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街頭的哲學》(Filosofía en la calle)

愛德華多.因凡特(Eduardo Infante)1977 年出生於西班牙韋爾瓦(Huelva),畢業於人文學科,是一名教導哲學的高中老師,擅長以非傳統的方式傳授哲學。例如:他會帶學生到公園邊散步邊講述亞里士多德,或帶領學生走入購物廣場,邀學生一起演練玩世不恭的犬儒主義,或跑到法庭上講述蘇格拉底的殉道。除了本書,他也經營社交媒體和網路論壇,邀讀者一起思考生活。他有一隻叫做「尼采」的狗。
《街頭的哲學:29 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決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Filosofía en la calle,2021)

《街頭的哲學:29 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決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Filosofía en la calle,2021)

哲學起源於兩千多年前在希臘街頭和廣場上,是當時所有公民都會齊聚參與的思考練習。哲學事實上是一門專注於生活的學問,幫助人們對抗生活中的不幸,並且探索實現幸福的各種可能性。然而,隨著哲學朝向正規課程發展,過度鑽研於形上學,使得哲學教課書的內容愈加艱澀難懂,讓哲學和日常生活漸行漸遠,甚至成為西方貴則男性專門的學科,因為只有他們有時間討論這些對生活沒有什麼幫助的理論。

在主流的教育體系中,擔任高中哲學老師的作者,也曾不假思索地捍衛了現代哲學曲高和寡的孤傲。啟發作者重新找回哲學的本質,是一位 20 年前課堂上的學生:

我注意到教室最後座位的女孩正望著窗外的街道,注意力完全不在課堂上,連課本都沒打開!我放下粉筆走向她。

「窗外有什麼?喔!我想一定有比下星期的考試更重要的東西,對吧?」我語帶嘲諷。

「人生。」她回答。

作者因凡特寫下《街頭的哲學》這部作品,列舉出許多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集結歷史上知名哲學家的論述,交叉辯論這些生命中的叩問。本書的目的,在於回歸哲學最初的本質,引領讀者進行思考練習,來應對生活中切身相關的問題,趨向更理想的生活。

哲學不單是學校的一門科目,更是一門生活藝術,是困難時邁向幸福的苦行。
— 瓦爾(Carlos García Gual)

另一半偷看我手機,有關係嗎?

如果你有處於穩定關係的伴侶,當對方要求看你手機裡的照片或簡訊,或是臉書的帳號密碼,你會答應嗎?

英國自由主義哲學家、《論自由》作者約翰.彌爾(John Mill)認為,為了讓社會上的成員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必須尊重每個人,讓每個人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伴侶偷看你的手機的行為,實際上妨礙了你的自由,甚至會讓你們的關係惡化。如果是彌爾,會建議你應該讓另一半了解,雙方越尊重彼此的自由,關係就會越幸福長久。

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延伸到另一個哲學層面。法國哲學家伊曼紐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évinas)曾被抓入納粹集中營,這個經歷讓他不斷思考,為什麼人類可以以一種極為理性、有組織效率的方式,來達成消除「他者」的不理性目的?「他者」是跟你觀念和想法不同的人,並且難以理解、同化或是控制。當我們本能上拒絕接受彼此差異,就會想盡辦法讓「他者」變成我們所期待的樣子,讓「他者」放棄獨特性,成為我們自身的延伸。

伴侶跟你要手機、帳號密碼,事實上和提升信任度無關,而是想辦法同化你,摧毀你的獨特性,讓你快點適應他的世界、思想和規則。如果是列維納斯,會建議你向另一半解釋,相比於摧毀彼此的獨特性,或許可以嘗試使用「輕撫」 — 就像沿著狗兒的背脊輕撫,沒有控制或強迫他者適應自己,承認各自的獨特性,雙方的感覺都會更好。

毒品很糟嗎?

在愉快的星期五晚上派對,你的朋友向你提議來點特別的「快樂體驗」,你該怎麼辦?是不是只要能夠獲得快樂,就是值得的呢?

