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預防針先說
沒有要跟大家教學過勞量表分析
之前有寫過實務步驟
請大家去翻翻之前的貼文唷
過勞量表基本怎麼評估
指引就有了XD
只是想跟大家聊一下
我去年做過勞量表調查到訪視到結案的過程
我想大家大概一到兩年都會做一次這個調查
這件事除了不需面談、建議面談、需要面談
還有什麼可以做
當職護滿五年
其實這件事做過很多次
我發現除了這三個判定結果
我好像一直在等醫師
可是其實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跟員工訪談
這三個結果有可能是十年心血管風險高
綜合評估導致整體結果風險提高
反之
過勞量表如果是高負荷
最後的結果
也會可能到達建議面談以上
再拆成個人過勞跟工作過勞
這個真的就比較難解
而我覺得我們公司就是後者比較多
以工作負荷過高為多
站在醫務室的立場上
真的很難處理
可是記得我之前有跟大家說嗎
我們有可能無法直接解決問題
所以如果一直放在解決問題
那抱歉
真的沒辦法
我有的時候也會卡住
我們確實是無法改變工作負荷問題
但還是別忘了就算員工的客觀健康數據看起來沒有問題
長期過勞
也有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因此還是必須進行一些健康指導
可以說是基本項目的”生活型態”指導
最常見的大概是睡眠指導
我真的講了非常多遍
關於睡眠指導
真的大家壓力很大
都睡不好
或者因為工作忙
下班之後反而捨不得睡覺
大家都搞不懂不睡覺問題也會很多
其他就是運動跟飲食
老規矩
先把劇本大綱寫好
再隨機應變
但除了這些
我還在跟大家的對話的內容
去找到一些工作上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
工作上的問題是人資的吧
可是工作上的問題引起來高工作負荷
最後就還是會有身心健康問題
所以站在預防跟創造健康工作環境的立場上
這是一個可蒐集分析的資料
一次蒐集到相關的資料
提供給對應單位
或許有機會做根本的改善計畫
長時間下來
或許有機會改善一些環境上的問題
不管是主管管理、溝通、工作量或者是工作分配
這都屬於工作環境的部分
甚至也算是人因工程啊
人因工程不僅是肌肉骨骼,人體工學上的問題
這都是職業安全衛生的部分啊
我總共訪談了一百多個人
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問題
我並不是把所有的抱怨都呈現出來
而是把所有的訪談紀錄進行歸類分析
找出最常出現相同的問題
出現一次不作數
出現兩次可能剛好
出現三次以上有沒有可能這真的是一個造成大家感覺自己過勞的主要因素呢?
整理出這些問題之後
結案報告裡面
出來那些面談標準、職業促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數據整理
我也整理出這些訪談結果給主管
讓主管去看看這些問題要不要介入
因為我的主管是人資
所以藉由這些問題
他也去看到這些問題會不會影響了公司的離職率
如果可以從根本逐步改善
或許真的可以讓一些事情有所改變
但大家要知道
這些改變都是需要花時間
才有機會看到
而且透過這些分析
讓主管知道做過勞量表的意義在哪裡
不然很多主管都覺得職護沒事做
因為我們常常覺得很多內容涉及隱私
不能跟別人說
確實
這是真的
個案隱私不能說
但我們用數字說話
用分析結果
讓主管知道大方向問題所在
而非個案
這是完全合理的
也是職護在公司裡面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