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如何面對未知的挑戰:非比賽型選手的自我探索

你是比賽型選手嗎?未知的挑戰對你來說,是一場興奮刺激的冒險,還是一波驚濤駭浪?自打有印象以來,我就不是很會應付這樣的挑戰,尤其這個挑戰牽涉到成績、秒數時,即便是我平常擅長的領域,我依舊沒辦法發揮全部的實力。

大到升學考試、小到校運會賽跑,我深刻地認知到我是一個「非比賽型選手」,而「未知」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

這篇文章想跟大家聊聊最近一次遇到「未知的挑戰」,我自己的復盤與心得。

【未知的挑戰】

上週的某一天,我的上級幹部突然在群組說,下午要進行組合訓練,畢竟消防是打團隊合作的仗,必須經常磨合不同團隊間的默契,對其他人說組訓已經習以為常,但卻壓力大到吃不下午餐。

結束後我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我發現這樣的訓練有幾個讓我壓力山大的元素:

  1. 未知的挑戰:這是一場「未知的挑戰」,我是完全零經驗、零準備踏上戰場。就像前面所說,這樣的挑戰本身對我來說已經是個難關,再加上掌控性低真的是火上澆油,讓我的壓力突破天際!
  2. 不熟練的領域:組訓測驗的指揮能力,還不是我非常擅長的能力,我並沒有自信說:「我足以面對所有的情境。」雖然我理解這也是組訓的目的之一,透過模擬未知的情境來提升人員冷靜思考、臨危不亂的能力,但我還是不可避免的感到緊張。
  3. 評分:多數的訓練、測驗都會以分數來評斷個人能力,而有分數就會有比較,就像升學考試和賽跑一樣,這樣的機制更增添了我的壓力。

【戰與逃】

面對這些未知與壓力,我最常出現的反應通常是「戰與逃」。比如得知要進行組訓後,因為害怕自己的表現不如預期,我開始先為自己找藉口,以便組訓成績不理想時,我能說出適合的藉口來為自己辯護。我甚至不需要主動啟動,我的大腦就已經開始尋找適合的理由,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正式面對挑戰時,因為知道有退路,所以更無法全力面對挑戰。

坊間蠻多書再討論人類的「戰與逃」反應,它是世代演化後仍然留下的反射動作,是一種來自原始本能、為保護自己性命的一種反應,但這樣的反應並沒有辦法藉由挑戰提升能力,只能不斷在戰與逃中輪迴。

【復盤】

藉著這次的機會,我第一次嘗試剖析自己的內心,想來找找造成「戰與逃」的關鍵元素。

〖本質〗

根據二十幾年來的觀察,我知道自己是「非比賽型選手」,面對這些挑戰,我沒辦法將他視為一趟刺激的冒險,反而會認為是一個生死關卡。這樣的心態讓我更容易緊張,也更容易激發「戰與逃」反應。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本質難以簡單、快速地改變,現在的我也並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如果你有不錯的方法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掌控性低〗

有記憶以來,上台做簡報雖然也讓我很緊張,卻每次都能表現得很好,我認為關鍵在於「掌控性」。

上台簡報是一個我可以「準備充分、掌控性高」的場合,雖然它也是個很大的挑戰,但回顧過去,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我總能表現得不錯!雖然仍然沒辦法應付突如其來的挑戰,但我認為準備萬全、掌控性高是面對未知時我可以嘗試的方向。

〖別人的看法〗

我發現從小到大,這類讓我壓力倍增的挑戰,十之八九都有計時、計分、測驗這些元素,去蕪存菁後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

計時、計分的背後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做出比較,也是東方文化中深植人心的機制,而從小的教育也讓我深深被比較心態制約,認為沒有比別人好就是失敗。

今天並不是想討論教育制度的變革,但我的潛意識確實被這樣的教育給制約,而這也不是一句:「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就能有效解決。

但我給自己兩個方法來與比較心態和解,第一是降低自己的期待,有時我認為別人對我的高期待,其實是來自內心對自己的期待,也就是說,我只要設法降低內心對自己的期待,也許就能有效緩解戰與逃的機制。

而這倒不是說對自己要求高是不好的,而是我應該要想辦法循序漸進,而非一步登天,這就能凸顯第二個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則是給自己幾個階段性目標,告訴自己:「這次就做到OOO就好,其他都是多的!」一步步往上爬更能減少一步登天失敗後的沮喪。

【組訓的最大收穫】

這場組訓的結果是好的,也是我自己把它想得太可怕,不過這次挑戰更大的收穫是,我終於好好面對自己的內心,也整理出了一個方法、兩個心態來協助自己慢慢改善,我不會以「成為比賽型選手」為目標,畢竟那才不是真正的我,我只希望未來的自己在面臨挑戰時,能夠好好準備、好好面對,再也不讓戰與逃插手我的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