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力量》無需鼓勵,不要堅持:理解和尊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金句:憂鬱症和感冒是不同的,感冒的治癒是回歸到生病前的狀態,而憂鬱症的治癒是從舊有的生活裡擺脫出來。

 

作者背景

泉谷閒示是日本著名的精神心理專科醫師,也是泉谷醫院的創辦人和院長。他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並且曾在法國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留學,對音樂的精神療癒作用有獨到的研究。自畢業以來,他先後在多家大型精神醫學機構工作,並於2005年創辦了自己的醫院,專門從事憂鬱症的研究和臨床診療工作。泉谷院長熱心於科普活動,透過研討會和講座向大眾宣講憂鬱症相關的知識。


作者寫書動機

泉谷閒示寫作《憂鬱的力量》是基於他數十年的臨床經驗,旨在幫助憂鬱症患者及其身邊的人更好地理解憂鬱症,並提供具體的應對建議。作者希望讀者能夠理解,憂鬱症並非只會帶給人負面影響,它也可能是一種成長的契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訊號。


本書內容

《憂鬱的力量》這本書提出了「頭腦—內心—身體」模型,解釋了憂鬱症的本質是頭腦過度專制引起了內心和身體的罷工。書中提供了如何與憂鬱症患者相處的具體建議,包括不要鼓勵患者、不要勸患者出門以及不要告訴他們「不可以逃避」。此外,書中也給出了憂鬱症患者的一些建議,例如接受晝夜顛倒、放棄堅持做完事情的執念以及不要急於回歸從前的生活。泉谷院長強調,憂鬱是一種生活選擇的後果,需要重新審視和改變生活方式,才能從根本上免於憂鬱的困擾。

 

對憂鬱症的常見誤解

 

在《憂鬱的力量》中,泉谷閒示院長透過具體案例說明了對憂鬱症患者的一些常見誤解。

例子1:A先生的案例

A先生是東京一家大公司的銷售,他意志堅強、勤奮工作,是公司裡的佼佼者。然而,當他無法完成重要訂單後,突然發現自己連拿起電話都變得困難,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最終被診斷出患上了憂鬱症。

常見誤解:人們常認為,患憂鬱症的人是內心過度敏感、性格軟弱,缺乏自控力。然而,A先生卻是個意志堅強的人,這說明憂鬱症並非僅發生在內心敏感或性格軟弱的人身上。憂鬱症患者往往是那些對自己和生活要求很高、長期在壓力下生活的人。A先生的例子反駁了這種誤解,強調了憂鬱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他們看起來多麼堅強。

例子2:K小姐的案例

K小姐是公司的行政人員,一向責任心強且工作一絲不苟。然而,她突然開始頻繁遲到,甚至有一天徹底缺席。儘管她內心充滿自責,卻無法改變這種情況。

常見誤解:人們常認為,憂鬱症患者只要努力一點、堅持自律,就能克服問題。然而,K小姐的例子表明,這種思維並不正確。憂鬱症患者的頭腦和內心之間的通道被關閉,使得他們無法按預期行動,即使內心充滿自責,仍然無法改變現狀。這反映出憂鬱症不僅僅是意志力和自律的問題,而是需要理解和治療的心理疾病。

透過這些例子,泉谷閒示院長強調了憂鬱症的複雜性,以及對患者的常見誤解。我們應該理解,憂鬱症並非僅僅是意志或性格的問題,而是涉及頭腦、內心和身體之間的關係失調,並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接納來幫助患者恢復。

 

如何與憂鬱症患者相處

 

在《憂鬱的力量》中,泉谷閒示院長提供了具體的建議,說明了如何與憂鬱症患者相處。以下是書中的一些例子:


例子1:不要鼓勵患者

A先生的案例: A先生是東京一家大公司的銷售,意志堅強、勤奮工作。然而,在他無法完成一個重要訂單後,開始無法正常工作,最終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

泉谷院長指出,常人的鼓勵在憂鬱症患者聽來更像是一種要求,催促他們回歸正常生活,這只會增加他們的壓力和自我厭惡。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接納和理解,而不是額外的壓力。對於A先生這樣意志堅強的患者來說,鼓勵只會讓他們更羞愧,加劇病情。


例子2:不要勸患者出門

K小姐的案例: K小姐是公司的行政人員,責任心強且工作一絲不苟,但她突然開始頻繁遲到,甚至有一天徹底缺席。

很多人認為,戶外活動對憂鬱症患者有益,但泉谷院長指出,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外出活動可能耗盡他們的心理能量,增加他們的焦慮和壓力。K小姐這樣的患者需要的是一個熟悉且安全的環境,而不是強迫自己出門。因此,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等待他們主動走出房門。


