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海牛、火蜥蜴貓 …… 發現新物種?是「AI 虛構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AI 創造的假生物、假物種影音在社群流竄,相當引人誤會。本文將分享:

  1. AI 虛構生物類型
  2. 三個案例 —— 長角海牛、火蠑螈貓、巨型六角恐龍
  3. 查證管道
  4. 防範方法,讓你用快速、專業、可靠的方式,辨認這些虛構資訊。


▋ :大標題,可點目錄跳轉
→ :小標題,可點目錄跳轉
⚠️【注意】本文所有 AI 生物圖像,皆為說明案例用途,切勿當真。






你看過「Félis Salamandra」(蠑螈貓)嗎?

沒看過?很正常。

因為這是 AI 創造的假物種


2024 年 12 月,臉書某貓咪主題粉絲專頁,發布了這則貼文(原文疑似已刪除):



附圖幾隻形似貓科的動物,黑中帶黃的鮮豔毛色,襯以森林背景,的確像是潛伏於叢林的神祕貓種。


我從網友那裡看到這則分享時,心想:

好帥!我居然沒看過,得趕快分享給其他朋友!

就在此時,我點開留言區 ——


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顏色這麼鮮豔,在叢林裡早就被發現了。
兩張圖眼睛顏色根本不同,這就 AI 啊!


的確,貼文中兩張圖片特徵不盡相同 —— 圖一輪廓更像家貓,而圖二則像小豹。

耳朵不同、眼睛不同、毛色不同,加上不真實的奇特平滑感,我不免起了疑心。


進一步查證後,我確認了:

這是 AI 製圖沒錯。


我非常失望。

AI 製圖,就該好好註明是 AI。

光明正大作為娛樂,有何不可?但變成假訊息就不好笑了。

我也開始反思:身為閱聽人的我們,應該在轉發前多加思考、查證,而不是看了就信、隨手轉傳。


這讓我意識到,AI 生成的假生物照片似乎越來越多。況且,現在 AI 製圖能力進步神速,恐怕會出現更多虛構的錯誤圖片。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年來,還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新發現物種」,其實是 AI 創作?






▋ 常見的 AI 假生物類型


AI 生圖以假亂真,使得物種特徵混搭更加容易,而製造合成獸、巨大化或縮小化等超現實效果,也是常見主題。

經整理,我發現 AI 虛構生物通常分為三類:


  1. 型態混合
  2. 特徵移植
  3. 尺寸誇大



→ 型態混合:長角海牛


「海牛」,長著一顆「牛的頭」?

這是 2024 年 7 月網路瘋傳的「長角海牛」影片主角。

一隻有著圓潤的身體、鰭足和完整牛頭的生物,在濕滑地面移動,背景是吵雜人聲和詭異的配樂。



但仔細看可以發現,影片有多處動態不自然和變形

經查證,影片是中國網友「美图创作者」在「快手」以 AI 創作的娛樂作品,後來被多人廣傳,卻沒註明來源的標籤:「快影 AI 灵感迸发创作大赛」,導致誤會。


延伸閱讀:MyGoPen 完整查證報告



→ 特徵移植:火蠑螈貓


這些貓擁有火蠑螈般的艷麗色彩,乍看之下非常吸睛。

但是,正如開頭所說 —— 這也是AI虛構。

圖中,每隻「火蠑螈貓」的顏色、立體輪廓都不一致。特殊的體色也令人懷疑:牠們如何在叢林中生存,而不被獵物或掠食者發現呢?


臉書原文的附件,可以看到因涉及假訊息,多張照片已被遮蔽

臉書原文的附件,可以看到因涉及假訊息,多張照片已被遮蔽


它的原始圖片來自粉絲專頁「Kâma Usha Bengal」在臉書發布的愚人節貼文。雖然隔日作者就澄清是玩笑,但被其他媒體轉傳、誤用,衍生出的假訊息,至今仍在流傳。


延伸閱讀:臺灣事實查核平台 完整查證報告



→ 尺寸誇大:巨型六角恐龍


像是六角恐龍(墨西哥鈍口螈)的生物趴在小漁船上,或在沈船旁游泳,和民眾對比,牠們的身體和人一樣粗。

而這些,還是 AI 生成圖。



數一數,每張圖的鰓、爪子數量都不一致,而且民眾衣服字樣模糊,疑為 AI 合成。

已知最早出現的相關貼文,可追溯至 2024 年 7 月,但原始出處依然未知。


延伸閱讀:Yahoo 完整查證報告(英文)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AI 虛構生物雖然吸睛,但往往有破綻。只要用點心思,就可以避免被誤導。


我們可以由外而內,從三個層面判斷 ——

  1. 生理結構是否合理?
  2. 影像本身真實、可信嗎?
  3. 學術承認這個物種嗎?






