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藍色恐懼》動畫電影心得&解析-要變成「完美的我」需要捨棄什麼?

──要變成「完美的我」需要捨棄什麼?


本來就很喜歡今敏的《千年女優》,《藍色恐懼》某方面是一直積著沒去看完,只知道大概而已,沒想到看完後整個(adj.)今敏大爆炸(對)。


電影裡心理描寫與劇中劇交互進行的雙重安排,真的會讓人看完之後大呼過癮。因為比較一股腦兒寫這篇就沒去查太多資料,我想原作或許本身設定就很優秀,但今敏完美的詮釋精神解離的狀態,虛實交互的技巧應該影響了很多後來的作品吧。


詳細心得與劇情解析下收。


其實看完之後腦袋就浮現很多作品的影子,像是《隔離島》這樣講述精神疾病的電影,通常都會伴隨強烈的劇情反轉,讓觀眾在最後一刻恍然大悟,卻也因為結尾不清不楚的開放式手法,導致觀眾真正分不出到底真相如何。


先說手法上,今敏將表現蒙太奇發揮到極致,透過鏡子的反射、人物之間的對稱關係、畫面與聲音的切換(聲音真的尤其重要),來達成一步步緊逼心靈,讓人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錯視。個人是覺得這部作品並沒有很炫的手法(以今敏的功力來說),但震撼心靈的力量絕對稱得上數一數二。


再來講劇情。最後結尾的部分,我個人認為是有意引導兩種解讀方向。一是真兇是留美小姐,這個比較好理解的是在於,留美小姐原本是偶像歌手,但後來卻不紅了,也就代表她曾經堅持過偶像歌手的身分,卻也因此嚐盡失敗以及過氣的慘狀。所以當她看到未麻有機會轉型、並且成為一個更好的演藝人員時,她內心就升起了嫉妒,但同時也有微妙的不忍,「模仿」未麻去殺那些「摧毀」她偶像歌手人生的人,像是劇作家、攝影師,甚至是堅持讓未麻轉型的經紀人,一部分是嫁禍,一部分也是給予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一個救贖。


從實際上來講,尤其留美跟未麻很親近,能趁來拜訪的時候把兇殺時使用的道具藏在未麻的房間也不是問題,並且未麻也有精神恍惚不能分辨日子的傾向,很容易嫁禍給她。雖然留美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這個假設也是有啦,不過最後醫院那裡應該就把這種可能降到最低了。


但也有真兇其實是未麻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最後說自己是「本物」,更是明顯到簡直是故意的暗示。有一種可能是未麻教唆「未麻狂人」去剷除這些讓她受盡屈辱、並且再也沒有用處的人,另一種就是所有一切都是她親自動手的,這也可以解釋,因為兇器都是錐子,是女孩子能輕鬆使用的武器。我本來不能理解未麻狂人這種彪形大漢為何要使用這種武器,但如果套到未麻自己身上就解釋得通了。至於這個未麻的犯案動機稍後再一次講。


我覺得劇中劇的設置也很有趣。劇名是《雙重束縛》,而且情節也有多處跟現實線互相呼應,如果只看劇中劇的劇情,會很容易套在兩人身上。一是未麻就是她自己飾演的那個兇手,擁有解離性人格障礙,劇情中有兩次最後瞳子醫師對未麻角色的回放,或許會讓人感到困惑,但我想第一部分是未麻用「解離性人格障礙」來為自己殺人的行為開脫,所以才會出現自己的名字,把自己跟那個殺人狂做分割,而第二次播放才是正版的劇情。而從這個地方解讀,就能直接帶入未麻的狀態,就連精神分裂出來的留美小姐都能解釋得通,因為要把罪都推到留美身上。


再來就是劇中開頭的劇情,有講一個「犯人會將被害者的臉皮給剝掉」,我覺得這是全劇最點題的地方。這個部分就能對應到假如留美是兇手的情況下。也就是強烈呼應著留美想要變成未麻的心願,所以也想要那張漂亮的臉蛋,甚至幻想自己就是永遠純潔的偶像未麻。在最後心理解析的時候,就很明確說主角想要成為像姐姐一樣的模特兒,所以另一個人格就是那個模特兒,同時也是留美幻想的最完美的未麻人格。


