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是生命無止境的流轉,也是無數人心中的疑問。我們是否還能與曾經摯愛之人再度相遇?還是來生已形同陌路?讓我們透過一則父子的故事,來了解佛教的輪迴思想: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法,並非永遠不變,當我們明白來生未必再見,更應珍惜當下的一切。
有一位父親,年老時才得子,對孩子萬分疼愛。這位兒子也十分貼心,時常陪伴父親,唱歌跳舞逗他開心。父子情深,日子充滿歡笑。
然而,幸福時光轉瞬即逝。兒子在即將滿二十歲時罹患重病,不幸往生。白髮人送黑髮人,父親悲痛不已,日日思念,無法釋懷。
老父親很想再見兒子一面,請來法師誦經。儀式進行時,恍惚之間他見到往生的兒子,已轉世為英挺的天人,騎馬奔來。
父親興奮迎上前,喊道:「兒子,我好想你!」但那位天人卻說:「老伯伯,你很親切,看起來有些眼熟,但我不是你的兒子。」隨即揮鞭離去。
回神後,法事仍然進行中,老父親口裡誦著經,心裡也安穩了許多。他明白了——兒子已投生天界,是另一個生命體,已不記得前世的事情,自己也不用再牽掛。
佛教的輪迴思想是「非常」也「非斷」。「非常」是指一切皆因緣組合,沒有一不變的輪迴主體,不會永遠不變。所以不是人死為人、狗死為狗,如這位兒子往生為天人。
「非斷」,生命也不是一死百了,而是相續、相似性,不是絕然切斷的。生命是依業力而相續。這輩子的習性、能力等等會跟過去累積的習性能力有相似性,但已經是另一個生命體。
如果我們能體悟到「輪迴非常」的道理,從這一生到下一生,已經是不一樣的生命體。上一輩子生命裡重要的人,在這輩子你不一定碰得到,碰得到也不一定認得出來。每一個人在轉世之後,都不是同一個人,性別、個性、長相、身材、氣質都會重新調整。就像這一對父子的故事,父親認得兒子,兒子不認得父親。或者彼此都不認識彼此。因此,今生有緣相聚,在你眼前的因緣就是最好的因緣,要好好地珍惜、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