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重新認識我們的飲食:豆類不只有蛋白質,蔬菜也含澱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飲食,隨著肥胖率和各種代謝疾病的增加,飲食控制變得格外重要。我們的飲食選擇常常受到一些誤解的影響,這些誤解可能來自於營養標籤的分類、廣告宣傳,甚至是我們自身對食材成分的理解不夠深入。


我們要來討論那些被誤解的飲食分類迷思,尤其是豆類、乳製品、全穀物等,幫助大家重新認識這些食材的營養價值,進而掌握更精確的健康飲食計劃。




豆類:蛋白質還是澱粉?重新認識豆類的營養組成


在探討飲食分類時,豆類是一個特別容易讓人感到困惑的食材。對於多數人來說,豆類是健康飲食中的重要一環,但它們到底是蛋白質來源還是澱粉來源呢?這個問題經常引起混淆。


許多豆類,如紅豆、綠豆和鷹嘴豆,雖然富含蛋白質,但它們的澱粉含量同樣也相當高。因此將這些豆類單純視為蛋白質來源來替代肉類,這並不是完全準確的。


豆類的營養成分同時包含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這對於需要嚴格控制澱粉攝取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重要考量。


豆類中的蛋白質和澱粉比例


事實上,豆類根據不同種類,其營養成分也有相當大的差異。例如:

  • 黃豆:黃豆是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一種,且其脂肪含量也較高,因此經常被稱為「植物中的肉」。黃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對少一些,因此在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取中扮演重要角色。
  • 紅豆、綠豆:這些豆類中含有大量澱粉,雖然蛋白質含量不低,但澱粉的比例相對更高,這意味著它們在攝取後對血糖的影響較大。

這樣的特性導致豆類在營養分類上有些模糊。它們很多時候被放在「蛋白質類」,但事實上同時也是「澱粉類」,就像白米飯也含有少量蛋白質,但我們普遍只把它看作是澱粉來源。這樣的誤解對於那些需要特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人來說,可能會導致錯誤的飲食選擇。


豆類的營養價值與健康飲食的挑戰


我們通常建議將豆類視為飲食中的多元化蛋白質來源,但不應完全依賴它們來替代動物性蛋白,尤其是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情況下。對於那些需要低碳水飲食的人來說,選擇適量的豆製品(如豆腐、豆皮),而非直接大量食用豆子,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記住,食物的營養是多層面的。豆類同時具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其他微量營養素。


不同種類的豆類其營養成分占比也有所差異:

  • 黃豆:每100克黃豆大約含有36克蛋白質、30克碳水化合物、20克脂肪,以及豐富的鐵和鈣,是高蛋白且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豆類。
  • 紅豆:紅豆每100克含有約20克蛋白質、60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非常低,富含膳食纖維,適合補充纖維和維生素B群。
  • 綠豆:綠豆每100克含有約24克蛋白質、63克碳水化合物,同時富含抗氧化劑如多酚和黃酮類,有助於減少發炎反應。

因此食用豆類時要根據自己的健康需求做合理的搭配與調整,這樣才能既達到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又不至於因澱粉攝取過量而影響血糖。


我們也不得不提到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很多人誤以為豆類就是「完美的蛋白質替代品」,但事實上它們與肉類或魚類相比,澱粉含量顯著偏高,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必須格外謹慎。在台灣,紅豆湯、綠豆湯這些傳統甜品常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其碳水含量其實一點都不低,因此對於血糖管理的朋友來說,也需要多留意。




雞蛋:蛋白質與脂肪的完美結合?


