飲食分類時,豆類是一個特別容易讓人感到困惑的食材。對於多數人來說,豆類是健康飲食中的重要一環,但它們到底是蛋白質來源還是澱粉來源呢?這個問題經常引起混淆。


許多豆類,如紅豆、綠豆和鷹嘴豆,雖然富含蛋白質,但它們的澱粉含量同樣也相當高。因此將這些豆類單純視為蛋白質來源來替代肉類,這並不是完全準確的。


豆類的營養成分同時包含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這對於需要嚴格控制澱粉攝取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重要考量。


豆類中的蛋白質和澱粉比例


事實上,豆類根據不同種類,其營養成分也有相當大的差異。例如:

  • 黃豆:黃豆是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一種,且其脂肪含量也較高,因此經常被稱為「植物中的肉」。黃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對少一些,因此在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取中扮演重要角色。
  • 紅豆、綠豆:這些豆類中含有大量澱粉,雖然蛋白質含量不低,但澱粉的比例相對更高,這意味著它們在攝取後對血糖的影響較大。

這樣的特性導致豆類在營養分類上有些模糊。它們很多時候被放在「蛋白質類」,但事實上同時也是「澱粉類」,就像白米飯也含有少量蛋白質,但我們普遍只把它看作是澱粉來源。這樣的誤解對於那些需要特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人來說,可能會導致錯誤的飲食選擇。


豆類的營養價值與健康飲食的挑戰


我們通常建議將豆類視為飲食中的多元化蛋白質來源,但不應完全依賴它們來替代動物性蛋白,尤其是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情況下。對於那些需要低碳水飲食的人來說,選擇適量的豆製品(如豆腐、豆皮),而非直接大量食用豆子,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記住,食物的營養是多層面的。豆類同時具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其他微量營養素。


不同種類的豆類其營養成分占比也有所差異:

  • 黃豆:每100克黃豆大約含有36克蛋白質、30克碳水化合物、20克脂肪,以及豐富的鐵和鈣,是高蛋白且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豆類。
  • 紅豆:紅豆每100克含有約20克蛋白質、60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非常低,富含膳食纖維,適合補充纖維和維生素B群。
  • 綠豆:綠豆每100克含有約24克蛋白質、63克碳水化合物,同時富含抗氧化劑如多酚和黃酮類,有助於減少發炎反應。

因此食用豆類時要根據自己的健康需求做合理的搭配與調整,這樣才能既達到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又不至於因澱粉攝取過量而影響血糖。


我們也不得不提到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很多人誤以為豆類就是「完美的蛋白質替代品」,但事實上它們與肉類或魚類相比,澱粉含量顯著偏高,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必須格外謹慎。在台灣,紅豆湯、綠豆湯這些傳統甜品常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其碳水含量其實一點都不低,因此對於血糖管理的朋友來說,也需要多留意。




雞蛋:蛋白質與脂肪的完美結合?


雞蛋被稱為「完全蛋白」,是健身人群和健康飲食愛好者的最愛。然而,很多人忽略了雞蛋中不僅有蛋白質,還含有相當多的脂肪。


雞蛋的營養組成


一顆普通的雞蛋(約50克)含有:

  • 蛋白質:約6-7克
  • 脂肪:約5-6克
  • 膽固醇:約200毫克


大部分的脂肪和膽固醇集中在蛋黃中,而蛋白質則同時存在於蛋白和蛋黃中。這樣的營養組成讓雞蛋成為一種非常均衡的食物,既有蛋白質的益處,也提供了人體所需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


這樣的營養分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有益的,但對於某些需要限制脂肪或膽固醇攝取的人來說,可能就要考慮只吃蛋白而避免吃蛋黃。只是如同大家所知的,蛋黃中的卵磷脂對膽固醇代謝有一定的幫助,這使得整顆雞蛋的營養價值更為全面。


雞蛋在健康飲食中的角色


雞蛋是一種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來源,也是一種相對經濟的營養補充來源。然而很多人對雞蛋中的膽固醇心存疑慮,擔心會增加血膽固醇水平。但根據現代營養學研究,適量食用雞蛋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對於那些已有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人群,仍需謹慎控制攝取量。而且雞蛋富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整體健康有益。因此,對於沒有健康限制的人來說,整顆吃掉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其實,雞蛋是一個營養豐富又方便的選擇,不論是早上來個煎蛋,還是晚上弄個蒸蛋,都可以快速補充蛋白質。而如果你是健身族群,可能更會喜歡在運動後直接喝上一杯蛋白混合飲料,或來幾顆水煮蛋,既簡單又滿足。




乳製品:脫脂牛奶與無乳糖牛奶的誤解


乳製品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挑選乳製品時,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迷思和困惑,尤其是關於脫脂牛奶和無乳糖牛奶的營養成分。


脫脂牛奶是否真的健康?


