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手村 (一):工作空間與加減乘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工作空間」是很有趣的一個題目,我在第一次當總經理的時候,我有意識的想像了整個「工作」的環境當中,其實都是有背後的「商務邏輯」(business Logic) 以及「工作原則」

商務邏輯我在主文的地方會提到。「工作原則」比較像是每一個方向要做的「底線」,很像亞馬遜定義的領導準則,當作安全氣囊在用,無論公司如何運作,都不能超過這一條線。

我的 Podcast《職涯 A 時刻》EP20 有提到「職場生存空間的加減乘除」,其中「工作目標」是可以加減,幫助撐開工作空間;「工作效益」可以乘除,優化工作成果的可視度與影響力。

今天就用文字來針對加減乘除的背景知識概述一下,未來會有更多集數與文字,針對每一個「加」「減」「乘」「除」可以實際如何應用。


工作空間:你不犯我,我不犯你

無論如何,上班就是要先釐清到底工作空間多大,才能確保自己做的事情不會影響到其他部門同事的正常運作,也不會突然出包就讓公司商務受到影響。更直白一點說就是,避免自己當個白目的工作者。

要怎麼去描繪出這個範疇呢?我認為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去跟「不同」部門的同事,約 1:1 的時段,在過程中有禮貌的詢問「請問平常我們部門,是如何跟你們合作的?」藉由這個互動,可以有三個好處

1. 了解合作的面向,減少衝突,增強合作動機。

2. 讓對方認識你,建立盟友關係,尊重彼此工作的界線。

3. 長期而言,建立信任之後,可以近一步優化改善工作流程。

整個 1:1 的時間,應該都要仔細聽清楚對方說了什麼,記錄下來,但不要一直「出主意」或是頻頻打斷對方說「喔這個我知道」。即便你在公司上班一段時間了,在跟跨部門同事 1:1 的時候,真的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聆聽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一種尊重。如果聊得挺愉快,可以多加問一句「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麼做更好?」一樣,記錄下來。

每一場 1:1 都控制在 30–45 分鐘。太長,容易有太多廢話被認真看待;太短,容易把問題太過於簡化,我們最怕就是 1:1 之後發現太多事情要改變,反而讓自己的工作空間塞滿了不必要的事項。

記住,透過 1:1 只是要先去「描繪」你的工作空間的框框,很像畫圖要先把框框畫出來,這時候都還不急著塗顏色,我們還有一些事情要做。



對標商務邏輯 (business logic):什麼事先做

1:1 之後,手上肯定有一大堆記錄,放進 AI 之後請它排出優先順序,左看右看好像也看不出個所以然。因為 AI 根本不知道你們公司的基本商務邏輯是什麼,它排出來的結果,可能根本用不上。

「商務邏輯」很像是一間公司的骨幹,通常都與營收的產生高度相關。仔細去觀察營收流進來的過程,比方說:外送行業,營業額就等於訂單數乘以客單價,「營運成本」就是「外送員」相關的管理、支出、團隊…等等,行銷費用可視為「獲客成本」。

觀察其中的「摩擦力」(Friction),就會知道哪些環節成本特別高,哪些不必要的流程可以免除。舉例來說,摩擦力會在業務簽約的流程、餐廳上架的效率、外送員到達率、訂單完成率…等等。

了解商務邏輯之後,就會看到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這時候在看回來既有的現況,業務只做了 A,卻少做了 B 跟 C;營運做了 A、B、C、D、E,太繁雜到無法顧到其他事情。因此針對這兩個團隊的「工作空間」就有可以改善的方向。

回過頭來,對標公司的商務運作邏輯之後,針對你手上的 1:1 記錄就會篩選出來,哪一些事項 (Action Item) 是可以減少摩擦力,幫助商務運作更加速、更有效率、效益更高、影響力更大,同時,這些事項也都保持在既有的工作空間當中,不會傷害其他部門。



領域展開:生存空間的加減乘除

在 AWS,我所屬的新創部門的「存在」本身就跟業績是直接對沖的。我每年至少會發出 $1M USD 的雲端免費積分,也等同於我們每年讓業務「少賺」 $1M USD 的營收。

在資本市場狀況好的時候,這些新創成長速度很快,雲端用量很即時反應,這些免費積分就成了加速的「燃料」。但資本市場狀況不穩定的時候,我們的存在就尷尬了,這些燃料無法加速新創成長,假設又無法證明我們能幫業務賺錢,生存空間將面臨急劇的萎縮。

還記得前面整理出來的、準備要開始做的事項嗎?這時候,我老闆就跟我講了「加減乘除」的概念,讓這些事項「確實的落地開始執行」,公開成為「所有人都可以檢視」的工作目標。再進一步,可以讓友好的同盟關係更緊密;讓原本合作不順的部門,不再成為工作障礙。

