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2024永續飲食生活節沙龍(上)

由綠色餐飲指南、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醫學大學跨域學院、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以「更永續的一餐」為題,分別就餐飲業、學校、社區跟通路的角度討論如何藉由生活的一日三餐落實永續,讓永續更有感。

每個人一天有三次機會改變世界 - 珍古德博士

從早餐開始建構綠色飲食

樂檸漢堡最早在2007年以文青風蔬果行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卻慘遭市場打臉,唯一賣得比較好的竟是店內的漢堡。後來調整策略改專營漢堡店,試圖在臺灣漢堡市場打破「漢堡等同垃圾食物」的掛鉤,除了漢堡肉純手打及自家烘焙的堡包外,原料選用上也盡可能挑選國產及動物福利相關,漸漸做出一套綠色素食漢堡,全臺已有20家分店,第21家店也即將在臺南落成,網路上甚至有「北呱呱、中樂檸、南丹丹」一說。

作為速食連鎖餐飲業,如何藉由「漢堡」跟消費者溝通永續? 其實某種程度而言,漢堡就只是食材的堆疊,它的生產相對簡單,那麼如何把簡單看起來不簡單? 說到底「好吃」才是消費者上門的主因,永中執行長直率地表達,素食的速食市場有限,素食也絕非主打。而對我來說樂檸最厲害的就是把漢堡必搭配的可樂進行大改造,用胡蘿蔔去作汽水,不是剔除可樂、雪碧,而是讓飲料也變健康,讓吃漢堡的整體享受不因綠食而打折!

中學食農教育

久聞新北市三民高中國中部莊豐萁老師帶領的校園食農課程,由國中生分享從課堂中的收穫,比較有趣的故事是當餐盒出現草莓大福時,學生的反應竟然不是開心,而是下意識地詢問這是當令(季)嗎?可見教育(洗腦)成果有啟發出學童的食物意識。

印象深刻的是在剩食議題上,學生會記錄每日營養午餐的剩菜種類及重量,並製作宣導的圖文在社群媒體甚至社區發布,進而延伸思考「若我們浪費了食物?會不會造成其他人的飢餓?」。

對於教育現場的老師仍是希望有機會帶孩子到產地體驗,畢竟體驗過後都比在課堂上的演示來的讓人印象深刻!當孩子開啟了食農素養,他們就有機會有不一樣的行動選擇!

食農社會力

從1990年代即有所謂的「食物公民」(Food Citizen),根據生產環境、生產方式甚至生產者來選擇食物,作出對環境及社會好的決定。而食農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媒介,串起多樣的網絡與連結。

從社區角度出發,以農為本,從日常生活累積在地知識,在社區間形成網絡發展出平台,以民間力量由下而上帶動國家政策發展。

永續飲食從不同角度出發,看見或在意的點或許不同,而我們是否能夠盡自己所能,從微小的自身做起,為每一次的消費負責,為每個選擇買單,無論好壞!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可以幫我點個讚、愛心,

也歡迎追蹤我,希望能夠陪你一起學習與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顯示生產者,在日本大阪流浪了一年,喜歡異文化的交流,現職公股基金會,平時推廣永續食魚,其餘時間在方格子分享商業思維的學習、生活閱歷以及社會企業的觀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