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護理師經驗談-過勞量表訪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老規矩預防針先說

沒有要跟大家教學過勞量表分析

之前有寫過實務步驟

請大家去翻翻之前的貼文唷

過勞量表基本怎麼評估

指引就有了XD

只是想跟大家聊一下

我去年做過勞量表調查到訪視到結案的過程

我想大家大概一到兩年都會做一次這個調查

這件事除了不需面談、建議面談、需要面談

還有什麼可以做

當職護滿五年

其實這件事做過很多次

我發現除了這三個判定結果

我好像一直在等醫師

可是其實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在跟員工訪談

這三個結果有可能是十年心血管風險高

綜合評估導致整體結果風險提高

反之

過勞量表如果是高負荷

最後的結果

也會可能到達建議面談以上

再拆成個人過勞跟工作過勞

這個真的就比較難解

而我覺得我們公司就是後者比較多

以工作負荷過高為多

站在醫務室的立場上

真的很難處理

可是記得我之前有跟大家說嗎

我們有可能無法直接解決問題

所以如果一直放在解決問題

那抱歉

真的沒辦法

我有的時候也會卡住

我們確實是無法改變工作負荷問題

但還是別忘了就算員工的客觀健康數據看起來沒有問題

長期過勞

也有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因此還是必須進行一些健康指導

可以說是基本項目的”生活型態”指導

最常見的大概是睡眠指導

我真的講了非常多遍

關於睡眠指導

真的大家壓力很大

都睡不好

或者因為工作忙

下班之後反而捨不得睡覺

大家都搞不懂不睡覺問題也會很多

其他就是運動跟飲食

老規矩

先把劇本大綱寫好

再隨機應變

但除了這些

我還在跟大家的對話的內容

去找到一些工作上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說

工作上的問題是人資的吧

可是工作上的問題引起來高工作負荷

最後就還是會有身心健康問題

所以站在預防跟創造健康工作環境的立場上

這是一個可蒐集分析的資料

一次蒐集到相關的資料

提供給對應單位

或許有機會做根本的改善計畫

長時間下來

或許有機會改善一些環境上的問題

不管是主管管理、溝通、工作量或者是工作分配

這都屬於工作環境的部分

甚至也算是人因工程啊

人因工程不僅是肌肉骨骼,人體工學上的問題

這都是職業安全衛生的部分啊

我總共訪談了一百多個人

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問題

我並不是把所有的抱怨都呈現出來

而是把所有的訪談紀錄進行歸類分析

找出最常出現相同的問題

出現一次不作數

出現兩次可能剛好

出現三次以上有沒有可能這真的是一個造成大家感覺自己過勞的主要因素呢?

