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管理理念,主要來自戴明的「全面品質管理」(TQM)。

其中,有個著名的「漏斗實驗」,其意涵是:因為無知又求好心切,在不知道系統狀態又想要有所作為時,擅自干預了系統,結果適得其反、擴大變異。

這個實驗大大影響了我看待問題的思維。

學校的日常業務中,絕大多數都屬於例行公事,簡單帶過就好,

因為它們都有固定其脈絡可循,不需過多干預。

儘管如此,我依然對一些特定的業務仍存有疑惑(其實困擾我的不是活動本身,而是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

只不過戴明的「漏斗實驗」告訴我,在沒有實際深入了解以前,最好先尊重以往作法。先執行,再說。

音樂班就是一個例子。

 

為了要讓音樂班更好、運作更順利,

自從我當輔導主任以來,就一直在嘗試論述音樂教育,或是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畢竟,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說服,更遑論說服老師、說服家長,甚至說服學生:「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只是,自己並非那麼瞭解系統,所以往往只能站在觀察者的角度,

尊重以往慣例、減少過多干預。

每當看著孩子們穿著華麗的衣服,在舞台上展示精湛的琴藝,

聽到聽眾為他們表現給予喝采與掌聲,我感覺似乎仍缺少些什麼;

藝術教育,應該不只是這樣。

直到兩週前帶音樂班的學生們去校外參訪,

經過兩天一夜的緊密相處與近距離觀察後,

我才驚覺:原來「答案」竟然這麼簡單。

 

這次的校外參訪沒有安排演出,更像是一次校外教學;

沒有了樂器作為「濾鏡」,可以直接觀察到孩子們的個人特質與生活習慣,

我才發現音樂班的孩子竟然如此缺乏「生活經驗」!

沒有團體生活的概念,以至於總是無法在原訂集合時間出發;

會暈車、頭痛的孩子,沒有事先準備藥物,反而不客氣地問老師為什麼沒有預先準備;

在吃飯餐廳內時,不顧其他顧客的眼光大聲喧嘩、嬉鬧,並以玩食物為樂;

幫他們訂的午餐嫌棄不吃,反而去花錢排隊買高單價的飲料當午餐。

事前好不容易約到了交流的學校,孩子們卻在聆聽教授介紹音樂系所特色時,在台下睡成一片;

我之前也不是沒有帶過學生校外教學,也能理解學生出遊的興奮心情,

但這次的經驗還是讓我瞠目結舌。

所以,在回程的遊覽車上,我開始想:「這群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有沒有可能,暫時把音樂放一邊,回歸到教育的本質,

先讓孩子學會珍惜、學會付出,學會與他人和世界產生連結就好?

 

因為音樂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長重點栽培的對象,

受到家庭的全力支持,原本便比他人擁有更多關注,

然而,他們卻未能珍惜這些資源,反而隨意浪費,

久而久之,這樣的態度會讓他們變得對周圍的人與世界漠不關心,養成自我中心的個性。

 

因此,我的「解答」是:

不再帶音樂班的學生去國外交流,

而是要帶著他們走進台灣的偏鄉學校、社區與機構,

透過人與人的交流,讓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實際的樣貌,

用音樂來服務他人、感動他人,帶給別人歡樂,

讓對方的生命中因為這首樂曲而增添快樂與喜悅。

即便表演只有短短幾分鐘,依然很值得。

在這樣的服務過程中,

孩子們會褪去音樂班的光環與枷鎖,回歸到「人」的本質,

音樂是孩子們的專長,同時也是服務的方式。

 