脫脂牛奶是去除了大部分或全部脂肪的牛奶,目的是讓那些需要控制脂肪和熱量攝取的人能夠享受牛奶的營養。然而去除脂肪後,牛奶的口感會變得比較稀薄且不那麼美味。因此,很多品牌會額外添加糖分或甜味劑,以彌補去除脂肪後損失的口感和風味。


這導致了一個問題,即使脫脂牛奶的脂肪含量低,但某些品牌的脫脂牛奶可能會額外添加糖分,導致其糖分含量可能高於全脂牛奶。因此脫脂牛奶不一定適合所有需要控制熱量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同時控制糖分的人。在購買脫脂牛奶時,務必要仔細查看食品標籤,確保產品中沒有添加額外的糖分。


在這裡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當你渴望健康選擇時,買了一瓶脫脂牛奶,結果卻喝下了更多的糖分,這種矛盾感真的有點無奈。這就好像花心思在控制熱量,結果卻在另一個地方「偷偷」多了額外負擔。


無乳糖牛奶的實際情況


無乳糖牛奶(lactose-free milk)是為那些乳糖不耐症的人群設計的。乳糖不耐症的人體內缺乏足夠的乳糖酶來分解乳糖,會在飲用牛奶後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無乳糖牛奶的製作過程是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這使得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更容易消化這些糖分。


很多人誤以為無乳糖牛奶中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會對血糖有更大的影響,但事實上,乳糖本身就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雙糖。在正常消化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會自行將乳糖分解成這兩種單糖來吸收。


無乳糖牛奶只是提前幫助進行了這個步驟,因此不會普遍性地讓血糖升高得更快或更高。無乳糖牛奶對血糖的影響因個人代謝狀況不同而異,有些人可能會感受到較快的血糖波動,因此仍需依個人狀況進行調整。對於那些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無乳糖牛奶是一個安全的選擇,而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兩者在營養上的差異並不大。


我們可以把這個概念想得輕鬆一些:喝無乳糖牛奶就像是直接得到幫助消化好的牛奶,讓你的腸胃不必多費勁,減少不適的風險。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除非真的乳糖不耐,否則這兩種牛奶的營養價值相差無幾,不必特地選擇無乳糖版本。




全穀物:健康但需適量的飲食選擇


全穀物如燕麥、糙米和藜麥等,由於它們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經常被認為比精緻穀物(如白米、白麵粉)更健康。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制地攝取全穀物


全穀物的營養優勢與潛在風險


全穀物的優勢在於其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這對消化健康有益,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穩定血糖水平。全穀物富含的微量營養素如鐵、鎂等也對身體多方面有益。


然而全穀物依然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但其升糖指數相較於精緻穀物較低,對血糖的影響可能較為溫和,如果攝取過量,依然會導致血糖升高,並增加體重的風險。這對於那些需要控制血糖或減少碳水攝取的人來說,無論是全穀物還是精緻穀物,都必須嚴格控制攝取量。


就好像是,你確實換了一個「健康的武器」,但如果用過頭,還是會傷到自己。就像燕麥片,雖然富含膳食纖維和鐵,但也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適量的燕麥可以幫助控制膽固醇,但如果過量,還是可能導致血糖波動。


糙米也是類似的情況,雖然比白米含有更多的纖維和微量元素,但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依然很高。因此,即使是選擇全穀物,還是要注意每餐的攝取量,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進而對血糖造成負面影響。


全穀物的飲食建議


對於想要維持健康飲食的人來說,全穀物應該是日常飲食中的一部分,但重點在於控制份量。可以將全穀物與其他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搭配,如綠色蔬菜、高蛋白質食物(例如豆腐、雞胸肉),這樣可以達到營養均衡,同時避免血糖飆升。


市面上也有許多將全穀物與加工食品結合的產品,例如所謂的「全麥麵包」或「燕麥棒」,這些產品經常添加糖、油脂等成分,反而可能降低全穀物原有的健康價值。因此,購買時務必要查看食品標籤,選擇添加成分較少且更為天然的全穀物產品。


想像一下我們買了一條「全麥麵包」,以為自己在做健康選擇,結果它其實裡面加了不少糖和油,這就等於「健康」只剩下標籤而已。因此,了解全穀物產品的實際成分,選擇天然少加工的版本,才能真正達到健康目的。




植物奶:健康替代還是隱藏的糖分來源?