▋ 三層檢查法


→ 生理結構限制


生物必經過天擇考驗,適者才能生存

所以,看到奇妙生物時,我們不妨想想:


  • 這種構造能活下去嗎?
  • 這樣的外表,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 如果牠們真實存在,為什麼現在才被發現?


就像前面所舉的三個例子:

  1. 「長角海牛」的牛頭阻力大,讓牠在水中寸步難行
  2. 「火蠑螈貓」顏色鮮豔,讓牠在叢林中無所遁形,無法藏身
  3. 「巨型六角恐龍」的誇大體型,已超出環境限制


即使牠們確實出現過,也難以存活到被人類發現、紀錄,並廣為流傳,所以真實性存疑。



→ 影像真實性


如同其它 AI 影音,造假生物也有常見破綻 ——

  • 不自然形變、扭曲(尤其手腳、條狀物)
  • 違反物理特性(水花、重量、速度感等)
  • 特徵不連貫
  • 解析度低或過度平滑
  • 文字、圖案混亂


如果 AI 生成圖像看多了,自然會有種「這是 AI!」的感覺。

如果看照片時出現這種「感覺」,不要懷疑,順手查證一下吧!



→ 資訊查證


看到奇特生物的第一時間,你可以:

  • 以圖搜圖
  • 複製原文搜尋

看看有沒有相關文章、原始出處。如果已有事實查核報告,就可以最快得知真偽。


如果還無法分辨,就查詢專業生物資料庫



這些網站都是資訊完整、操作簡單,可以快速得知你看到的「物種」,是否真實存在。

舉上面的「火蠑螈貓」為例,我在 Catalogue of Life、GBIF、Wikispecies 三個網站實際搜尋,都沒有找到相符結果,可以進一步驗證是假資訊。


在 Catalogue of Life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Catalogue of Life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GBIF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GBIF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Wikispecies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Wikispecies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 防範與應對


現在,既然知道怎麼辨識 AI 假生物了,接下來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我們容易誤信它們?

明明AI圖四處流竄,熟悉的人甚至能一眼分辨;為什麼還有一堆人輕易相信這些虛構物種,甚至留言、轉發、廣為流傳?



→ 誤信原因


分享衝動

這些內容往往新奇、怪異,讓人心想:「我看了什麼?」「太酷了,不能只有我看到!」因而隨手轉貼。

但在驚嘆之餘,我們往往忘了先經過思辨。


知識門檻

一般人對生物學認知有限,難以直接判斷合理性。

加上這些「AI 造假物種」,常聲稱「稀有」、「最新發現」,讓我們更容易相信:起初察覺的違和感,只是因為沒看過牠們。


傳播形式

這些訊息通常以貼文、短影音形式出現,基於使用習慣,我們往往先分享再說,所以造成病毒式擴散。


然而,這一類假訊息,會傳播不實生物資訊、誤導正確認知。當捏造資訊入侵各大自然、生態社群,恐怕讓我們離真實的生物越來越遠。



→ 具體應對方法


即時糾正


長期預防

  • 提升個人識讀力:對網路訊息抱持懷疑,完全確認前不要盡信
  • 建立轉傳前查證的習慣:隨手搜圖、複製原文,不花幾秒就能知道真假
  • 累積生物常識:追蹤可靠的生物知識來源,多看、多學、多習慣真實內容






▋ 總結:AI生物應平衡創意和事實


AI的媒體生成技術日新月異,不只帶來令人驚嘆的創意,也衍生許多以假亂真的內容。

它們本身很有趣,但應標示來源和強調「這是虛構」,而非以訛傳訛、魚目混珠。


面對這些「新發現物種」,我們應該:


→ 堅持三層檢查

  • 生理結構合理性
  • 影像破綻
  • 資訊查證


→ 避免誤信陷阱

  • 克服分享衝動
  • 累積基礎生物知識
  • 養成「先查證、後分享」的好習慣


→ 善用防範工具

  • 善用圖片搜尋、生物資料庫等查證
  • 即時回報、檢舉
  • 分享正確資訊



你也遇過類似經驗嗎?你當下有什麼感覺呢?

