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沒在讀書。只有翻書。高效閱讀的 8 大技巧,你要不要試試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談閱讀之前,想問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 出版社編輯都超會起「書名」的。如果說一本書的濃縮是書摘,那「書名」就真的是一本書最菁華的一句話了。而如果「那句話」都不足以引起你的興致,無論專家、旁人再怎麼推薦,你都毋須優先去看。

我現在大腦閃過幾本書名起得很好的書,包括:《逆思維》、《我可能錯了》、《原子習慣》、《最後吃,才是真領導》、《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無限賽局》、《底層邏輯》、《Airbnb 教我懂得人生是一場分享》、《說出影響力》、《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內在成就: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Netflix 零規則》、《真誠, 就是你的影響力: 一開口就收服人心的5個雙贏溝通準則》。


raw-image


有時候,我們只是差一個思維的點醒,甚至看完書名,就能深受啟發:「對欸,我可能錯了,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成為你真正想成為的人,培養原子習慣,運用底層邏輯,提醒自己逆思維,讓真誠作為我們的影響力,就能活出無限賽局。」


但你也許好奇,上述 14 本書,你看過幾本?答案是一半 – 7 本。

閱讀,有在我人生起到甚麼關鍵作用嗎?與其說是「閱讀」本身,不如說是我加做的 2 個動作 - 「打書摘」和「節金句」

我大學就讀新聞系,從大一到大三都在混吃等死、打球鍛鍊,發覺身旁同學對於未來都很有規劃,只有我渾渾噩噩。思考後,我決定報考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卻發覺為時已晚。啃著大量生澀的傳播理論與新聞學時,我突發奇想用「打書摘」和「節金句」這兩個技巧協助自己反覆記憶、建立觀點、創造寫申論題時的差異化。


跟補習班的答題公式相比,我每一題的申論題都採用「金句」模板 – 開頭、中段跟結尾都有金句 / 名言,其後再衍伸出自己的論點,而且為了做出觀點上的差異化,我不只讀傳播跟新聞書,也大量涉獵了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且同樣也老老實實地「打書摘」和「節金句」,最終考上了錄取率僅有 3% 多的政大新聞研究所。


————— 正片開始 ʕ·͡ˑ·ཻʔ♥︎ ————

 

在跟妳分享我的高效閱讀法前,我想先跟你分享「為何而戰」,即我為何要這樣閱讀。從「以終為始」的角度,畢業後,不需要考試了,我們閱讀會用在哪些「關鍵時刻」:


▍ 你參加一個社交場合,那個你很想認識的文青突然問你:「最近有讀了哪本書?」

 

▍ 你參加一場讀書會,結束了當週選書的討論,主持人問大家:「(除了本週選書外,)大家最近有讀了哪本書?」

 

▍ 你參加一場面試,面試官問你:「最近有讀了哪本書?」

 

因為出社會後,大人的世界變得很不一樣。

 

▍ 與其讀一百本書卻分享不出甚麼觀點,不如讀 10 本書但能頭頭是道地輸出;

 

▍ 與其把 10 本書翻爛,不如讀 1 本書讀得滾瓜爛熟;

 

▍ 與其把 1 本書讀得滾瓜爛熟,不如想想要怎麼說書說 10 分鐘;

 

▍ 為了說書說 10 分鐘,你其實只需要做到「速翻書」、「打書摘」和「節金句」這三件事即可。

 

因此,秉持著輸出重於輸入的剛性原則,我的閱讀系統是 –

 

✅ 看書不如翻書,最多不會花 20 分鐘

 

無論是名家或小卒,無論是厚重或輕薄,都先一頁一頁「翻閱」。

 

✅ 在章節頁、大標、段標、每章摘要、表格、斜體字、粗黑字等駐足,那些是作者跟編輯的心意,千萬不要忽視

 

✅ 翻閱的過程中,遇到「值得」或「受啟發」的部分,貼上便籤

 

✅ 重點來了,請一字一字打下「書摘」以及摘錄「金句」,最多應該 40 分鐘可結束

 

綜合以上翻書所需的 20 分鐘,理解完整本書的菁華,約莫需要 60 分鐘。重點是「打書摘」以及「摘金句」的這個輸出動作,讓你又複習了一次重點。記住,為了要將整套流程變簡單,只是打書摘,你毋須提出評價。


舉例而言,以下是我翻完《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著)後做的書摘,共有 11 點:

 

▍ 別人幫忙你前,你是值得被幫忙的對象嗎?(《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平野敦士卡爾,劉宸瑀、高詹燦譯,台北市:遠流出版,2019,頁 005)?