植物奶如燕麥奶、杏仁奶和豆奶,近年來因為乳糖不耐症和素食需求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流行。然而,很多人對植物奶的營養成分有所誤解,特別是關於糖分的問題。


植物奶的糖分與澱粉含量


植物奶的製作過程通常是將植物材料(如燕麥、杏仁或大豆)磨碎並混合水,再進行過濾。這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纖維都被去除,留下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


  • 燕麥奶:燕麥本身富含澱粉,因此燕麥奶的主要成分就是這些碳水化合物,即使沒有額外加糖,它的糖分也來自於天然的澱粉分解,因此對於需要控制糖分攝取的人來說,燕麥奶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 杏仁奶:相較於燕麥奶,杏仁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但由於杏仁本身味道淡且脂肪含量高,很多商業杏仁奶會添加糖或增稠劑來改善口感。
  • 豆奶:豆奶是植物奶中相對碳水化合物較少的一種,主要提供的是蛋白質,特別是選擇「無糖」豆奶,可以是低碳水的健康替代品。

如何選擇適合的植物奶


對於想要控制糖分或碳水化合物的人來說,購買植物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查看糖分含量:選擇標示為「無糖」的植物奶,以確保沒有添加額外的糖分。
  2. 了解成分表:很多植物奶會添加增稠劑或其他甜味劑,這些成分不但可能增加熱量,也可能對某些人群產生不良影響。
  3. 根據需求選擇:不同植物奶適合不同需求,例如如果需要更高的蛋白質,可以選擇豆奶;如果想要控制碳水,則應避免燕麥奶。

其實選植物奶就像逛超市挑蘋果,看起來都差不多,但裡面的成分卻大不相同。如果你不仔細看成分標籤,可能會誤以為自己在做最健康的選擇,結果喝下去的卻是滿滿的糖和添加劑。因此,選購植物奶時,多花幾秒看清楚成分,真的很值得。




飲食分類迷思的總結與健康飲食建議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常見的食材在營養分類上都有些多面性,例如豆類既是蛋白質來源也是碳水化合物來源,雞蛋含有大量蛋白質也富含脂肪,乳製品的脫脂與無乳糖版本在健康方面有各自的迷思,而全穀物則雖然比精緻穀物健康,但也需要適量控制。


重新思考飲食分類:沒有「絕對健康」的食材


健康飲食的關鍵並不在於某一類食材是否「絕對健康」,而是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平衡各種營養素的攝取。對於有特定健康需求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脂的人,或者追求減脂的人,理解每種食物的多層面營養特性是制定健康飲食的關鍵。


就像豆類,雖然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但它們的澱粉含量卻不能被忽視;雞蛋雖然營養豐富,但膽固醇含量對某些人群可能有所顧忌。我們必須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需求,選擇最合適的食物組合,做到營養均衡而不過量。


實用的飲食建議

  1. 閱讀食品標籤:了解每種食材的營養成分,尤其是脂肪、糖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含量,這樣才能根據自己的健康需求進行選擇。
  2. 控制份量:即使是健康的食材,如全穀物和豆類,也需要根據自己的營養需求來控制份量,以避免攝取過多導致不利的影響。
  3. 多樣化搭配:在日常飲食中,盡量多樣化食材來源,均衡攝取蛋白質、健康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這樣才能確保營養全面且不偏頗。
  4. 選擇天然少加工的產品: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選擇天然、原味且無添加的食材,這樣可以減少攝取隱藏的糖分和其他不必要的添加劑。

健康飲食是一門科學,但同時也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做出靈活的調整。理解每種食材的多樣性和營養特性,可以幫助我們在眾多飲食選擇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達到真正的健康目標。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的食材,並在未來做出更明智的飲食決策。



  • 豆類同時含有蛋白質和澱粉,因此需根據個人需求適量選擇。
  • 雞蛋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適量食用對健康有益,但需留意膽固醇攝取。
  • 脫脂牛奶可能因額外添加糖分而未必是更健康的選擇,購買時應查看標籤。
  • 全穀物比精緻穀物更健康,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仍需控制份量。
  • 植物奶有各種選擇,應根據需求查看成分標籤,選擇無糖、無添加劑的產品。



加入羊羹學堂,解鎖專屬知識與成長機會

羊羹學堂每天分享我多年來在投資理財、健康生活與學習力領域的實戰經驗與學習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我個人研究的成果,更是實際應用後的心得。這些知識與見解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讓這三個人生重要領域中走得更穩更遠。