  • 你看過哪些AI假生物?是用什麼方法識破的?
  • 當你懷疑一則生物新聞時,第一個會檢查什麼?
  • 你有沒有發現過其他檢查AI生物的好方法?


就像開頭的蠑螈貓一樣,AI生成的奇特生物會一再出現。但只要我們保持警覺、習慣查證,就能在發揮創意、享受趣味的同時,也能守護真實自然知識。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查證經驗,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 後記

上週太忙沒更新!啊啊啊!!


▋ 關於「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RS/隨機人類 是個興趣廣泛、好奇且樂於探索和思考的人,文章主題涵蓋自然、科技、個人成長等,每週至少一更。期待與你在任一個隨機主題中相遇!


  • 點我,去逛逛「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的沙龍
  • 點我,去看看「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的方格子帳號
  • 點我,從自我介紹認識 RS
「今天的隨機相遇,你看到了什麼?」從科普、 AI 到個人省思——這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一個隨機人類的簡單文字,會不會意外帶給你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是我對 Netflix 紀錄片《我們的海洋》的心得分享,分上下兩篇。上篇(本文)含精彩回顧、個人感受、反思;下篇是人類危害統計和行動建議。 本片透過電影般的取鏡、剪本片透過電影般的取鏡、剪輯、配樂,巧妙捕捉了海洋的魅力,相信無論是否喜愛海洋、自然,都會被它吸引!很推薦需要放鬆時觀賞喔!
5/5我們的海洋
這篇文章,是我對 Netflix 紀錄片《我們的海洋》的心得分享,分上下兩篇。上篇(本文)含精彩回顧、個人感受、反思;下篇是人類危害統計和行動建議。 本片透過電影般的取鏡、剪本片透過電影般的取鏡、剪輯、配樂,巧妙捕捉了海洋的魅力,相信無論是否喜愛海洋、自然,都會被它吸引!很推薦需要放鬆時觀賞喔!
5/5我們的海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蓬勃發展下,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撰寫程式,這篇文章提供了實作範例與一些經驗,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免費的GPT-3.5)協助程式語言的學習,並且完成屬於自己的程式。
前幾個禮拜,AWS 舉行 Startup Day Taiwan。想當然爾,最熱門的主題非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莫屬。既然 AWS 有現成的工具,身為一名工程師,自然看看無妨,這篇文章算是新手開箱文,會說明如何部署一套基礎模型,並使用 AWS SDK 與其互動。
前言 我在工作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機器學習,學生時期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 作為一個業餘小白,我對機器學習非常感興趣。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利用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因此,我決定嘗試使用 AWS SageMaker JumpStart 來實驗文字生成式繪圖 AI ,以了解機
最近玩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新奇有趣的軟體,叫做SillyTavern。 SillyTavern是專用於創建虛擬角色的AI聊天軟體,SillyTavern是TavernAI的分支,但SillyTavern走上了自己的路,加進了許多額外功能,並且仍在積極的持續更新中。 然後,可以色色!
「Prompt」這個詞是提示的意思,但為什麼需要提示呢? 當AI不理解我們的時候,勢必給出的回應並非準確的為我們解答,因此一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如何將自己心裡的疑惑轉化成好的問題來提問對方,讓對方理解,進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提示(Prompt)的重要性,對
在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蓬勃發展下,有許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學習與撰寫程式,這篇文章提供了實作範例與一些經驗,分享如何使用ChatGPT(免費的GPT-3.5)協助程式語言的學習,並且完成屬於自己的程式。
前幾個禮拜,AWS 舉行 Startup Day Taiwan。想當然爾,最熱門的主題非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莫屬。既然 AWS 有現成的工具,身為一名工程師,自然看看無妨,這篇文章算是新手開箱文,會說明如何部署一套基礎模型,並使用 AWS SDK 與其互動。