於是劇名的《雙重束縛》,除了指雙重人格的意義外,還有未麻跟留美之間的關係,以及偶像歌手與演員之間的困難抉擇,都是束縛著兩人無法去做出突破的關鍵。劇裡面跟現實一些重複演出的段落,包括說劇裡面的殺人跟真實的殺人,都是在圓形的「觀賞台」上面進行的,其實就是現實與虛擬的兩種不同場合,只是被巧妙的縫合在一起,造成突兀卻和諧的感覺,也讓那種分裂的意象更加突出。


插一段說,未麻在片場被未麻狂人推倒的時候,倒在舞台上的姿勢跟在劇中殺的人是一模一樣的,我認為這某方面也是她其實是被害者的身分證明,因為其實是被那些期待給逼到崩潰的。因為未麻也說過,不想辜負那些人的期待,大家都對自己那麼好。不過圓形的脫衣舞孃舞台,其實也跟偶像的舞台有所呼應,或許也可以解釋成「作為偶像的死、作為演員的生」都是在舞台之上。


話題拉回來。原本關係好好的兩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分裂的?崩潰的轉捩點就是在那場強姦戲的時候,留美不忍直視而選擇離開,而未麻眼神裡也彷彿失去了光彩,就像那個未麻狂人在沒看到未麻的時候,眼睛是沒有光芒的。瞳孔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一方面除了靈魂之窗的寓意外,我覺得還有「注視著什麼」的成分在,像是未麻狂人注視著舞台上的未麻,那是他的全部;而留美(或者說是假未麻)注視著偶像歌手的閃亮身姿,甚至連「聚光燈」都是眼睛的象徵,還有在演強姦戲的時候天花板上的迪斯可球,也具有眼睛的意象。而且被殺的人都是被刺眼睛、甚至連眼球都挖走,就給人一種「他們不配擁有這種凝視」的感覺,個人在想是因為殺人者認為他們想看「未麻墮落的模樣」,才會認為不配擁有眼睛吧。另外如果留美是兇手,也可以解釋成:「不想讓這些人盯著不是未麻、並不美麗」的自己了。


但強姦戲其實是孕育未麻這個未熟的演員「化蛹成蝶」的關鍵,於未麻而言是有益的,卻因此讓她陷入了「被玷汙了」、「再也不是清純偶像」的迷惘中,造就了她在蛹之中渾沌未清的狀態,一切都彷彿被解離後搗得稀爛,蛹在化為蝴蝶前都會經過痛苦的重組期。而從電視劇裡面的那個編劇「本來還沒想好要安排誰是真兇」這點,就隱約呼應了原本劇情的前途是一片混亂,還看不清楚真實,直到未麻的「願意犧牲」才造就更好的劇本走向與收視率。


個人認為要說這個故事裡,是不是有一個真正的壞人?這是很難說準的,因為每個人都為了未麻提供了「前程似錦」的未來,無論是編劇還是攝影師都成為踏板,而未麻本身也並非無辜,她選擇了另一條路卻難以承受那些痛苦,所以把過錯轉嫁到了「另一個人格」身上──不過這是在未麻是兇手的情況下啦。而最無辜的覺得是經紀人了,雖然也是他答應要接那種劇情,還讓未麻半推半就地接受,但我覺得他是最為未麻著想的人,也或許是不希望未麻重蹈留美的過去。


我對誰是兇手沒有一個定論,覺得重點好像不在這裡。


其實故事探討的是一個人內心的掙扎與轉變。我們在遇到許多抉擇時其實都會相當痛苦,因為誰也不能保證選擇那條是正確的,像是我要繼續升學?或是直接出社會工作?如果學歷太低被人看不起怎麼辦?如果讀太多書與社會脫節怎麼辦?在工作上也是,如果離職沒辦法拿到更好的薪水怎麼辦?可是這個工作真的超爛又該怎麼辦?每一天每一天面對的選擇,其實我們都跟未麻一樣,陷入了徬徨與迷惘之中。