音樂的本質是情感,教育的本質是生活。

學音樂的孩子,不能只以在台上完整演出一首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為目標,

而是應該嘗試把音樂裡的感動帶到生活情境中,用音樂去服務他人,

因為當孩子學會付出的同時,他們的生命經驗也就已然不同了。


raw-image


大學是教育系畢業,曾當過義務張老師,最後決定主修輔導。原本立志到偏鄉當熱血教師,卻誤打誤撞來到天龍國蛋黃區。在陪著太太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出對管理的興趣。教育理念是多元適性,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能發掘並發揮120%的潛能。目前是雙寶爸,享受著這場關於教育、管理與生活的哲學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處室最近打算召開一場會,時間、場地都已經確定了,通知單也發下去了,結果不久後被其他處室通知,他們也有一場「很重要」的會要開,而且時間、場地和我們幾乎完全重疊。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環教輔導團的教案設計工作坊,研習現場的氛圍讓我感到訝異。
這週開行政會報,會中有件事引起大家熱議:會計主任報告今年的便當費嚴重超支,是去年支出的兩倍以上!
今年恰逢新舊任校長交接,8月1日當天學校行政團隊們忙進忙出,有人準備交接信物、有人忙著接待貴賓、有人忙著打點餐盒,暑假裡冷清的校園頓時熱鬧了起來。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哭點很低的人。生命當中的各種重要場合,我一定會哭。例如:畢業典禮、比賽得名、考上教甄,甚至結婚時的交手儀式我也忍不住落淚。
最近總覺得自己又被打回原形,回到每天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時期。一早睜開眼睛就是上班,下班之後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一路忙到睡覺。
我們處室最近打算召開一場會,時間、場地都已經確定了,通知單也發下去了,結果不久後被其他處室通知,他們也有一場「很重要」的會要開,而且時間、場地和我們幾乎完全重疊。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環教輔導團的教案設計工作坊,研習現場的氛圍讓我感到訝異。
這週開行政會報,會中有件事引起大家熱議:會計主任報告今年的便當費嚴重超支,是去年支出的兩倍以上!
今年恰逢新舊任校長交接,8月1日當天學校行政團隊們忙進忙出,有人準備交接信物、有人忙著接待貴賓、有人忙著打點餐盒,暑假裡冷清的校園頓時熱鬧了起來。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哭點很低的人。生命當中的各種重要場合,我一定會哭。例如:畢業典禮、比賽得名、考上教甄,甚至結婚時的交手儀式我也忍不住落淚。
最近總覺得自己又被打回原形,回到每天焦頭爛額的新手爸媽時期。一早睜開眼睛就是上班,下班之後照顧小朋友的吃喝拉撒,一路忙到睡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近期在做田野調查, 參加管理相關的課程 當大家都很沉浸在課程當中時 我在很認真地觀察...講師的成功之道 發現幾個...小秘密... 1. Consistency 持續性 很多成功的講師都會談到自律... 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再怎麼忙都會持續 現在要每日堅持一件相同的事情...何其
那天在誠品看到這本書的前言時,“不要檢討人,要檢討機制”,讓我回想起我在管理團隊時所犯的錯誤。某次,專案出了狀況,問題解決後,我立即對負責的企劃成員進行了責任追究。 看似合理的行為,但這只是解決了當下的表面問題,解決問題不應該停留在個別人身上,而應該更深入地檢視管理機制。 本書共分五個章
Thumbnail
人們在設立計畫時,都講求精確、預測與邏輯;然而,常見的卻是:情緒影響、不如預期、判斷失準。與其預測不確定的事件,不如專注理解恆常的行為,才能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判斷行為模式,而非事件本身。*要想活得幸福,就該管理期望。*不確定性,是商業領域最強大的力量。
為避開教條式或無趣的要求, 透過7則故事提升專案執行品質觀念, 採用品質小故事分享如下, 暗中詢問效果尚佳
「廢除目標與數字管理,以領導取代之。」這是品管大師戴明博士(Deming)的名言。
Thumbnail
為了讓管理有效,我們會通過紀律要求來避免不必要的失誤與風險,認為紀律這個東西只要越完整、越要求,就能達到一定的管理成效。因此,員工管理辦法從原先的兩三頁變成十幾頁,內規從一條變成五條,它顯示的可能不是你的思慮周延,而是你的不信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最近參加的企業管理的智慧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與見解。以下是我在這次課程中最深刻的幾條體會: 視角與管理風格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讓我認識到,管理風格往往由我們的視角所決定。由於主管常常處理問題和異常,習慣了問題導向,容易忽略對員工的鼓勵。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近期在做田野調查, 參加管理相關的課程 當大家都很沉浸在課程當中時 我在很認真地觀察...講師的成功之道 發現幾個...小秘密... 1. Consistency 持續性 很多成功的講師都會談到自律... 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再怎麼忙都會持續 現在要每日堅持一件相同的事情...何其
那天在誠品看到這本書的前言時,“不要檢討人,要檢討機制”,讓我回想起我在管理團隊時所犯的錯誤。某次,專案出了狀況,問題解決後,我立即對負責的企劃成員進行了責任追究。 看似合理的行為,但這只是解決了當下的表面問題,解決問題不應該停留在個別人身上,而應該更深入地檢視管理機制。 本書共分五個章
Thumbnail
人們在設立計畫時,都講求精確、預測與邏輯;然而,常見的卻是:情緒影響、不如預期、判斷失準。與其預測不確定的事件,不如專注理解恆常的行為,才能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判斷行為模式,而非事件本身。*要想活得幸福,就該管理期望。*不確定性,是商業領域最強大的力量。
為避開教條式或無趣的要求, 透過7則故事提升專案執行品質觀念, 採用品質小故事分享如下, 暗中詢問效果尚佳
「廢除目標與數字管理,以領導取代之。」這是品管大師戴明博士(Deming)的名言。
Thumbnail
為了讓管理有效,我們會通過紀律要求來避免不必要的失誤與風險,認為紀律這個東西只要越完整、越要求,就能達到一定的管理成效。因此,員工管理辦法從原先的兩三頁變成十幾頁,內規從一條變成五條,它顯示的可能不是你的思慮周延,而是你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