課堂付費文章都會開放試閱,是希望能充分了解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也歡迎直接Follow「迷途的羊羹」沙龍,以獲取最新文章通知,不錯過任何精華內容。

專屬會員福利與成長旅程

訂閱羊羹學堂,不僅能夠解鎖獨家文章的閱讀限制,還能享有深入的專屬會員討論,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探討、成長。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您長期成長的有力投資。

隨著內容與資源的增多,未來訂閱費用可能調整。但只要現在加入,將永久鎖定當前優惠價格,並享有所有會員專屬福利。

>>前往鎖定當前通行證活動方案

期待您成為羊羹學堂的一員,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avatar-img
12會員
143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我們將探討免疫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深刻聯繫,從人類的進化需求談起,了解現代潔淨生活如何讓免疫系統失衡。接著,我們會深入農場效應的觀察,解釋農村生活中豐富的微生物如何助益健康。寄生蟲也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老朋友」,幫助減少過度反應。
與食物建立自然健康的關係,重點在於聆聽自己的身體需求,而非盲從標準化的飲食指南。我們探討飢餓感的生理機制、情緒化飲食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正念進食來提升消化效率和情緒穩定。重建與身體的信任,學會尊重和接納自我,是擺脫暴食、減少壓力的重要一步。
免疫系統像一個精密的交響樂團,維持平衡是健康的關鍵。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來支持免疫功能,同時避免盲目提升免疫力帶來的風險。過度強化免疫反應不僅無益,還可能引發如免疫風暴等嚴重後果。透過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我們可以尋求正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達到真正的健康和免疫平衡。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同看不見的健康守護者,每天默默抵禦著細菌、病毒等威脅。透過白血球、淋巴系統等協同作戰,發燒、咳嗽這些不適反應,實際上都是對抗病原體的重要一環。免疫記憶讓我們對某些疾病有持久的防禦能力,疫苗正是利用這一特性保護我們。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則顯示免疫系統偶爾會犯錯。
我們的大腦即使在成人階段也能生成新的神經元,這個過程稱為「神經新生」。透過學習新知識、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壓力管理及充足的深層睡眠,我們可以促進神經新生,從而提升記憶力和情緒健康。神經新生與抑鬱症的關聯性也十分密切,採取這些健康習慣可能是預防和改善情緒問題的有效方法。
健康的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透過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可以在日常中慢慢養成習慣,而不是追求極端或短期的效果。選擇多樣的水果、蔬菜與全穀類,搭配適量的健康脂肪和蛋白質,並且留意總量的控制,讓飲食不再是一種壓力。每一步小改變都能讓我們更靠近健康的生活,讓生活中的健康不再遙不可及。
我們將探討免疫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深刻聯繫,從人類的進化需求談起,了解現代潔淨生活如何讓免疫系統失衡。接著,我們會深入農場效應的觀察,解釋農村生活中豐富的微生物如何助益健康。寄生蟲也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老朋友」,幫助減少過度反應。
與食物建立自然健康的關係,重點在於聆聽自己的身體需求,而非盲從標準化的飲食指南。我們探討飢餓感的生理機制、情緒化飲食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正念進食來提升消化效率和情緒穩定。重建與身體的信任,學會尊重和接納自我,是擺脫暴食、減少壓力的重要一步。
免疫系統像一個精密的交響樂團,維持平衡是健康的關鍵。我們探討了如何透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來支持免疫功能,同時避免盲目提升免疫力帶來的風險。過度強化免疫反應不僅無益,還可能引發如免疫風暴等嚴重後果。透過理解免疫系統的運作,我們可以尋求正確的方法來保護自己,達到真正的健康和免疫平衡。
我們的免疫系統如同看不見的健康守護者,每天默默抵禦著細菌、病毒等威脅。透過白血球、淋巴系統等協同作戰,發燒、咳嗽這些不適反應,實際上都是對抗病原體的重要一環。免疫記憶讓我們對某些疾病有持久的防禦能力,疫苗正是利用這一特性保護我們。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則顯示免疫系統偶爾會犯錯。
我們的大腦即使在成人階段也能生成新的神經元,這個過程稱為「神經新生」。透過學習新知識、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壓力管理及充足的深層睡眠,我們可以促進神經新生,從而提升記憶力和情緒健康。神經新生與抑鬱症的關聯性也十分密切,採取這些健康習慣可能是預防和改善情緒問題的有效方法。