雞蛋被稱為「完全蛋白」,是健身人群和健康飲食愛好者的最愛。然而,很多人忽略了雞蛋中不僅有蛋白質,還含有相當多的脂肪。


雞蛋的營養組成


一顆普通的雞蛋(約50克)含有:

  • 蛋白質:約6-7克
  • 脂肪:約5-6克
  • 膽固醇:約200毫克


大部分的脂肪和膽固醇集中在蛋黃中,而蛋白質則同時存在於蛋白和蛋黃中。這樣的營養組成讓雞蛋成為一種非常均衡的食物,既有蛋白質的益處,也提供了人體所需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


這樣的營養分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有益的,但對於某些需要限制脂肪或膽固醇攝取的人來說,可能就要考慮只吃蛋白而避免吃蛋黃。只是如同大家所知的,蛋黃中的卵磷脂對膽固醇代謝有一定的幫助,這使得整顆雞蛋的營養價值更為全面。


雞蛋在健康飲食中的角色


雞蛋是一種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來源,也是一種相對經濟的營養補充來源。然而很多人對雞蛋中的膽固醇心存疑慮,擔心會增加血膽固醇水平。但根據現代營養學研究,適量食用雞蛋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對於那些已有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人群,仍需謹慎控制攝取量。而且雞蛋富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整體健康有益。因此,對於沒有健康限制的人來說,整顆吃掉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其實,雞蛋是一個營養豐富又方便的選擇,不論是早上來個煎蛋,還是晚上弄個蒸蛋,都可以快速補充蛋白質。而如果你是健身族群,可能更會喜歡在運動後直接喝上一杯蛋白混合飲料,或來幾顆水煮蛋,既簡單又滿足。




乳製品:脫脂牛奶與無乳糖牛奶的誤解


乳製品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挑選乳製品時,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迷思和困惑,尤其是關於脫脂牛奶和無乳糖牛奶的營養成分。


脫脂牛奶是否真的健康?


脫脂牛奶是去除了大部分或全部脂肪的牛奶,目的是讓那些需要控制脂肪和熱量攝取的人能夠享受牛奶的營養。然而去除脂肪後,牛奶的口感會變得比較稀薄且不那麼美味。因此,很多品牌會額外添加糖分或甜味劑,以彌補去除脂肪後損失的口感和風味。


這導致了一個問題,即使脫脂牛奶的脂肪含量低,但某些品牌的脫脂牛奶可能會額外添加糖分,導致其糖分含量可能高於全脂牛奶。因此脫脂牛奶不一定適合所有需要控制熱量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同時控制糖分的人。在購買脫脂牛奶時,務必要仔細查看食品標籤,確保產品中沒有添加額外的糖分。


在這裡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當你渴望健康選擇時,買了一瓶脫脂牛奶,結果卻喝下了更多的糖分,這種矛盾感真的有點無奈。這就好像花心思在控制熱量,結果卻在另一個地方「偷偷」多了額外負擔。


無乳糖牛奶的實際情況


無乳糖牛奶(lactose-free milk)是為那些乳糖不耐症的人群設計的。乳糖不耐症的人體內缺乏足夠的乳糖酶來分解乳糖,會在飲用牛奶後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無乳糖牛奶的製作過程是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這使得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更容易消化這些糖分。


很多人誤以為無乳糖牛奶中的葡萄糖和半乳糖會對血糖有更大的影響,但事實上,乳糖本身就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雙糖。在正常消化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會自行將乳糖分解成這兩種單糖來吸收。


無乳糖牛奶只是提前幫助進行了這個步驟,因此不會普遍性地讓血糖升高得更快或更高。無乳糖牛奶對血糖的影響因個人代謝狀況不同而異,有些人可能會感受到較快的血糖波動,因此仍需依個人狀況進行調整。對於那些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無乳糖牛奶是一個安全的選擇,而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兩者在營養上的差異並不大。


我們可以把這個概念想得輕鬆一些:喝無乳糖牛奶就像是直接得到幫助消化好的牛奶,讓你的腸胃不必多費勁,減少不適的風險。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除非真的乳糖不耐,否則這兩種牛奶的營養價值相差無幾,不必特地選擇無乳糖版本。

