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轉職讓人這麼挫折?我們可能忽略了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過去半年,我遇到不少轉職者,過程中經常面臨挑戰與期望落差,甚至質疑決定是否正確。

而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不少轉職者其實沿用了傳統求職的思維,而忽略了轉職的特殊性,導致預期與實際情況出現落差,進而感到挫折與懷疑。

轉職其實不像是換跑道,更像從跑步改成游泳,雖然都屬於運動,但技術、節奏、訓練方式完全不同。

以下將分享轉職常見的迷思,以及可採取的對應做法,希望協助正在或是考慮轉職的人們,能釐清狀況,逐步前進。


轉職的常見迷思

在和許多轉職者對話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的困難與迷思其實有些共同點,以下是簡要彙整:

  • [1] 以為轉職是短跑,但其實是馬拉松:有人預期三到六個月內轉職成功,但當 offer 遲遲未到手,便開始自我懷疑。
  • [2] 查資料、問朋友就夠用?其實資訊拼圖不完整:有人看網路文章、問朋友後,覺得準備充足,但開始求職後才發現:經驗不適用、成功案例沒提失敗與挫折、對職位/產業運作仍不清楚。
  • [3] 以為學了新技能就有機會拿到新職位,但忽略了技能的應用場景:許多人為了轉職,去學習新技能,但學完以後仍然找不到機會。


如何應對轉職迷思

關於上述的常見迷思,以下是分別的拆解與對應方式:

  • [1] 以為轉職是短跑,但其實是馬拉松:實際上轉職比一般求職更複雜,因為這不只是「找到下一份工作」,而是要去「適應一個全新的職業角色,並讓自己在這個新的領域站穩」。這代表著:我們可能需要額外的技能準備,要重新適應新職位/產業的工作模式、遊戲規則,以及建立新的職場人脈與信任關係。因此:
      • 轉職需要投入的時間往往比想像中更長,而不會是三到六個月內一定要成功。
      • 我們會需要調整對於成功轉職的定義:從「拿到新工作」調整為「拿到新工作,並能適應,找到成長方向」,不只是關注「怎麼進去」,而是「進去後要如何發展」。
      • 把轉職計畫分階段行動:短期(3-6 個月)建立核心能力,中期(6-12 個月)深耕學習,長期(1-2 年)拓展機會。
      • 提前測試適應度:在現職內部尋找相關專案或機會,降低轉職風險。


  • [2] 查資料、問朋友就夠用?其實資訊拼圖不完整:由於資訊來源單一,容易產生偏誤,例如只問少數朋友(經驗未必具代表性),或僅依賴網路文章(缺乏內部視角)。若資訊零散無結構,容易誤判方向,導致無效行動。因此:
      • 透過不同管道的收集、整理資訊,去交叉比對不同來源的觀點(像是:內部員工 vs. 產業趨勢報告 vs. 專業社群)。
      • 透過數個 Coffee Chat 來獲得「產業內部/該職位的真實狀況」,而不只是網路上的概括描述。
      • 嘗試自己講出該職位/產業的運作模式,看看是否能完整解釋,而不只有零散的資訊。


  • [3] 以為學了新技能就有機會拿到新職位,但忽略了技能的應用場景:實際上學會新技能不等於具備競爭力。關鍵不是「我們會什麼」,而是「我們怎麼應用這個技能解決問題/創造價值」,舉例來說:學 Python 不只是學語法、分析數據、做成報表,而是這些做完之後,具體釐清、解決了哪些商業需求。因此:
    • 在學習新技能時就帶入實際專案,確保自己能在產業真實場景中運用這些技能。如果沒有實戰的環境或機會,可以透過 side project, 副業、接案、專案合作等方式來磨練與累積應用的場景與經驗。
    • 準備履歷或面試時,不是只提到「我會這個技能」,而是「我用這個技能做過 A、B、C,並帶來什麼成效」。


不只是技術性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心態調適

轉職過程充滿變數,投遞無回應、面試被取消、被質疑轉職動機,這些挫折其實都很正常。

當我們發現轉職不如預期時,請留意:即便是傳統求職,也充滿挑戰。

但是要如何面對呢?說真的,這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因為心態調適是非常個人,也很主觀的事情,有時候甚至牽涉了更深層的過往經驗與個人議題,因此如何調適,方法不一,需要的時間與心力也截然不同。

會建議找足夠信任,也願意傾聽的朋友深入聊聊,或尋求專業協助(心理議題請找心理諮商,如果情境多半與工作相關,則建議找職涯諮詢)。


總結

我沒看過有人能舉出具體的轉職公式,參考 A, B, C 就肯定能得出答案。

因為在「適應一個全新的職業角色,並讓自己在這個新的領域站穩」的這條路上,牽涉了「我們」與「職業角色」這兩個主體要怎麼疊合(其實還有「產業」),每個我們與職業角色的形狀都不相同,所以要怎麼疊、疊起來變成什麼模樣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說真的,轉職並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我們為自己建立了什麼樣的心態與期待,接著根據不同的階段與現況,去動態調整個人的準備與深入磨練。

並且在各種變動與不確定的情況下,持續釐清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握、可以改善的,然後去行動、修正、再行動。