關於快樂,蘇格拉底的學生阿瑞斯提普斯認為,獲得幸福最快的方法,不是想通快樂的定義,而是努力追求快樂。因此阿瑞斯提普斯不只唱歌跳舞、大啖美食、酒興甚高,也會談戀愛 — 生命就該及時享受每一刻擁有的快樂,不該為了將來過得更好而放棄眼前的享樂。真正不對的是,變成樂趣的奴隸,例如適量飲酒助興並不是壞事,但如果因此上癮,情況就不同了。

代表花園學派的伊比鳩魯則有不同的看法。伊比鳩魯認為,我們該追求的目標是沒有痛苦,而不只是獲得樂趣而已。如果某件事在將來會為你帶來苦難,那就不該選擇眼前的快樂。當「現在的快樂」扣除「未來的痛苦」後為正數,才值得去享受。因此,無論毒品會帶來多麼強烈的快感,它都不值得嘗試,因為它會危害你的健康。

友誼對伊比鳩魯來說,才是最大的快樂來源,好好地培養友誼才是最有價值的享樂,但不包括那些邀你吸毒的朋友。

你不該讓任何事物駕馭你的自由,就算那東西會讓你感受強烈的樂趣。
— 阿瑞斯提普斯

要買多少東西才會快樂?

有些人認為,擁有越多,生活就越輕鬆、越有趣;有些人則認為,生活越簡單,要擔憂的事情就越少,享受生活不需要奢侈品。所以,買東西真的能帶給我們快樂嗎?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認為,多數人都在浪費生命,為了賺錢,選擇了不喜歡的生活,然後把賺來的錢拿去買些讓我們更加遠離存在意義的東西。為了實踐他的理念,他在 1845 年搬到瓦爾登湖畔的森林,獨自一人打造小屋,過著沒有錢也沒有消費的生活。文明生活帶來的舒適感往往很不划算,因為舒適的代價是負擔和失去自由 — 我們在購物時花費的不是金錢,而是我們的生命。如果你很容易滿足,你可以減少工作量,也就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則認為,我們得先擁有舒適的生活,才能享受安寧和健康的快樂。物質可以幫助我們發揮能力並且展現美德,如果生活貧困,我們將會沒有餘裕去經營生存之外的事情。例如,帳戶裡有足夠的錢,你就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健康,可以旅行換取豐富的經歷,甚至可以實踐夢想的計畫。然而,我們也要留意,不該將追求物質當作人生的最終目的。舒適生活的關鍵不在於擁有多少物品,而是在於你怎麼借助物質的賦能,來使得你的人生更完整。

金錢不會帶來幸福,但會讓人有類似的感覺,可能需要一位很厲害的專家才能分辨出兩者差異。
— 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書中提到的每一個問題,事實上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標準答案。每位哲人的理念,都有其論述的立基道理,這也是為什麼面對相同的人生議題,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哲學流派。這部作品就如同作者所說,它並不是要幫我們決定該如何生活,而是在哲學層面拋出許多角度的觀點,練習我們的思考,從中體會能夠共鳴我們的信念。最終,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最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部作品編排內容的方式,讓我想起〈大问题 Dialectic〉這個專注於哲學討論的 YouTube 頻道。這個頻道裡的影片,也都是從一個問題開始,然後連結到不同哲學流派的理念,藉此激發觀眾的思考。對《街頭的哲學》感到興趣的讀者,應該也會喜歡這個頻道。

無論你處於哪個年齡層,只要你願意練習思考,歡迎你一起來貫徹哲學。

延伸閱讀

  • 《不安到受不了時,念念佛洛姆》(참을 수 없이 불안할 때 에리히 프롬,2024)by 박찬국
    • 佛洛姆是經典心理哲學作品《愛的藝術》的作者,他同樣提倡哲學應該與生活連結,所有人都可以一起參與思考和討論。也因此,佛洛姆喜歡在作品中,使用實際簡單的生活例子,深入淺出地闡述他的哲學理念。這部作品統整了佛洛姆過往提出過的哲學理念,提供了讀者一個完整的概覽,來認識這位 20 世紀偉大的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
  • 《孤獨的哲學》(Ensomhetens filosofi,2023)by Lars Fr. H. Svendsen
    • 這部作品獲得 2022 年漢諾威哲學研究所的最佳哲學圖書獎。作者認為,現代社會的主要問題不是我們有太多的孤獨,而是太少的獨處。身處孤獨時刻,才能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在世界的立足位置 — 唯有為自己的孤獨負責,才能找到生命的歸屬。
    • 私心對這本書蠻有興趣的,之後應該會找機會來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