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領導取代數字管理

2024/03/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廢除目標與數字管理,以領導取代之。」

"Abolish targets and numerical management, and replace it with leadership."

這是品管大師戴明博士(Deming)的名言。

我第一次看到時,只覺得是口號,沒放在心上,

直到最近的一項表單填報,我才忽然驚覺戴明在說什麼。


最近收到一份公文,指定我們要填報「學校推動兒少保、家暴及性侵害防制情形」,

裡面的內容洋洋灑灑,除學校需針對不同的對象都要辦理兒少保護講座與課程外,校長也要擔任宣導講師至少1小時。更規定學校每學期要實施4小時以上性侵害、性騷擾、家庭暴力防治課程,另外還有脆弱家庭訪視的次數、件數等。

以上的填報,都要填上辦理日期、參加人數,附上照片和簽到表,

更重要的是,參與研習比率還不能低於100%。

組長對這個表單瞠目結舌,難以下手;因為若真的照實填,很多項其實都不會合格。


社會對老師的期望很高,常訂定法規要求學校落實數量眾多的教育議題。

目標KPI可以訂得很漂亮,但如果實際上難以達成,那這個KPI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無法達標的人,徒增沮喪;勉強達標人,見好就收,不想多做;

沒達標又被要求的學校,會千方百計的做出該有的「數字」。

推動兒少保、性平事件防治很重要,但不等於訂定做不到的KPI指標。


對學校而言,教育局各科室都是上級機關,各種命令都須配合。

若各科室缺乏橫向聯繫,以自我為本位,覺得自己的業務最重要,學校行政就會很慘。

這就好比參加一場晚宴,各科室是廚師,學校是賓客,

每一位廚師為了凸顯自己廚藝的獨到之處,做出來的餐點都是主菜;

沒有開胃菜、沙拉、甜點或飲料來調劑,身為顧客一定吃到消化不良。


最好的狀況,上級長官願意改掉這種只看數字不求過程的做法;

與其要求學校辦研習、辦課程要達到特定時數,

還不如要求辦理「符合學校本位需求」的研習或課程,

並輔以「辦理目標、辦理特色」作為質性描述,

最後附上老師或學生的心得回饋與建議,這才是有意義的做法。

但如果體制很難有所調整,我們只能盡可能的「一魚多吃」,只要能和其他議題沾上邊的課程或活動,都拿來做成果。


回到開頭,再次審視戴明博士這句話的原意,

我想戴明想說的是,領導者與其窩在辦公室電腦後端看數字,而且可能是最後一刻才知道成果,還不如一開始就走進現場,了解困難在哪裡,即時改善與協助來提升品質。

這才是領導的價值,而且永遠無法被數字所取代。

---

延伸閱讀1:《轉危為安:管理十四要點的實踐》

延伸閱讀2:《新經濟學:產、官、學一體適用,回歸人性的經營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