健康的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透過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以及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可以在日常中慢慢養成習慣,而不是追求極端或短期的效果。選擇多樣的水果、蔬菜與全穀類,搭配適量的健康脂肪和蛋白質,並且留意總量的控制,讓飲食不再是一種壓力。每一步小改變都能讓我們更靠近健康的生活,讓生活中的健康不再遙不可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環保議題的關注,植物肉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這種以植物原料製成的肉類替代品,不僅在口感上接近真正的肉類,還在營養價值上也提供了不少選擇。對於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來說,植物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選擇,尤其是在素食早餐的設計上,植物肉的應用更是為蔬食料理增添了無限可能。
Thumbnail
為什麼需要關注現代飲食問題? 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變得愈加不健康,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的增加。許多人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頻繁攝取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不僅關乎個人福祉,更影響整個社群的健康狀況。正如《林前6:19~20》:「豈 不 知 你 們 的 身 子 就 是 聖 靈 的 殿 麼 ?
Thumbnail
高纖維飲食對體重管理和肥胖預防具有積極影響。研究發現,高纖維飲食能促進釋放調節食慾的荷爾蒙,抑制飢餓感、促進飽腹感,從而有助於 控制食慾,避免體重上升。食物類型如豆類、全穀類、蔬菜、水果、堅果和種子等均為高纖維食物的主要來源。增加高纖維食物攝入量可以改善健康狀況,預防肥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些食物的美味,月光當然都知道,是因為有著目標的緣故,而跳脫了那樣追求的範圍。但並不表示,沒有吃進這些食物就不會胖,之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食物來讓體重增加。因此要在一邊發掘可以列入食物清單的食物,一邊把不適合的食物剔除掉。即使自以為熱量攝取數量已經符合標準,但體重卻不是這樣
Thumbnail
過於精緻的食物在現代飲食中越來越普遍,然而,過度食用這類食物可能對健康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 1. 營養素缺乏 精緻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丟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白麵粉和白米在精製過程中去除了外層麩皮和胚芽,這些部分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食用這類食物會導致營
為何自己過去都喝鮮奶喝得如此理所當然呢? 在查了些關於鮮奶產出所伴隨的相關事實後 就自發地減少食用乳製品 改喝豆漿一段時間了 在食物供給不穩定 常會糧食缺乏到無法挑食的古代自然不用說 有甚麼吃甚麼 或者採取些許手段維持食供給 但在糧食豐盛 生活品質大提昇 並有許多選擇的現代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環保議題的關注,植物肉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這種以植物原料製成的肉類替代品,不僅在口感上接近真正的肉類,還在營養價值上也提供了不少選擇。對於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來說,植物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選擇,尤其是在素食早餐的設計上,植物肉的應用更是為蔬食料理增添了無限可能。
Thumbnail
為什麼需要關注現代飲食問題? 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變得愈加不健康,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的增加。許多人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頻繁攝取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不僅關乎個人福祉,更影響整個社群的健康狀況。正如《林前6:19~20》:「豈 不 知 你 們 的 身 子 就 是 聖 靈 的 殿 麼 ?
Thumbnail
高纖維飲食對體重管理和肥胖預防具有積極影響。研究發現,高纖維飲食能促進釋放調節食慾的荷爾蒙,抑制飢餓感、促進飽腹感,從而有助於 控制食慾,避免體重上升。食物類型如豆類、全穀類、蔬菜、水果、堅果和種子等均為高纖維食物的主要來源。增加高纖維食物攝入量可以改善健康狀況,預防肥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那些食物的美味,月光當然都知道,是因為有著目標的緣故,而跳脫了那樣追求的範圍。但並不表示,沒有吃進這些食物就不會胖,之後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食物來讓體重增加。因此要在一邊發掘可以列入食物清單的食物,一邊把不適合的食物剔除掉。即使自以為熱量攝取數量已經符合標準,但體重卻不是這樣
Thumbnail
過於精緻的食物在現代飲食中越來越普遍,然而,過度食用這類食物可能對健康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以下是幾個主要原因: 1. 營養素缺乏 精緻食物在加工過程中往往會丟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白麵粉和白米在精製過程中去除了外層麩皮和胚芽,這些部分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食用這類食物會導致營
為何自己過去都喝鮮奶喝得如此理所當然呢? 在查了些關於鮮奶產出所伴隨的相關事實後 就自發地減少食用乳製品 改喝豆漿一段時間了 在食物供給不穩定 常會糧食缺乏到無法挑食的古代自然不用說 有甚麼吃甚麼 或者採取些許手段維持食供給 但在糧食豐盛 生活品質大提昇 並有許多選擇的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