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國際書展打工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找到正職的關係,手頭上也正在準備講座活動,所以近期很少更新。

大學的時候一直想進到新聞或出版產業打工,但無緣也無門進入,沒想到第一個正職就是出版產業。許願下一個目標進軍獨立新聞。

今年也是第一次以工作人員身分進入書展,可惜沒機會好好逛。

公司是老牌出版社,超過一甲子了。出版了很多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作。滿有趣的事情是,有不少外國人來我們公司一手摸著下巴,一手插進口袋,煞有其事地盯著那些古典文學。還滿想問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這些書。

我和來台大約五年的美國朋友分享,看到有些外國人買了《金瓶梅》,他望著那一排古典小說茫然地說不知道。他還是看原文書居多。

這是他第一次來國際書展,並表示他如果早一點知道就好了。

好吧,其實這些書我自己也沒看過多少。我面試被問到的時候還想說大概是死會了。後來主管發現我會講台語眼睛登時一亮,我認真覺得是台語救了我。

最近上班經手《鏡花緣》、《老殘遊記》、《警世通言》和《聊齋誌異》,檢查的時候跟午休時偷瞄了一些內容。其實還滿好看的。我回家還聽了吳淡如說的《鏡花緣》,沒空看的話,吳淡如造福了大家。

雖然只逛了半小時,但看到很多展區辦座談會增加互動,也有看到一些有趣的書。翻得比較久的事這本:

這本書的第一章從中國歷史上爬梳「假資訊」的歷史,也有民國初期相關管理條例,並討論中國現在的出版環境。

也不是只有這本在討論「假歷史」,我們上班也會看各大網路書店找靈感和觀察書市,我一直被推薦《查無此史》。似乎都是關注這類議題的我可以好好翻閱的書呢。可惜這本沒在書展看到。

分享一下書展的工作。

我還滿喜歡書展的工作的,可能平時在辦公桌前坐太久,讓我屁股很痛。想要找個地方拉筋伸展,又很怕被監視器拍到。書展終於可以不用坐著了!

主管叫我們戴手套去場佈,因為一直抽書、排書很傷手。我在排班的時候,因為一直補書、整理書架,後來發現指緣裂開流血。補書的時候常常要彎腰找書,找到架上被買光的,所以要時刻注意哪些書被買走。但我一次顧四、五個區域,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少哪本,結果變成我好不容易挖出一本,結果在架上看到,只好換另一本。

顧展的時候也和同事思考如何讓書賣得更好。因為書很多,所以大多是書背朝上,所以少數封面朝上的就會被注意到和翻閱。我們也想將古典文學比照辦理,本來想放一些以名的作品,後來又想會買的人應該早就買了吧?所以又換成一些小有名氣的,我還偷偷推薦李賀(看了《大唐懸疑錄》之後就很喜歡他),結果沒有人要理他。我們特別選出來的書中,大概只有《聊齋》和後來補上的《李清照》有賣出去。