整理出這些問題之後

結案報告裡面

出來那些面談標準、職業促發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數據整理

我也整理出這些訪談結果給主管

讓主管去看看這些問題要不要介入

因為我的主管是人資

所以藉由這些問題

他也去看到這些問題會不會影響了公司的離職率

如果可以從根本逐步改善

或許真的可以讓一些事情有所改變

但大家要知道

這些改變都是需要花時間

才有機會看到

而且透過這些分析

讓主管知道做過勞量表的意義在哪裡

不然很多主管都覺得職護沒事做

因為我們常常覺得很多內容涉及隱私

不能跟別人說

確實

這是真的

個案隱私不能說

但我們用數字說話

用分析結果

讓主管知道大方向問題所在

而非個案

這是完全合理的

也是職護在公司裡面的價值所在

avatar-img
17會員
66內容數
關於護理生涯、職業安全衛生護理的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vana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病假訪談是職護主動發現個案的機會。 透過適當介入,可提升員工健康、改善出勤率,並協助職場適應。 在主管與員工間靈活應對,確保大家的需求與權益都受到關注。
1.報告重點摘要 2.年度目標盤點 3.重大發現與建議措施 4.來年目標設定 5.詳細內容與佐證 6.報告價值與職場意義
直接使用客觀證據給出一個建議方案 讓老闆有機會朝著我們的想法去選 過程當中是有客觀證據比較 讓老闆知道我們是怎麼選的 不是亂選的 這是一個讓老闆有機會尊重專業的方式
展現同理心的方法是 講出他的感受 "你的一定覺得….對吧" 或者 "那他這樣你是什麼想法啊" 我自己覺得是給他空間跟時間 把他想說的說出來 然後也不對她說的事情做出批判 這個時候就是不要選邊站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講的是不是真實的狀況
仔細聆聽內容是首要任務 先聽聽看同事的內容到底是抱怨還是真的有所問題 像是如果內容涉及性騷擾、或者生命安全那這無庸置疑的是必須要主動通報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之前,我都會告訴同仁 讓我們幫你 仔細地告訴同仁,如果申訴之後 你會得到什麼幫助 站在他的立場跟她說話 我覺得這很重要
我覺得勞檢其實也跟稽核滿像的 勞檢員先問我管理程序是什麼 接著就跟著程序開始問,我是不是有跟著管理程序去做執行 請我把執行紀錄拿出來看看 倒也沒有質疑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
病假訪談是職護主動發現個案的機會。 透過適當介入,可提升員工健康、改善出勤率,並協助職場適應。 在主管與員工間靈活應對,確保大家的需求與權益都受到關注。
1.報告重點摘要 2.年度目標盤點 3.重大發現與建議措施 4.來年目標設定 5.詳細內容與佐證 6.報告價值與職場意義
直接使用客觀證據給出一個建議方案 讓老闆有機會朝著我們的想法去選 過程當中是有客觀證據比較 讓老闆知道我們是怎麼選的 不是亂選的 這是一個讓老闆有機會尊重專業的方式
展現同理心的方法是 講出他的感受 "你的一定覺得….對吧" 或者 "那他這樣你是什麼想法啊" 我自己覺得是給他空間跟時間 把他想說的說出來 然後也不對她說的事情做出批判 這個時候就是不要選邊站 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講的是不是真實的狀況
仔細聆聽內容是首要任務 先聽聽看同事的內容到底是抱怨還是真的有所問題 像是如果內容涉及性騷擾、或者生命安全那這無庸置疑的是必須要主動通報的 但無論如何在這之前,我都會告訴同仁 讓我們幫你 仔細地告訴同仁,如果申訴之後 你會得到什麼幫助 站在他的立場跟她說話 我覺得這很重要
我覺得勞檢其實也跟稽核滿像的 勞檢員先問我管理程序是什麼 接著就跟著程序開始問,我是不是有跟著管理程序去做執行 請我把執行紀錄拿出來看看 倒也沒有質疑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幾年前,曾在某篇報導讀到,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風險的職業種類之一。
先打預防針 今天談向上管理其實我自己的做法 可能不一定是標準做法 不過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向上管理這件事在職場上其實滿重要的 也是讓老闆可以更了解到職護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在高壓工作環境中管理壓力和焦慮需要全面的個人策略、僱主行動和支持性文化。本文闡述了從工作生活平衡到僱主減壓措施的豐富策略。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職護的溝通經驗分享 1.簡單清楚的白話文 2.明確表達為什麼、建議措施、效益 3.尊重的態度 4.不放棄的信念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幾年前,曾在某篇報導讀到,人力資源工作者是高風險的職業種類之一。
先打預防針 今天談向上管理其實我自己的做法 可能不一定是標準做法 不過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覺得向上管理這件事在職場上其實滿重要的 也是讓老闆可以更了解到職護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在高壓工作環境中管理壓力和焦慮需要全面的個人策略、僱主行動和支持性文化。本文闡述了從工作生活平衡到僱主減壓措施的豐富策略。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職護的溝通經驗分享 1.簡單清楚的白話文 2.明確表達為什麼、建議措施、效益 3.尊重的態度 4.不放棄的信念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