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過度的靈魂,如何找到平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一直都很喜歡那個沒有情緒的自己。

看著眼前的一切,觀察著,研究著,等待最適當的時機再行動。

但這個社會,似乎不是這樣運轉的。

當有人在你面前哭泣,你必須同理他;

當有人在你面前發怒,你必須與他爭論;

當你選擇保持平靜,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冷酷無情。


平靜,真的錯了嗎?

小時候,我經歷過一場成年人的嚴重爭吵。

那是在一次父親的員工聚餐上,大家本來只是喝酒閒聊,氣氛輕鬆。可隨著酒精在血液裡發酵,原本的家常話題逐漸變質,變成不滿的發洩,甚至是壓抑許久的怒火。最後,一句不合適的話,成了點燃導火線的火花。

下一秒,兩個男人拳腳相向。

家人和其他同事急著將他們拉開,混亂的空間裡充斥著怒吼、推擠、杯盤碰撞的聲音,整個場面失控不已。

而我的父親,也仍然無法冷靜下來。

12 歲的我,站在騷動的邊緣,看著這一切。

我沒有哭鬧,也沒有跟著大人們拉扯。

我只是默默地走向爸爸的辦公桌,拿起一個馬克杯,裝了一些溫熱的水。然後,我從混亂的人群中穿過,走向那個仍然憤怒的男人。

「爸,要不要喝點水?坐下來休息一下。」我對他說。

這時,媽媽的怒氣突然轉向了我。

「妳剛剛跑去哪裡?!怎麼不幫忙拉著你爸,還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

我沒有回答。

我也很害怕。

可是一個喝醉了的人,真的能因為拉扯而平靜下來嗎?這麼多人已經在試圖控制局面了,我還能做什麼?

這個問題,在我心裡留了很久很久——

「我是冷血嗎?」

「我真的不在乎嗎?」

「還是,我只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去面對?」


這個社會,期待我們表演情緒

長大後,我發現這樣的情境不只存在於童年的回憶裡,而是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社會對情緒的期待很高,

它希望我們在特定時刻表現出「適當的情緒」,

它希望我們提供滿滿的「情緒價值」,

讓別人覺得——「這樣才是對的反應。」

但,為什麼我們「必須」表現出來?

當我選擇不掉入情緒的漩渦時,為什麼人們會認為我沒有溫度?


冷靜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溫柔

冷靜,不代表沒有感覺,而是學會不被情緒操控。

冷靜,不代表不理解,而是選擇用更清晰的方式應對。

有些人習慣在情緒裡與人共鳴,而有些人,則選擇在情緒之外保持平衡。

兩者都沒有錯,錯的只是社會對「正確情緒表達」的刻板期待。

我們可以選擇提供情緒價值,也可以選擇細細感受其中,然後用溫柔而真誠的話語回應對方。


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不迎合、不解釋,學會自我接納

「我是這樣的人,這樣也很好。」這句話,並不是冷漠的藉口,而是一種內心的安定。

學習在共情與自我保護之間找到平衡

  • 允許自己感受他人的情緒,但設定心理界限。
  • 不因外界期待而壓抑自己真實的反應。

「我願意理解別人的痛苦,但不代表我要把那份痛苦背負在自己身上。」


我們能否用不同的方式溫柔?

倘若當你看到一個選擇沉默或冷靜的人,

或許你可以問問自己——

他真的無情,還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不被情緒淹沒?

他真的冷酷,還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與世界溫柔地連結?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存在於兩個緩坡之間的空隙,那是一個既不屬於高處也不屬於低谷的靈魂棲息地;也是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柔坡之間 的其他內容
「拜託不要聊到我,但這麼安靜好尷尬……」 轟—— 彷彿為了打破那尷尬的沉默,有人突然丟出一句話,話題又被強行拉回到那些已經被討論過千百次的內容。那聲音的頻率再次響起,像是一種逃避,讓我們免於直視那份靜默背後的不安。
「我身體沒力氣了……」——這是阿嬤臨走前的最後一句話。 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 即使靈魂想留下,這副有限的軀殼卻終究無法跟上。
「拜託不要聊到我,但這麼安靜好尷尬……」 轟—— 彷彿為了打破那尷尬的沉默,有人突然丟出一句話,話題又被強行拉回到那些已經被討論過千百次的內容。那聲音的頻率再次響起,像是一種逃避,讓我們免於直視那份靜默背後的不安。
「我身體沒力氣了……」——這是阿嬤臨走前的最後一句話。 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 即使靈魂想留下,這副有限的軀殼卻終究無法跟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一個人情緒穩定的背後,是實力,也是格局。沈默中蘊含著深思,冷靜中展現出內涵。生活中的瑣碎不堆積成山,紛爭裡的煩惱不困擾內心。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顆平靜而堅定的心。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過度的壓抑任何一種情緒 都是不健康的 事情的好壞也ㄧ樣 只想要好事發生 卻無法接受壞事的來臨 這種得與失的執著過強 也很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事物本身並沒有單一的好或壞 現在只需此刻的經歷 未來會怎麼樣的收穫 還是取決於今後的行動與努力 自由自在地活著 柔軟謙虛 並且保持自我
Thumbnail
平靜與情緒之間,有種奇妙的平衡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一個人情緒穩定的背後,是實力,也是格局。沈默中蘊含著深思,冷靜中展現出內涵。生活中的瑣碎不堆積成山,紛爭裡的煩惱不困擾內心。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顆平靜而堅定的心。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過度的壓抑任何一種情緒 都是不健康的 事情的好壞也ㄧ樣 只想要好事發生 卻無法接受壞事的來臨 這種得與失的執著過強 也很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事物本身並沒有單一的好或壞 現在只需此刻的經歷 未來會怎麼樣的收穫 還是取決於今後的行動與努力 自由自在地活著 柔軟謙虛 並且保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