「工作目標」的加減法則

加法在原有的 A、B 目標之外,適時加入 C 目標能讓工作更全面。讓團隊的工作成果更立體,還能提升其他部門對我們的觀感。

減法有時候我會簡化 A、B 這些既定目標,把資源集中在更重要的地方。也可以搭配新增的 C 目標,讓工作方向更直覺。

「工作效益」的乘除法則

乘法尋找「盟友部門」合作,讓工作效益倍增。像是我跟行銷部門配合,一起推廣新創團隊的成功案例,這樣其他部門就更能看見我們的價值。

除法遇到跨部門合作的阻礙時,善用向上管理,請主管幫忙排除障礙,減少部門間的摩擦和內耗。


以上每一個法則的細節,我會同步在 Podcast 以及文字,一篇一篇、一集一集的分享實際的案例給大家。這一套邏輯不只是我在台灣要嘗試,我老闆實際上在大中華區新創部門運作過程,也必須善用這一套邏輯,特別是在市場環境改變時,商務邏輯可能從長期規劃轉為短期績效,從重視品質轉為追求數量。若不能及時跟上公司方向的調整,就像船隊脫隊,最終可能被捨棄。

行文至此,我想知道的你們「最想」了解更深入的是哪一個法則,可以直接在文章留言、或者寄信給我,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如果你認為這篇文很有幫助,也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工作夥伴、或是你的主管、老闆。

我們下篇文章見。


我是一位年過 40 的職場大叔 Alex,在經歷九次轉職、從工程師到總經理、從科技新創到巨型科技外商,有諸多不同的體會與觀察,加上超過 100 次的職涯諮詢經驗,把我對職涯的心得與體會分享給大家。 #職涯關鍵字:新創、外商、亞馬遜、職涯諮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分享了我在新創圈的職涯經歷,包括擔任不同職位的過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籤下重新定義自己的職涯人設。透過自我反思,讀者將能獲得對於職涯發展的思考,尤其是在轉職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定位與策略。
本文分享了我在新創圈的職涯經歷,包括擔任不同職位的過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籤下重新定義自己的職涯人設。透過自我反思,讀者將能獲得對於職涯發展的思考,尤其是在轉職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定位與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企業管理涉及許多因素,但人和錢一直是企業的核心。溝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適時的調解爭執是必須的。領導者用心聆聽、有效溝通對企業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採用員工意見並非顯得沒有主見。站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視野、不同格局,因此各方互相理解、尊重是人事和諧的基礎。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那些高階主管的工作方式?想知道他們如何在繁忙中依然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推動組織前進?本文將揭示「執行長思維」的核心秘密,讓你無論身在何種職位,都能像頂尖主管一樣高效工作!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在上週的行前有8個簡單的腦力激盪題目,那這8個題目大叔我會分成兩個章節來說明,今天先上第一課的文章內容,星期五會上Podcast,有興趣的格友們務必追蹤唷😎 1.工廠是什麼?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工廠的含義。一個健全的工廠由多個部門組成,包括生產部門、品質部門、製程部門、資材部門、設備部門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企業管理涉及許多因素,但人和錢一直是企業的核心。溝通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因此適時的調解爭執是必須的。領導者用心聆聽、有效溝通對企業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採用員工意見並非顯得沒有主見。站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視野、不同格局,因此各方互相理解、尊重是人事和諧的基礎。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那些高階主管的工作方式?想知道他們如何在繁忙中依然能夠做出正確決策,推動組織前進?本文將揭示「執行長思維」的核心秘密,讓你無論身在何種職位,都能像頂尖主管一樣高效工作!
Thumbnail
專案經理在專案管理中與不同角色進行溝通和談判的藝術。通過定期會議和主動傾聽建立團隊信任,定期更新和展示同理心管理客戶期望,雙贏思維和充分準備協調三方合作夥伴,以及數據驅動的簡潔匯報獲得高層支持。案例展示靈活應用這些策略,確保專案按時按質完成。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在上週的行前有8個簡單的腦力激盪題目,那這8個題目大叔我會分成兩個章節來說明,今天先上第一課的文章內容,星期五會上Podcast,有興趣的格友們務必追蹤唷😎 1.工廠是什麼?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工廠的含義。一個健全的工廠由多個部門組成,包括生產部門、品質部門、製程部門、資材部門、設備部門
Thumbnail
為活動安排適合的工作分組,不僅可以幫助活動流暢,往更遠一點看,能幫助大家提升其專業分工上能力,例如一開始只能當一位接待員,但經驗累積後,主管就可以放手給其承擔各大領導角色。這樣的思維可能顛覆傳統職場上對下關係,但對一個組織長遠發展跟經驗傳承是好的。本文以一場200人研討會規格,試著列出所需人力分組。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