順便提醒大家一個我之前也做過的蠢事。我曾經問某出版社為什麼他們網路有賣、現場沒賣。我當天也被不少民眾問到這個問題。

網路書店就好像一個博「攬」群書的網路商店,所以會賣很多書。但書展的時候,出版社只會帶「自己的」書去現場。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一年來似乎有點被數字綁架,會在意有多少讚數、瀏覽或留言。甚至連看書的目的似乎也逐漸從汲取新知,變成為了發佈新的部落格內容。 最近這幾個月偶爾會發佈【閒聊】,主要是因為聽了瓦基 podcast 談論日更對創作者的重要,也是想分享一些日常或簡單的想法,還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如果荒廢太久沒更新,瀏覽數會有
近期決定離開待了兩年多的自主團隊,對身邊的人來說很吃驚。 其實這個決定也不是突如其來,一直猶豫也不捨,我在這裡有很多成就,創辦人其實也是不錯的夥伴,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立案正式化之後,可以掛個「共同創辦人」。 但我還有其它想完成的事情,也想成就自己。
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盛讚一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抖音難民(Tiktok Refugee)流向小紅書的新聞? 雖然我沒用過小紅書,但對它的印象是一個知性和溫馨的社群。個人是覺得抖音使用者流向小紅書是滿可惜的。 但,這個趨勢也讓我發現兩個很意外的點。 一、隱私並不是美國用戶首要關心的 根據端傳媒的報導,一位難民在完全沒看
這一年來似乎有點被數字綁架,會在意有多少讚數、瀏覽或留言。甚至連看書的目的似乎也逐漸從汲取新知,變成為了發佈新的部落格內容。 最近這幾個月偶爾會發佈【閒聊】,主要是因為聽了瓦基 podcast 談論日更對創作者的重要,也是想分享一些日常或簡單的想法,還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如果荒廢太久沒更新,瀏覽數會有
近期決定離開待了兩年多的自主團隊,對身邊的人來說很吃驚。 其實這個決定也不是突如其來,一直猶豫也不捨,我在這裡有很多成就,創辦人其實也是不錯的夥伴,最吸引我的大概還是立案正式化之後,可以掛個「共同創辦人」。 但我還有其它想完成的事情,也想成就自己。
今天第一次參加公視主題之夜 show的錄影,和來賓珞亦合照。 珞亦剛好看到我放桌上的《新聞不死,只是很喘》,盛讚一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抖音難民(Tiktok Refugee)流向小紅書的新聞? 雖然我沒用過小紅書,但對它的印象是一個知性和溫馨的社群。個人是覺得抖音使用者流向小紅書是滿可惜的。 但,這個趨勢也讓我發現兩個很意外的點。 一、隱私並不是美國用戶首要關心的 根據端傳媒的報導,一位難民在完全沒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長大了的你,還喜歡和爸媽一起旅行嗎?還是光想到就覺得崩潰呢?《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作者李惠貞老師與葉惠貞師姐分享,怎麼和女兒從母女變朋友,甚至是彼此最好的旅伴!與女兒相處與出遊的過程,帶給她們什麼全新的感受,甚至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短短一小時的沙龍,卻讓人覺得充飽了電,心暖暖的~
時間 2025 年二月八日,今天是冷冷的補班日,使用了特休遁法,消耗了累積已久捨不得花掉的休假,換取短暫自由之身,特別來與朋友逛書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每次過完農曆年,麥克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書展了!麥克這次不惜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三顧茅廬七出祁山來到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看看書展現場都有些甚麼酷主機出現。大家趕緊繫上安全帶,麥克要發車啦!
長大了的你,還喜歡和爸媽一起旅行嗎?還是光想到就覺得崩潰呢?《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作者李惠貞老師與葉惠貞師姐分享,怎麼和女兒從母女變朋友,甚至是彼此最好的旅伴!與女兒相處與出遊的過程,帶給她們什麼全新的感受,甚至拉近心與心的距離?短短一小時的沙龍,卻讓人覺得充飽了電,心暖暖的~
時間 2025 年二月八日,今天是冷冷的補班日,使用了特休遁法,消耗了累積已久捨不得花掉的休假,換取短暫自由之身,特別來與朋友逛書展。
想像中的臺北書展,一個充滿異世界冒險、無障礙沉浸式體驗和365天閱讀日常的奇妙旅程。本文以豐富的想像力,探討閱讀的無限可能,並反思書展的未來樣貌,以及如何讓更多人平等參與閱讀的盛會。
每次過完農曆年,麥克最期待的活動就是書展了!麥克這次不惜翻山越嶺披星戴月三顧茅廬七出祁山來到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看看書展現場都有些甚麼酷主機出現。大家趕緊繫上安全帶,麥克要發車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Thumbnail
在工作上、職涯發展遇到挑戰或困擾時,往往是自己先掙扎好一會兒,接著才可能舉手向他人求救,又或者是尋求書籍、網路等管道。 這次根據幾種常見的職涯情境,來分享相關書籍,讓迷惘或是希望有更多刺激、輸入的人們,可以有參考依據。 此外,由於書籍數量較多,會分成兩篇文章。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尋找工作時的糾結心情,面對兼職和正職的選擇,以及對自媒體的想法和寫作的啟發。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那時我是透過數字人力公司網站應徵上這一個派遣職缺,雖然是市立圖書館的派遣的圖書館員但這工作並非公務員,「圖書館員」就是你到圖書館最容易遇到人員,那些在書櫃跟書櫃之間上書、整理書或是找書的人,推這書車在館內來回穿梭的人,負責讀者櫃台服務櫃台借還書的人,維持圖書館運作的小螺絲。
Thumbnail
最近一些朋友也開始在找工作,明明朋友的經歷也很不錯、工作能力也很好,但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讓我想到之前部門應徵人的一些經驗。
Thumbnail
在工作上、職涯發展遇到挑戰或困擾時,往往是自己先掙扎好一會兒,接著才可能舉手向他人求救,又或者是尋求書籍、網路等管道。 這次根據幾種常見的職涯情境,來分享相關書籍,讓迷惘或是希望有更多刺激、輸入的人們,可以有參考依據。 此外,由於書籍數量較多,會分成兩篇文章。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尋找工作時的糾結心情,面對兼職和正職的選擇,以及對自媒體的想法和寫作的啟發。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Thumbnail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那時我是透過數字人力公司網站應徵上這一個派遣職缺,雖然是市立圖書館的派遣的圖書館員但這工作並非公務員,「圖書館員」就是你到圖書館最容易遇到人員,那些在書櫃跟書櫃之間上書、整理書或是找書的人,推這書車在館內來回穿梭的人,負責讀者櫃台服務櫃台借還書的人,維持圖書館運作的小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