例子3:不要說「不可以逃避」

憂鬱症患者的咨詢: 泉谷院長在提供咨詢時,經常被憂鬱症患者問到「我是在逃避嗎?」。他發現無論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不利於病患的復原。

泉谷院長強調,不應該使用「逃避」這個詞,因為這會默認這是一個壞行為,讓患者感到更多的壓力。正確的做法是讓患者理解他們是在「避害」,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珍愛生命的正常反應。這種理解能夠幫助患者減少內心的自責和焦慮。

透過這些例子,泉谷院長教導我們如何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強調理解、接納和尊重的重要性,而不是給予額外的壓力和要求。這些建議不僅對憂鬱症患者有幫助,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關心和支持身邊的人。

 

如何走出憂鬱

 

在《憂鬱的力量》中,泉谷閒示院長提供了幾個實用的建議,說明了憂鬱症患者如何走出憂鬱。以下是書中的一些例子:


例子1:接受晝夜顛倒

泉谷院長提到,晝夜顛倒是憂鬱症患者常見的現象,也可以視為一種心理保護機制。有一位患者在居家療養時申請了大量的安眠藥,因為他晚上睡不著,白天也沒精神,擔心這樣下去無法重返職場。泉谷建議,患者不必強行糾正作息,因為白天醒來會感覺到外在世界的忙碌運轉,這會強化患者與社會脫節的感受,引發不安和自責。在寧靜的夜裡獨處,反而有助於心理能量的恢復。


例子2:放棄堅持做完事情的執念

泉谷院長提到,許多憂鬱症患者在無謂的堅持中耗盡了心力,喪失了自主的世界感受和判斷。要恢復身心的活力,首先需要破除對盲目堅持的崇拜。患者應遵循內心的感受,在想停下來的地方停下來,這種鬆弛的態度對康復十分重要。


例子3:不要急於回歸從前的生活

泉谷院長見過許多患者迫於經濟壓力或對自我的要求,剛開始療養就想著復工。然而,他們的樂觀預想往往落空,憂鬱症復發,身心俱疲。泉谷解釋,憂鬱症的康復不是簡單地回到以前的狀態,而是創造性地改變生活方式,讓頭腦不再過度緊張,從而保持頭腦與身心間通道的開放。

這些建議強調了理解和尊重身心的感受,並且提供了實際的應對策略。透過接受晝夜顛倒、放棄堅持做完事情的執念以及不急於回歸從前的生活,憂鬱症患者可以逐漸走出憂鬱,恢復身心的健康。希望這些例子和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

 

結語

 

泉谷閒示是日本知名的精神心理醫師。他基於數十年的臨床經驗,總結了一套有關憂鬱症的簡潔、實用理論。在他看來,一個人可以大體上分為頭腦、內心和身體三個部分,其中,頭腦負責理性的分析和決策,內心指代我們的情緒和慾望,而身體擁有基本的直覺反應。憂鬱症的本質,就是頭腦過度專制引起了內心和身體的罷工