 

▍ 認識獵人頭顧問、中高階主管、跨產業的關鍵人物,都屬人脈中的弱連結,可從中找出提升自己的力量,透過差異化與聚焦,增加個人在實際場合中的出席率,重視每個實際會面的場合,甚至反覆固定出席,都有機會增強弱連結(頁 008)。

 

▍ 重要的是去建立以下這種人脈:

可以互相抱持信賴關係、可以一同推進工作、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託付給對方,而且會有自己認識的人介紹這個人。這是「雙方都得益的合作關係。」(頁 51)。

 

▍ 你評價別人時,別人也在評價你(頁 51)。

 

▍ 平常不怎麼聯繫的人,在你轉職時提供的情報,遠比熟人提供的有用(頁 78 )。

 

▍ 美國某項研究的結果指出:

「個人網絡內含有大量遠方友人的管理階層,其晉升的速度快。」就算在同一家公司,不同職位、不同職業、相異人種 / 性別 / 學歷的人......這些人擁有與自己「不一樣」的特質,在跟自己日常生活環境不一樣的地方,做著不一樣的工作。重視自己與這類人之間的「管理階層」,升遷速度會更快(頁 89 )。

 

▍ 好來好去,不留殘跡。珍惜與過去所有遇到過的人的羈絆(頁 93 )。

 

▍ 建立商業人脈網時,必須有意識地避免形成「無尺度網路」,時時刻刻記得要多跟與自己不同、有多樣思想的人交流。多元,才會誕生新的變革。

 

▍ 擁有低重疊率的人脈網,有更多機會去取得別人無法拿到的資訊,從而立足於優勢地位。進一步說,人脈網的重點是「質重於量」(頁 155)。

 

▍ 只要開始習慣為兩個人相互引薦,接下來就能嘗試 5-7 人左右,有主題性的聚會。藉由在一個空間召集很多人,你就能從「橋梁」進化到「樞紐」,又或是莊家(「平台」)(頁 159-160)。

 

▍ 「咖哩拉麵法則」:

研究咖哩的專家很多,研究拉麵的專家也很多,但研究咖哩拉麵的專家卻很稀少,

這是「差異化 x 聚焦」的策略。接下來,還能在咖哩拉麵的基礎上加上燒肉、水餃、烏龍麵、蕎麥麵等,進一步差異化(頁 195 )。


補充說明,可以的話,最好在電腦裡分門別類管理,方便日後查找資料。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 一本書、一期雜誌、一篇網路文章只要獲得一個價值,就已圓滿


我在《商業周刊第 1701 期「特斯拉超越豐田的秘密」,2022.6.22~6.28》,只帶走 P. 16 〔別先忙著「變更好」〕這篇文章,關於第一性 ( First Principle ) 原理的論述:

Elon Musk 信奉的第一性 ( First Principle ) 原理很有意思: 「每個系統中必定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

這個原理教會馬斯克,遇到事情先從最基本的事實思考與推理,別輕易買單大家已有的假設。

打個比方,以電動車用的電池為例,當初所有人都認為電動車不可行,是因為電池單價太高,但馬斯克回歸基本題: 「組成電池的硬成本為何?」 結果發現,當時電池的成本大概是 600 美元 / 千瓦,然而,若把組成它的原料如鐵、鎳、鋁再分開計算,原料單價不到十分之一,可見在組成它的過程中,耗費太多成本。 於是,更有意義的課題出現了: 「如何減少因為組成而花費的成本?」現在,特斯拉成為全世界最能提升電池效率的公司。

「我們運用『第一性 ( First Principle ) 原理』,而非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這很重要。我們總是傾向去跟別人比較,比較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沒有回到原點,被現有套路干擾,就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例如,當團隊跟我討論:「如何能做得比對手更好時?」

更重要的是去想:讀者真正不變的「硬需求」是?現在是哪些阻礙,讓他們無法被滿足? 抽絲剝繭後,才發現,有些事「優化」也沒意義,忙著「變更好」不是重點,反倒應該實驗一些新路徑。


又如《隱藏的邏輯 – 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布侃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07》一本書,我只摘要了以下 3 點:

  1. 任何有駕駛經驗的人,都碰過在高速公路上毫無理由的塞車。你跟著前面的小烏龜,在車陣裡緩行了三十分鐘,拼命睜大眼睛想看發生了什麼事,前方為何塞車。但一路上沒有事故、沒有車拋錨、沒有道路養護施工。沒多久,塞車忽然消失,車子又恢復原先的行進速度。英美交通專家稱此為「幽靈塞車」- 當路上車輛過多就會發生,這是一種車多了就會發生的「模式」。當車子越來越多,車距越來越短,終會到達某個臨界點,讓駕駛人的反射行為無法處理,這時候,只要有任何一個駕駛人踩了煞車、慢下來,就會使得更多車同時慢下來。當慢下來的車子愈多,集體龜速模式發生,交通堵塞也隨之發生(《隱藏的邏輯 – 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布侃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07,頁 23》。
  2. 鑽石之所以閃閃發亮,並不是因為組成鑽石的碳原子都亮晶晶的,而是因為碳原子以特殊方式排列在一起。個體單元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組織在一起後形成的「結構」或「模式」。人也一樣。議題可牽涉到財富、權力、政治、種族隔離、一窩蜂的流行、暴動、金融市場崩潰等(《隱藏的邏輯,頁 41》。
  3. 經濟學家發現,「框定」或「呈現」一個問題或情況的方式,會顯著影響人們的處理方式。如果病人聽到醫師說,某項危險的手術「有 90% 成功的機率」,而非「有 10% 的失敗機率」,那麼病人會比較願意接受這項手術。不同的框定方式,也會讓你對同一筆錢的價值,有不同判斷。假設你去買一片價值 15 美元的 CD,但店員告訴你,在兩分鐘路程外的另一家分店正在大減價,同一張 CD 會便宜五元,很多人會決定走兩分鐘,省五元。但研究顯示,若商品換成價值 125 美元的皮夾克時,同樣的這些人就很懶得為省這五元,跑到另一家分店。從理性觀點而言,五元就是五元,然而,我們的邏輯卻判斷某種情形下的五元比較值錢。這當然是非理性的,但這就是「人性」(《隱藏的邏輯 – 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頁 86-87》。

 

✅ 連書都沒時間翻,何不閱讀書評或書摘?甚至,替書摘做摘要?

 

我推薦瓦基|閱讀前哨站 <wakichuang@readingoutpost.com> 電子報,歡迎大家訂閱。為了確定自己順利內化並加深印象,我會替書摘做摘要,對不起,似乎有點走火入魔了,對吧?舉例如下:

 

書摘的摘要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讀後心得:愈淡泊愈美好的四個感觸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禪練習]

 

▍現代人被訓練成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源自於

 

第一,社會文化。東方文化,期待我們符合父母、老師跟社會的期望,使得我們在面對各種事情的時候,經常感到壓力很重,因此被迫做出反應。

 

第二,成長背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被要求對細節加以關注,或是在犯錯時受到嚴厲的批評,我們可能會發展出「過度」在意每件事情的傾向。

 

第三,資訊爆炸。社群媒體帶來的海量資訊,讓我們接受「每件事」,大家都在談論某件事情或某個新聞時,不知道就好像很落伍,也使得我們發展出「過度」在意或吸收每件事情的傾向。

 

「過度關注」會造成「過度反應」。

 

▍醫師 Peter Attia 說過:「如果我們真的在乎某些人或某些事,哪怕為數不多,也會發展出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關係。隨著年紀增長,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私人生活中,無意義的人際關係會變得愈來愈令人受不了。所以,應該把力氣放在和別人百分百的真誠互動上。」

 

我們要學會拒絕,和自己在乎的事情建立關聯,貢獻給那些我們在乎的「少數」;而不是為了迎合,服務那些我們必須費盡心力、強迫改變自己才能迎合的「多數」。

 

我們寧可冷酷無情也不要假裝在乎,別對每個臉色都有反應。

 

▍把反應保留給少數但重要的事

 

心理學的「認知負荷」理論顯示,人類的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當我們同時處理太多任務的時候,會導致認知負荷太過沉重,導致效率變低、錯誤變多、決策能力變得更差。神經科學則顯示,大腦每一次對外界刺激要產生反應,都必須消耗能量,太過頻繁的反應會導致認知疲勞,降低專注力和判斷力。

 

✅ 閱讀不一定要看書,追粉絲頁或聽 Podcast 也是一種閱讀

 

大量訂閱各式雜誌、多多追蹤多元的粉絲專頁、部落客、乃至於追劇、看電影等,進而做摘要然後練習想一遍,並轉換成自己的觀點。目前我按讚的粉絲專頁包括:了概Liaoguy ─5分鐘看懂重要事件、知識家、大人學、英文名人名言佳句 每日一句、EVERYDAY OBJECT、 BBC 中文網(繁體)、Simon Sinek、 Wisdom Bread 智慧麵包、龍應台 - Lung Yingtai、Ads of the World、孫治華、怡慧老師~我們「愛讀書」、羅鈞鴻/小虎老師、盧建彰 Kurt、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Chris的FIREman人生&投資日誌等。