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590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健康指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32會員
321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2025/04/28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2025/04/28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2025/04/28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2025/04/26
想要活得長又活得好,有些基本功不能少。這裡整理了邁向健康長壽的七把關鍵鑰匙,涵蓋呼吸、睡眠、活動、飲食、正念、預防與恆心。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調整日常習慣,從根本上理解身體的需求,一步步為長遠的健康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迎接充滿活力的熟齡人生。
Thumbnail
2025/04/26
想要活得長又活得好,有些基本功不能少。這裡整理了邁向健康長壽的七把關鍵鑰匙,涵蓋呼吸、睡眠、活動、飲食、正念、預防與恆心。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調整日常習慣,從根本上理解身體的需求,一步步為長遠的健康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迎接充滿活力的熟齡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的飲食選擇對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原型食物與加工食品之間的差異。原型食物如新鮮蔬果和全穀物保留了完整的營養價值,有助我們的健康。而加工食品雖然提供了便利,卻常伴隨添加物與營養流失,甚至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風險。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做出更有益健康的選擇,平衡便利與長期健康的需求。
Thumbnail
我們的飲食選擇對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原型食物與加工食品之間的差異。原型食物如新鮮蔬果和全穀物保留了完整的營養價值,有助我們的健康。而加工食品雖然提供了便利,卻常伴隨添加物與營養流失,甚至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風險。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做出更有益健康的選擇,平衡便利與長期健康的需求。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澱粉類食物往往成為許多人的主要飲食選擇。無論是香噴噴的米飯、意大利麵還是鬆軟的麵包,澱粉類食品總能勾起我們的食慾。然而,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澱粉的攝取會對體重和健康造成影響。此時,白腎豆萃取物便成為澱粉愛好者的救星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澱粉類食物往往成為許多人的主要飲食選擇。無論是香噴噴的米飯、意大利麵還是鬆軟的麵包,澱粉類食品總能勾起我們的食慾。然而,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澱粉的攝取會對體重和健康造成影響。此時,白腎豆萃取物便成為澱粉愛好者的救星
Thumbnail
「吃肉又吃澱粉,不胖才怪!」網路上謠傳蛋白質和澱粉不能一起吃,否則會造成胃部消化不良、進而囤積脂肪,當真如此嗎? 其實身體消化「蛋白質」及「澱粉」時需要不同的消化液,但並不會因為「酸、鹼性消化液混合」而造成消化困難,而一般所謂的蛋白質、澱粉類食物,也並非全是單純成分,例如「一碗飯」約含有 60g
Thumbnail
「吃肉又吃澱粉,不胖才怪!」網路上謠傳蛋白質和澱粉不能一起吃,否則會造成胃部消化不良、進而囤積脂肪,當真如此嗎? 其實身體消化「蛋白質」及「澱粉」時需要不同的消化液,但並不會因為「酸、鹼性消化液混合」而造成消化困難,而一般所謂的蛋白質、澱粉類食物,也並非全是單純成分,例如「一碗飯」約含有 60g
Thumbnail
這次讓郭師妙營養師說清楚、講明白,讓你一次就弄懂醣類的秘密!!
Thumbnail
這次讓郭師妙營養師說清楚、講明白,讓你一次就弄懂醣類的秘密!!
Thumbnail
你也有減肥的迷思嗎?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三個減肥迷思。
Thumbnail
你也有減肥的迷思嗎?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三個減肥迷思。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戒糖”,不吃主食,認為主食是長胖、催老的“元兇”,不吃碳水的人皮膚狀態也會更好。 殊不知,主食是膳食的基礎,不吃主食的危害非常大,不吃主食的人才更容易衰老。 如果沒有主食做保護,熱量就主要來源於脂肪和蛋白質,很多蛋白質會像柴火一樣被燃燒掉,起不到
Thumbnail
訂閱我每週都有不一樣的精彩!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戒糖”,不吃主食,認為主食是長胖、催老的“元兇”,不吃碳水的人皮膚狀態也會更好。 殊不知,主食是膳食的基礎,不吃主食的危害非常大,不吃主食的人才更容易衰老。 如果沒有主食做保護,熱量就主要來源於脂肪和蛋白質,很多蛋白質會像柴火一樣被燃燒掉,起不到
Thumbnail
植物性飲食是什麼呢?跟吃素的概念一樣嗎?用簡單的說明讓你了解植物性飲食。
Thumbnail
植物性飲食是什麼呢?跟吃素的概念一樣嗎?用簡單的說明讓你了解植物性飲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