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寫在114國寫後

114年的國寫試題,知性題與情意題的設計各有所重:前者談「擬社會互動」,著重學生的資訊整合與論證能力;後者以「52赫茲鯨魚」為引,引導學生探索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兩道試題藉由引文的解構與思維的建構,鼓勵學生不僅理性地分析世界,也能感性地擁抱生活。

  今年的國寫試題,知性題與情意題的設計各有所重:前者談「擬社會互動」,著重於文本的解讀與觀點的闡發,考驗學生的資訊整合與論證能力;後者以「52赫茲鯨魚」為引,引導學生從文本的象徵意涵出發,探索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透過具體經驗的連結,抒發內在情感,展現個人價值與人生態度。這兩道試題藉由引文的解構與思維的建構,鼓勵學生不僅理性地分析世界,也能感性地擁抱生活。

  然而,部分人士質疑「52赫茲鯨魚」的引文缺乏科學嚴謹性,甚至有學術粉專批評此試題為「散播不實訊息,拉低科學素養」。誠然,科學強調探索未知、驗證真偽,若以「知識正確性」為檢視標準,確實存在討論空間。然而,文學的本質在於詮釋生活,透過觀察力、想像力與批判思維,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與價值。兩者雖屬不同領域,卻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共同拓展人類對世界的理解,形塑更完整的人格與視野。

  遺憾的是,質疑試題的聲音似乎是這個社會的主流,甚至有網友「預言」將大量出現「我是XXX患者」的文章,這些預設的批判不僅忽略了文本引言所明確提示的「每一個我們所講述的動物故事,其實說的都是我們自己的故事」,更忽視了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讓學生透過閱讀與書寫,梳理個人經驗,發掘更深層的自我理解。部分考生因未能理解題目用意,而自行創作與鯨魚相關的虛構故事,反映出社會對於「語文素養」的誤解與偏狹。

  這道試題一時間竟也成了一頭「52赫茲的鯨魚」,即便已被發現、被聽見,卻依然無法溝通。語文教育的價值,從來就不在於正確答案的唯一性,而在於培養多層次的思辨與表達能力;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對文本表面的理解,而是對生命內涵的深刻共鳴。

  近年來,關於國語文教學實用價值的討論屢見不鮮,部分人因應試取向的調整,質疑經典文本與現實生活的脫節;部分人則以數理思維為框架,批評文學難以量化其實質效益,認為缺乏直接的實用性。然而,語文學習的價值,並非僅止於字句的記誦與應對,而在於透過閱讀與書寫,啟發深層思考,從已知走向未知,從他人的故事中找到自我的聲音。文本的真正意義,在於提供思考的起點,引導我們理解情感,做出價值選擇,進而豐富人生的厚度與溫度。

  在這個追求速成與華麗堆砌、實用價值與數據掛帥的時代,貍們堅持以第一性原理解建文學教育,將之視為一種思維的鍛鍊。透過文本,學習如何在不同立場中尋求理解,在矛盾與衝突中梳理思緒,在多元視角中探索世界,並在沉澱與思索中找到自我。感謝每一位願意閱讀至此的你,因為閱讀,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共鳴。願這份分析報在你心中留下回音,哪怕是52赫茲,都證明對文學教育的堅持,從未孤獨地鳴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