✅ 不要買書,不要花太多錢,從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吸收免費的知識開始吧


承上一點,這邊隱含的概念其實是,不要花太多錢,而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吸收免費的知識,可以去圖書館借書、跟親朋好友換書,更何況,這裡還沒談到 Youtube 這個寶藏呢。不是吝嗇,而是讓閱讀這件事情阻力愈低愈好,「免錢」就是降低阻抗的方式之一。我買每一本書前都會想很久,無非是想確認是否是真的想收藏。因為,工具類型的書頂多看個一、兩次,買來佔書架空間,我只有想收藏的書、風評一面正的才買。


——————— 總結 ʕ·͡ˑ·ཻʔ♥︎ ——————

 

總結而言,秉持著輸出重於輸入的剛性原則,我的 8 個高效閱讀的技巧是 –

 

✅ 看書不如翻書,最多不會花 20 分鐘

✅ 在章節頁、大標、段標、每章摘要、表格、斜體字、粗黑字等駐足,那些是作者跟編輯的心意,千萬不要忽視

✅ 翻閱的過程中,遇到「值得」或「受啟發」的部分,貼上便籤

✅ 重點來了,請一字一字打下「書摘」以及摘錄「金句」,最多應該 40 分鐘可結束

✅ 一本書、一期雜誌、一篇網路文章只要獲得一個價值,就已圓滿

✅ 連書都沒時間翻,何不閱讀書評或書摘?甚至,替書摘做摘要?

✅ 閱讀不一定要看書,追粉絲頁或聽 Podcast 也是一種閱讀

✅ 不要買書,不要花太多錢,從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吸收免費的知識開始吧



——————— 結語 ʕ·͡ˑ·ཻʔ♥︎ ——————

 

在網上看到一段故事 –

有人問:「我們這一生的目的是什麼?」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學習跟自己自在的相處。」


▍ 因為翻書很快,所以無壓;

▍ 因為無壓讀書,所以自在;

