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9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s the limits of my world / 我的語言的極限意即我的世界的限極

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s the limits of my world / 我的語言的極限意即我的世界的限極

試看下面的一個日用德語句﹕

raw-image

[Carnap 1931] 英語可譯作「There is nothing outside」,漢語可譯作「外面什麼也沒有」。

6.0_2 比較一下即突出了一個差別﹕6.0_3 是一個合乎德語語構的句子,而「nicht」的用法是正當的﹔6.0_2 則僅僅是一個為德語語構所容許的句子,而動詞「nichtet」(以至「das Nichts」) 的用法,就邏輯語法而言,是不恰當的。

就自然語言來說,容許的不必然就是合理 (或恰當)。

6.0_3 只不過是說外面什麼也沒有,6.0_2 卻肯定了本應不存在的東西之餘,還讓「這個」不應存在的東西作出意義不明的動作﹕nichtet

文如其題,卡納普的分析主要從邏輯語法出發,只探究了「歷史語法中的語構」的一些表面現象。卡納普的「歷史語法中的語構」其實就是日後學界常用的「『自然語言』的語構」。他關注的是邏輯語言和自然語言的區分,但一直至今,少有學者提及的是各種自然語言之間的區分所帶來的問題

6.0_1 為例,對英語讀者來說,這個說法沒有那麼礙耳,因為英譯可作

raw-image

或甚至

raw-image

也可說順理成章。那是因為英語和德語的語源十分接近,都屬屈折語,更有重疊的地方。

用上古漢語來翻譯海德格的 6.0.1 則可有:

raw-image

這可能是 6.0_1 的最佳漢譯本,符合上古漢語的結構,至於如何理解 6.0_6 則是另一個問題。

6.0_1 對比之下,最為顯著的是 6.0_6 不用繫詞。

如果說海德格的整個形而上學建基於一個繫詞「sein」之上,那可能是個誤會嗎﹖

__________

待續



內容總結
語言哲學
5
/5
avatar-img
7會員
344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二 但主謂語句式是古希臘人用以思考事物的方式卻是一個事實。 主謂語結構導致古希臘哲學家思考謂述關係,從而提出了命題 (陳述句) 的概念。 謂述關係又導致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原始的集概念或歸類概念﹑量詞的概念﹑推論和證明概念等。 中世紀的邏輯學家亦可能因為見到屈折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一 讓我們如此做個總結﹕主謂語結構需要一個繫詞,函子/論元結構無需繫詞﹔就是這麼簡單。 「είναι」(英﹕be﹔漢﹕是) 是古希臘語中的一個事實,然而卻是自然語言中的一個偶然。 巴門尼德或亞里士多德或古希臘哲學家們從「είναι」造出「Τί ην είν
5/5語言哲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二 王路如此嘗試論證「『是』是普遍適用的詞」﹕ 「S 是 P」句式是語言中普遍適應用的,不僅是日常語言中,而且是科學語言中普遍應用的嗎﹖ 說主語+謂語結構在很多日常語言中普遍適用是可以接受的,但主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一 王路明顯深受弗雷格的影嚮,但這個影嚮明顯來自其對弗雷格的誤讀,所以將語句成份分為穩定的部份和不穩定的部份,並如是說﹕ [Frege 1879: §9,第三句] 有幾乎一模一樣的陳述﹔但弗雷格在這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 至此,讀者應該理解,就自然語言的證據來說,「S 是 P」僅僅是多種句式之一,主謂語的區分亦是一種人工化手段﹔從邏輯語構 (logical syntax) 的觀點看,函子/論元結構 (當然也是一種人工
5/5邏輯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三 縱觀整個包括近代、現代、當代的西方哲學史也就是用屈折語提出的哲學思路。 雖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是語言問題,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哲學和邏輯問題都必須使用語言來構思和構建﹕換句話說,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是該語言的產物﹔用任一語言提出的問題必然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二 但主謂語句式是古希臘人用以思考事物的方式卻是一個事實。 主謂語結構導致古希臘哲學家思考謂述關係,從而提出了命題 (陳述句) 的概念。 謂述關係又導致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原始的集概念或歸類概念﹑量詞的概念﹑推論和證明概念等。 中世紀的邏輯學家亦可能因為見到屈折
5/5語言哲學
6.0 結語﹕哲學就是語言哲學 一 讓我們如此做個總結﹕主謂語結構需要一個繫詞,函子/論元結構無需繫詞﹔就是這麼簡單。 「είναι」(英﹕be﹔漢﹕是) 是古希臘語中的一個事實,然而卻是自然語言中的一個偶然。 巴門尼德或亞里士多德或古希臘哲學家們從「είναι」造出「Τί ην είν
5/5語言哲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二 王路如此嘗試論證「『是』是普遍適用的詞」﹕ 「S 是 P」句式是語言中普遍適應用的,不僅是日常語言中,而且是科學語言中普遍應用的嗎﹖ 說主語+謂語結構在很多日常語言中普遍適用是可以接受的,但主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一 王路明顯深受弗雷格的影嚮,但這個影嚮明顯來自其對弗雷格的誤讀,所以將語句成份分為穩定的部份和不穩定的部份,並如是說﹕ [Frege 1879: §9,第三句] 有幾乎一模一樣的陳述﹔但弗雷格在這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十 至此,讀者應該理解,就自然語言的證據來說,「S 是 P」僅僅是多種句式之一,主謂語的區分亦是一種人工化手段﹔從邏輯語構 (logical syntax) 的觀點看,函子/論元結構 (當然也是一種人工
5/5邏輯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
Thumbnail
此篇,介紹了沒有前陳/有法的論式,同時也帶出了"周遍是"及"周遍不是"的內容複習
可能什麼都沒有 或許什麼 是不存在的協調 選擇題 明確地肯定 疑問句 和什麼壓力相關 都想走著 藉故門旁的街口 不對稱 大概只有什麼說話 空虛,儘管呼吸 也是什麼的慘淡,戲笑,悲哀
Thumbnail
對你來說,什麼是哲學呢?玄學?占卜?算命?這些是哲學,但也不是哲學,其中理性、可被討論的部分是哲學,台大哲學系梁益堉老師說:「現成的科學經驗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哲學。」哲學做為一種最原始、最悠久的學科,當所有學科由哲學分支出去時,哲學的問題並沒有連帶被解決,而似乎更加的複雜與需要跨領域的知識才能
Thumbnail
既然一個人 時間存在不存在 都無所謂了
Thumbnail
時下解釋「無為ㄨㄟˊ」又說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於是用了很多解釋來圓。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生活實驗 六○四 無論如何要放的假 我 有 無論如何要上的課 她 有 無論如何要刻的字 他 有 倒是沒有無論如何要講的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因為直觀現象視於本質,再無語言定義,但一個人若未能入此狀態,語言名相還是需要存在去輔助,但需要一直輔助的人就是執念太重,幾乎變成掛著收藏學識,另外,作為師者空性二字是方便使用,因為包含難以說明的巨量涵義。我會增加這段說明其實是為了閱文者,我自己不需要這種額外的解釋,因為我在描述的主意是「破認知相
Thumbnail
此篇,介紹了沒有前陳/有法的論式,同時也帶出了"周遍是"及"周遍不是"的內容複習
可能什麼都沒有 或許什麼 是不存在的協調 選擇題 明確地肯定 疑問句 和什麼壓力相關 都想走著 藉故門旁的街口 不對稱 大概只有什麼說話 空虛,儘管呼吸 也是什麼的慘淡,戲笑,悲哀
Thumbnail
對你來說,什麼是哲學呢?玄學?占卜?算命?這些是哲學,但也不是哲學,其中理性、可被討論的部分是哲學,台大哲學系梁益堉老師說:「現成的科學經驗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哲學。」哲學做為一種最原始、最悠久的學科,當所有學科由哲學分支出去時,哲學的問題並沒有連帶被解決,而似乎更加的複雜與需要跨領域的知識才能
Thumbnail
既然一個人 時間存在不存在 都無所謂了
Thumbnail
時下解釋「無為ㄨㄟˊ」又說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於是用了很多解釋來圓。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生活實驗 六○四 無論如何要放的假 我 有 無論如何要上的課 她 有 無論如何要刻的字 他 有 倒是沒有無論如何要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