前言 我在工作中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到機器學習,學生時期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 作為一個業餘小白,我對機器學習非常感興趣。在自學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利用機器學習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因此,我決定嘗試使用 AWS SageMaker JumpStart 來實驗文字生成式繪圖 AI ,以了解機
最近玩到了一個我覺得很新奇有趣的軟體,叫做SillyTavern。 SillyTavern是專用於創建虛擬角色的AI聊天軟體,SillyTavern是TavernAI的分支,但SillyTavern走上了自己的路,加進了許多額外功能,並且仍在積極的持續更新中。 然後,可以色色!
「Prompt」這個詞是提示的意思,但為什麼需要提示呢? 當AI不理解我們的時候,勢必給出的回應並非準確的為我們解答,因此一個好的提示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樣,如何將自己心裡的疑惑轉化成好的問題來提問對方,讓對方理解,進而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提示(Prompt)的重要性,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海洋霸主虎鯨實際上是媽寶? 虎鯨會把大白鯊當零食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在確認(未知生物)的身份後...? 工人們在討論!?(要如何處理?) 「未成形的浮游體」... 有一名年輕的工人(a),突然跑出來說!? (年紀約十八歲) 怕什麼?這只是殘缺的生物... 而且只有一隻!? 我們合力打他一下,都可以對付了... 眾人聽後突然覺得!?(他說的沒錯).
(未知生物)d在使用力量,將在場的 (未知生物)給壓制後...!? 不久... (未知生物)d(變成一個球體的形狀)!? 身體持續散,發著光芒!? 但,不再說話... 也沒有再度做出,其他的反應? 貌似是睡著了...? 至於其他的(未知生命)? 在被壓制後不久... 有的跟著
Thumbnail
龍。 大家好像很熟但又很陌生的生物,在各種文學、影視、動漫或是遊戲都很常出現,主要會分成西洋龍跟東洋龍兩派。 東洋龍大家都認為是神、或神獸,其實這說法不太正確,因為神龍是神龍,神獸是神獸,兩者不一樣。
Thumbnail
《獸靈之詩》為大家展開了一個有獸靈與模仿師存在的奇幻世界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Thumbnail
北歐神話與維京人的英雄傳奇,至今仍不斷於遊戲、文學中反覆再現;之所以千年不衰,除了故事經典、深刻之外,修辭、暗喻的手法亦是一大看點。動物們當然也難逃「被修飾」的命運。異教人會分享 10 種動物的古北歐語名,養寵物的各位,也殼蟻用來為家裡寶貝取個匿名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海洋霸主虎鯨實際上是媽寶? 虎鯨會把大白鯊當零食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在確認(未知生物)的身份後...? 工人們在討論!?(要如何處理?) 「未成形的浮游體」... 有一名年輕的工人(a),突然跑出來說!? (年紀約十八歲) 怕什麼?這只是殘缺的生物... 而且只有一隻!? 我們合力打他一下,都可以對付了... 眾人聽後突然覺得!?(他說的沒錯).
(未知生物)d在使用力量,將在場的 (未知生物)給壓制後...!? 不久... (未知生物)d(變成一個球體的形狀)!? 身體持續散,發著光芒!? 但,不再說話... 也沒有再度做出,其他的反應? 貌似是睡著了...? 至於其他的(未知生命)? 在被壓制後不久... 有的跟著
Thumbnail
龍。 大家好像很熟但又很陌生的生物,在各種文學、影視、動漫或是遊戲都很常出現,主要會分成西洋龍跟東洋龍兩派。 東洋龍大家都認為是神、或神獸,其實這說法不太正確,因為神龍是神龍,神獸是神獸,兩者不一樣。
Thumbnail
《獸靈之詩》為大家展開了一個有獸靈與模仿師存在的奇幻世界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台灣人喜歡把黑熊和雲豹畫成Q版,很少把蝌蚪或蝸牛畫成戰士。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全世界的水族店裡有數百萬隻,榮登分布最廣的兩棲類,雖然牠
Thumbnail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Thumbnail
北歐神話與維京人的英雄傳奇,至今仍不斷於遊戲、文學中反覆再現;之所以千年不衰,除了故事經典、深刻之外,修辭、暗喻的手法亦是一大看點。動物們當然也難逃「被修飾」的命運。異教人會分享 10 種動物的古北歐語名,養寵物的各位,也殼蟻用來為家裡寶貝取個匿名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