一句話來說:轉職不只考驗能力,更考驗策略與耐心。

祝福每位正在轉職的你,都能釐清迷思、找到節奏,享受一路的打怪練功。

在此,與你擁抱。

如果你仍然感到困惑與懷疑,不確定要從何開始,或是遇到求職/轉職/在職的挑戰,歡迎透過諮詢表單:https://forms.gle/Yxgat6xqd5ddsWuT6 來開啟對話,讓我們一起探索你的下一步。

avatar-img
13會員
80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瑪的職涯筆記 的其他內容
最近有幾位個案剛好都是長時間沒有投入求職市場,對於找工作感到生疏,在準備履歷、面試,甚至是轉換跑道的過程中,產生不少問號與自我懷疑。 然而,久未求職反映的不只是履歷與面試技巧的熟練與否,更涉及對自身職能的理解、職缺資訊的掌握,以及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成為自由工作者後,這是第一次沒有年終獎金的一年。 雖然是意料之內,仍然感覺新鮮,也多少有些失落。
最近進行職涯諮詢時,發現一個很常見的現象:許多人在求職、轉職時,第一步是撰寫履歷,然而寫到一半卡住時,對於自我的懷疑與焦慮就會不斷地冒出。
今天剛參加完 Yourator 的職涯博覽會,有三個觀察想分享。
先前曾談過如何在好聚好散的情況下離職,但現實中,離職往往並非如此美好。 當因為忍受不了或期待落差而主動離職時,我們該如何應對與調適? 釐清核心原因 在忍受不了/期待落差的情況下離職,我們多半會帶著憤怒、低落、失望、自責等情緒與反應,
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我的 2025 年目標,會是「擴展」。 不只是延伸現有基礎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也是用開放的態度探索新的可能,無論是在職涯諮詢,還是生活中,去尋求更多的連結與突破。
最近有幾位個案剛好都是長時間沒有投入求職市場,對於找工作感到生疏,在準備履歷、面試,甚至是轉換跑道的過程中,產生不少問號與自我懷疑。 然而,久未求職反映的不只是履歷與面試技巧的熟練與否,更涉及對自身職能的理解、職缺資訊的掌握,以及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成為自由工作者後,這是第一次沒有年終獎金的一年。 雖然是意料之內,仍然感覺新鮮,也多少有些失落。
最近進行職涯諮詢時,發現一個很常見的現象:許多人在求職、轉職時,第一步是撰寫履歷,然而寫到一半卡住時,對於自我的懷疑與焦慮就會不斷地冒出。
今天剛參加完 Yourator 的職涯博覽會,有三個觀察想分享。
先前曾談過如何在好聚好散的情況下離職,但現實中,離職往往並非如此美好。 當因為忍受不了或期待落差而主動離職時,我們該如何應對與調適? 釐清核心原因 在忍受不了/期待落差的情況下離職,我們多半會帶著憤怒、低落、失望、自責等情緒與反應,
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我的 2025 年目標,會是「擴展」。 不只是延伸現有基礎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也是用開放的態度探索新的可能,無論是在職涯諮詢,還是生活中,去尋求更多的連結與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在社群網路上,看到許多對於找工作感到焦慮與迷惘的情況。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無論是初出茅廬的新人,還是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上班族,不同職涯階段都可能遇到各種挑戰和困惑。除了尋求他人幫助之外,有些人可能會選擇上課或尋求職涯諮詢。對現職感到不滿意或沒有前景?想設定職涯目標?職涯諮詢可以幫助你釐清方向、解決問題,制定行動計畫。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轉職,是許多人職涯發展路徑的一種選擇。有些人是為了追求理想、更好的機會,也有些人是對現職的不滿,而被當成改變困境的捷徑。 以下跟大家分享常見的轉職迷思,希望能幫助正在考慮轉職的你,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轉職的真實面貌。 從薪水的盲目追求、解決問題的過度理想化,到年齡的自我設限,重新省思職業生涯的抉擇。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是否覺得現職工作如同雞肋,卻又不想輕易放棄,所以打算在領完年終後再考慮轉職嗎?如果你準備在年後轉職,以下5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展開行動。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最近在社群網路上,看到許多對於找工作感到焦慮與迷惘的情況。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突破職業生涯瓶頸,跨領域轉職成為脫離當前窘境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轉變也伴隨著職涯定位迷惘、缺乏工作經驗、人脈網絡不足等問題。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挑戰這三大障礙,幫助欲跨領域轉職的你成功踏上轉型之路,實現跨領域轉職的目標。
Thumbnail
無論是初出茅廬的新人,還是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上班族,不同職涯階段都可能遇到各種挑戰和困惑。除了尋求他人幫助之外,有些人可能會選擇上課或尋求職涯諮詢。對現職感到不滿意或沒有前景?想設定職涯目標?職涯諮詢可以幫助你釐清方向、解決問題,制定行動計畫。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轉職,是許多人職涯發展路徑的一種選擇。有些人是為了追求理想、更好的機會,也有些人是對現職的不滿,而被當成改變困境的捷徑。 以下跟大家分享常見的轉職迷思,希望能幫助正在考慮轉職的你,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轉職的真實面貌。 從薪水的盲目追求、解決問題的過度理想化,到年齡的自我設限,重新省思職業生涯的抉擇。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是否覺得現職工作如同雞肋,卻又不想輕易放棄,所以打算在領完年終後再考慮轉職嗎?如果你準備在年後轉職,以下5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展開行動。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