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溫水煮青蛙,陷入停滯,得過且過的鴕鳥碩博士生,都有這3個特徵:

1. 忽視自己是學術規劃中的「選擇架構師」

- 很多碩博士生以為學術道路是按照指導教授或既定框架一步步走下去,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設計這條路的核心角色。舉例來說,在選擇研究主題時,學生往往直接接受老師的建議,卻忽略了研究興趣與個人目標的結合。作為「選擇架構師」,學生應主動規劃學術資源,設計選項,例如參加多元領域的研討會、閱讀不同方向的文獻,甚至尋求跨領域合作的機會,讓自己的學術決策更具彈性與創造性。


2. 缺乏對「服從」的正確理解

- 學術規範的核心並非只是被動地遵守老師的要求或完成學術機構的形式審查,而是學會內化這些規範以提升自己的專業性。例如,文獻回顧中的引用格式、學術倫理的遵守,這些看似繁瑣的要求,實際上是建立個人學術信譽的重要基礎。學生應該主動理解學術共同體的行規,並融入自己的研究過程中,避免將「服從」視為一種束縛,而是將其轉化為一種專業的象徵。


3. 未善用「助推」來提升自我決策,來引導自己的學術發展

- 很多碩博士生在進行研究時,常陷入單一選項的窘境,例如過於依賴指導教授指定的題目或資料,導致視野狹窄、創造力受限。其實,學生可以利用「助推設計」的概念來提升學術決策的質量。例如,在設計實驗時,可以提出多種假設,模擬不同的研究情境;在寫作論文時,可以設計多種大綱結構,試探最具說服力的表達方式。透過預設選項與脈絡設計,學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學術思辨能力,而不再只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安排。


你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是否也犯過類似的錯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