這種時候就會希望出現「另一種人格」來讓自己走另一條路。就像很著名的一首詩:〈未行之路〉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637?ref=916所言,總是有另一條路吸引自己,但其實理智上來看,兩者的機會是均等的,沒有任何區別,但人總是會想說:「如果我當初走另一條路,我會不會有所不同?」,所以這首詩我認為是相當嘲諷的,我們認為的「正確的選擇」某方面只是酸葡萄心理,因為也不曉得放棄的那條路前方是不是可以獲得更多,因此才要說「自己選擇的是正確的路」,反正錯過那個轉捩點也沒辦法改變。


於是兩個主角的名字與對應關係設計就很有趣。留美小姐是「留住美好的模樣」,她眷戀著曾經是偶像的自己,於是會渴望成為「像未麻一樣的清純偶像」,沒辦法接受被玷汙被改變的未麻,於是「執著於過往」的留美象徵未麻如果繼續堅持偶像的「這條路」。


而霧越未麻則是「穿越了迷霧迷惘,來到未來」的意思,未麻對於這條路也相當迷惘躊躇,於是才產生了幻想與恐懼,不過最後的她穿越了自我的迷霧,成為了「真正的自己」,抵達了她想要的未來。儘管這在許多人眼裡,是經過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段才得以達成。


劇中一直在問的「你是誰?」,其實就是一句最強烈的暗示,甚至可以引申成「你要成為什麼?」。未麻要成為演員的決心,不斷受到原本好端端的偶像事業給羈絆,甚至是在她離開後,兩位夥伴衝上排行榜那裡,也一定對她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於是那邊剪接過去與現在的畫面,就顯得未麻很孤立無助。我們在完成夢想的路途上,大概也會很多次的自問這件事情吧。


然後是「未麻的部屋」這個部分,我覺得這很像是一種心理學的暗示,表面上看起來是跟蹤狂設置的隱私曝光網站,但本質上是未麻的自言自語,畢竟就算真的有變態狂也不太可能連一些細微末節的小事都掌握清楚,所以我更傾向把他解讀成心理活動的具限化,就表現在網站的日誌裡面。


最後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未麻原本的偶像團體叫做〈CHAM!〉,我去查了一下英文發現好像都不通,直到想到了改變的英文「Change」唸出來的時候,開頭發音不就像是「CHAM」嗎?再加上小說原作名是《Perfect Blue:完全變態》,我就擅自把他想像成:在〈CHAM!〉時期的未麻是想要改變,發出開頭的聲音卻因為途中的猶豫徬徨,而無法下定決心讓自己改變,幾經掙扎最後才蛻變成功。


同時認清自己、「蛻變」成「Perfect」,或許就是這部作品的核心敘述。


附上一個我很喜歡的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g9tlIS9o

真的覺得今敏在處理表潛意識交互的部分,非常強。


補充:


剛剛一直在思考英文片名的「BLUE」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解釋成藍色也不通,幸好友人跟我說日文的「ブル」有「幻覺」的意思,另外也是作為語尾,有「假裝自己是什麼的樣子」


像是「高尚ぶる」就有裝出高尚的樣子。

所以片名的「PERFECT BLUE」或許可以解釋成「裝成完美、裝成理想中的自己的樣子」。覺得這樣應該是最適合的解釋。


所以最後未麻才說出自己是「本物」,因為她做到了「相信自己真的就是這樣」、「這是最完美的狀態」而不再有迷茫,呼應片名就會有種諷刺的感覺。


以前大學有個老師說過,當你沒有什麼,你才會宣示說擁有這個。

像是〈上邪〉裡面,當有男人信誓旦旦說我跟你山盟海誓,其實就是已經偷吃了,才會強調這件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藍色恐懼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晨年古倉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