頭腦關注的是“應有的自己”,總是為未來擔憂,以社會的價值為標準,試圖讓我們活出期待被他人看到的樣子。而內心和身體則組成了“實際的自己”,需要極其費力才能勉強達到頭腦繪製的自我形象。基於這套理論,我們在與憂鬱症患者相處時不應給予鼓勵,也不要勸其外出,或是告訴他們不要逃避。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們的選擇,給予充分的時間和不受打擾的空間。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電子書 《關於幸福的50本書:人生指南 【試讀版】》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avatar-img
178會員
153內容數
114.1.25 更新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2025年將沙龍分成7個區 自我成長區 職場區 商業區 親子教育區 情感區 健康區 閱讀寫作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金句:「莫因渴望你沒有的,而錯過你已擁有的;你現在擁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比鳩魯 首先,幸福快樂的人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持久和平靜的幸福,另一種是直接和狂放的快感。然而,不論哪一種快樂,我們都希望它是真實發生的,而不是人為操控的,因此人造快樂無法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金句: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本書的核心重點之一是意義療法。弗蘭克認為,幫助精神崩潰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是戰勝痛苦的關鍵。這種療法強調,即使在極端環境下,人們也能透過發現生命的意義,找到內在的精神力量,並由此轉化痛苦,使生活變得有意義。
針對高敏感人士的特質(深度思考、易受刺激、共感能力強、對細節感知能力強)提出了應對策略。文章詳細闡述如何運用這些特質,例如透過創作(寫作、繪畫、音樂等)將思考轉化為輸出,選擇適合的工作(職涯規劃師、人生教練等),以及學會保護自身能量場等。文章最後鼓勵高敏感人士接納自我,發揚優勢,在現代社會找到幸福。
金句:如果把「堅持」這件事本身也變成一種習慣,那麼無論什麼習慣都可以培養了。 本書,旨在解決人們在習慣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特別是堅持不下去的問題。作者詳細介紹了習慣培養中的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幫助讀者了解如何克服習慣引力,進而更容易地養成新的習慣。
奧贊·瓦羅爾的《為自己思考》探討如何透過自主選擇和創造性思維保持終身成長,並強調剔除成見、謹慎攝取資訊以及運用「第一原理」的重要性。文章闡述瞭如何辨識並克服來自身份、信念和所屬部族的成見,避免被情緒化的資訊所影響,並透過找到自身「第一原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終達成終身成長的目標。
金句:「莫因渴望你沒有的,而錯過你已擁有的;你現在擁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伊比鳩魯 首先,幸福快樂的人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持久和平靜的幸福,另一種是直接和狂放的快感。然而,不論哪一種快樂,我們都希望它是真實發生的,而不是人為操控的,因此人造快樂無法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金句: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本書的核心重點之一是意義療法。弗蘭克認為,幫助精神崩潰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是戰勝痛苦的關鍵。這種療法強調,即使在極端環境下,人們也能透過發現生命的意義,找到內在的精神力量,並由此轉化痛苦,使生活變得有意義。
針對高敏感人士的特質(深度思考、易受刺激、共感能力強、對細節感知能力強)提出了應對策略。文章詳細闡述如何運用這些特質,例如透過創作(寫作、繪畫、音樂等)將思考轉化為輸出,選擇適合的工作(職涯規劃師、人生教練等),以及學會保護自身能量場等。文章最後鼓勵高敏感人士接納自我,發揚優勢,在現代社會找到幸福。
金句:如果把「堅持」這件事本身也變成一種習慣,那麼無論什麼習慣都可以培養了。 本書,旨在解決人們在習慣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特別是堅持不下去的問題。作者詳細介紹了習慣培養中的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幫助讀者了解如何克服習慣引力,進而更容易地養成新的習慣。
奧贊·瓦羅爾的《為自己思考》探討如何透過自主選擇和創造性思維保持終身成長,並強調剔除成見、謹慎攝取資訊以及運用「第一原理」的重要性。文章闡述瞭如何辨識並克服來自身份、信念和所屬部族的成見,避免被情緒化的資訊所影響,並透過找到自身「第一原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終達成終身成長的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如果你覺察到自己有憂鬱情緒,這可能意味著你有比較敏銳的情緒感受力,並願意接受新狀態,那或許你可以尋求心理治療所的幫助。無論如何,重新檢視憂鬱症的原因都會讓你從中獲得新的體驗跟經驗。
不管憂鬱、躁鬱或者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是更嚴重的精神官能失調症,都不會像盲腸炎牙齒痛這麼急迫,但是它會在你的人生中,長時間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OK,guys. 你們殷殷期盼的文章來了。 「警告:此文章不適合沒有想要改變的人閱讀,不過要讀也不是不行(蛤);本文章毫無科學、理性、務實,僅為個人觀點及方法分享,有任何進一步需求請洽專業人士協助。本人不保證以下方法皆適用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躁鬱症的情緒起起伏伏,一下子心情好一下子又反常,身為患病之人,實在痛苦。無盡的累、疲乏總讓人不想做事、昏昏欲睡,這段無解的低落期,該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如果你覺察到自己有憂鬱情緒,這可能意味著你有比較敏銳的情緒感受力,並願意接受新狀態,那或許你可以尋求心理治療所的幫助。無論如何,重新檢視憂鬱症的原因都會讓你從中獲得新的體驗跟經驗。
不管憂鬱、躁鬱或者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是更嚴重的精神官能失調症,都不會像盲腸炎牙齒痛這麼急迫,但是它會在你的人生中,長時間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
現代人之所以有憂鬱症,主要成因為工作和身心的壓力大,無法有效紓解情緒,所以憂鬱症為現代之文明病。   我經歷了大約10多年的憂鬱症,也去看過身心科,憂鬱症容易因為天氣因素影響到心情,當下雨天的時候,很容易會引起憂鬱的情緒,容易使人快樂不起來,影響到身心的健康,當發病時會感到孤單和無助,需要有人理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OK,guys. 你們殷殷期盼的文章來了。 「警告:此文章不適合沒有想要改變的人閱讀,不過要讀也不是不行(蛤);本文章毫無科學、理性、務實,僅為個人觀點及方法分享,有任何進一步需求請洽專業人士協助。本人不保證以下方法皆適用於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