▍ 因為翻完書還能「打書摘」和「節金句」,感覺有收束,所以舒服。


如果我們這一生的目的之一,是學習跟自己自在的相處,那「閱讀」可能是極佳的媒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lvis Lin的沙龍
99會員
272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Elvis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每一份工作起碼做 5 年 ▍第一份工作跟此時此刻看起來有點餘裕的他,之前曾有 8 年每天平均工作 11 個小時,週工時 60 小時 ▍換到全新產業時不刻意求高薪 ▍重視結果,無所不用其極 ▍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永遠主動回報 ▍不讓老闆擔心 ▍練習站在老闆以及老闆的老闆的角度想事情
2025/04/28
▍每一份工作起碼做 5 年 ▍第一份工作跟此時此刻看起來有點餘裕的他,之前曾有 8 年每天平均工作 11 個小時,週工時 60 小時 ▍換到全新產業時不刻意求高薪 ▍重視結果,無所不用其極 ▍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永遠主動回報 ▍不讓老闆擔心 ▍練習站在老闆以及老闆的老闆的角度想事情
2025/04/14
Gradatim Ferociter.   [拉丁文]擺脫羈絆,循序漸進,勇往直前。 頁 204 亞馬遜的指導原則: 「只要不斷向前,就算目標看起來遙不可及,終有達成的一天。挫折只是短暫的,如果有人唱衰,別理他們就是了。」 頁 205
2025/04/14
Gradatim Ferociter.   [拉丁文]擺脫羈絆,循序漸進,勇往直前。 頁 204 亞馬遜的指導原則: 「只要不斷向前,就算目標看起來遙不可及,終有達成的一天。挫折只是短暫的,如果有人唱衰,別理他們就是了。」 頁 205
2025/04/10
✅ 同事 F 提出他參加「雪坊優格 x Garmin Run」的異業合作跑步活動,仔細討論下,才發現「雪坊優格」也許可以當作我們下一檔活動合作的對象; ✅ 對於同事 A 而言,「成就感」是工作上最重要的原動力,沒有之一; ✅ 先前困擾同事 B 的舊戀情干擾,漸漸弭除; ...............
Thumbnail
2025/04/10
✅ 同事 F 提出他參加「雪坊優格 x Garmin Run」的異業合作跑步活動,仔細討論下,才發現「雪坊優格」也許可以當作我們下一檔活動合作的對象; ✅ 對於同事 A 而言,「成就感」是工作上最重要的原動力,沒有之一; ✅ 先前困擾同事 B 的舊戀情干擾,漸漸弭除;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談閱讀之前,想問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 出版社編輯都超會起「書名」的。如果說一本書的濃縮是書摘,那「書名」就真的是一本書最菁華的一句話了。而如果「那句話」都不足以引起你的興致,無論專家、旁人再怎麼推薦,你都毋須優先去看。我現在大腦閃過幾本書名起得很好的書,包括:《逆思維》、《我可能錯了》、《原子..
Thumbnail
談閱讀之前,想問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 出版社編輯都超會起「書名」的。如果說一本書的濃縮是書摘,那「書名」就真的是一本書最菁華的一句話了。而如果「那句話」都不足以引起你的興致,無論專家、旁人再怎麼推薦,你都毋須優先去看。我現在大腦閃過幾本書名起得很好的書,包括:《逆思維》、《我可能錯了》、《原子..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你有選書困難症嗎?不瞞你說,我有! 我經常看到很多推薦好書,也喜歡逛書店、圖書館,但總是選不了要看那本書,又怕浪費時間閱讀一些對我沒有用處的書本。最近上了一門有關閱讀和輸出的課程,學到了一個5分鐘就能了解一本書的方法,想跟你們分享,你們也可以立刻試試看!
Thumbnail
你有選書困難症嗎?不瞞你說,我有! 我經常看到很多推薦好書,也喜歡逛書店、圖書館,但總是選不了要看那本書,又怕浪費時間閱讀一些對我沒有用處的書本。最近上了一門有關閱讀和輸出的課程,學到了一個5分鐘就能了解一本書的方法,想跟你們分享,你們也可以立刻試試看!
Thumbnail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Thumbnail
這段時間意識到自己想讀的東西很多,但時間常常太少,於是刻意研究了一些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來提升自己的閱讀效率。在這之中,《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發。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約莫一個月前,我開始參加了人生第一場讀書會,每週都會分享一本書, 也可以聽聽別人怎麼說。 有一次被問到「大家都怎麼閱讀」 我覺得是很棒的問題~ 當然,如何閱讀這件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我也嘗試過許多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閱讀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同時看很多本書】 自從用了電子書閱讀器,看書時間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看關於「閱讀法」的書籍,即便在此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閱讀法相關書籍出版,但身為一個精讀與嗜讀者,我的閱讀目的一直很明確,我不只是要從書中獲取實用的資訊而已,而是想要去體會作者優美的文筆與敘事方式,所以一直以來我是單純以封面設計、作者、書名來挑書,至於書籍簡介及目錄則是幾乎不看,就像
Thumbnail
各位讀者們,請問你們讀過的書都還記得裡面的重點還有小故事甚至是讀完之後的心得感想嗎? 如果各位的回答是 忘記了,那代表你根本沒有讀懂一本書! 那如果沒有讀懂一本書,你知道會損失甚麼嗎? 你的損失可大了!!! 來來來,讓我趕緊說給你聽 等下看完舉例 就馬上去翻來看看這類型的書,你就能更快速的讀懂一本書
Thumbnail
各位讀者們,請問你們讀過的書都還記得裡面的重點還有小故事甚至是讀完之後的心得感想嗎? 如果各位的回答是 忘記了,那代表你根本沒有讀懂一本書! 那如果沒有讀懂一本書,你知道會損失甚麼嗎? 你的損失可大了!!! 來來來,讓我趕緊說給你聽 等下看完舉例 就馬上去翻來看看這類型的書,你就能更快速的讀懂一本書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書的價值,會隨著你當下的心情和目的改變。你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動吸收知識。—p.126 在我尚未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時,雖然很喜歡買書,但看書的速度很慢。不是容易分心,否則就是抓不到重點,看過的書總是過目即忘。 以下我將會介紹書中「三次閱讀法」的概念,與建立閱讀習慣的六個要點。
Thumbnail
看這本書前,一樣提出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目的,也能讓有同樣疑問的朋友,能在看了西恩的書摘與書評後,決定要不要進一步閱讀。 💡「如何更有效率閱讀?」 💡「如何濃縮書本內容?」 💡「如何將書本內容化為己用?」 看這本書前,原本是帶這三個問題尋求解答,不過其實作者對於濃縮書本精華,變成「5分鐘讀懂
Thumbnail
看這本書前,一樣提出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目的,也能讓有同樣疑問的朋友,能在看了西恩的書摘與書評後,決定要不要進一步閱讀。 💡「如何更有效率閱讀?」 💡「如何濃縮書本內容?」 💡「如何將書本內容化為己用?」 看這本書前,原本是帶這三個問題尋求解答,不過其實作者對於濃縮書本精華,變成「5分鐘讀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