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管最難學會的一件事,不是策略,不是排程,而是要不要說出那些沒人想說的話。「我知道有些事該說,但我怕說了會傷了關係。」
「有時候我知道你也在掙扎,不想為難人……但這件事總要有人說出口。」
有一次,某個同仁遲交了三次報告,理由都差不多:「這禮拜比較忙,剛好卡到家裡的事。」
我知道他最近狀況不好,也不想在大家面前直接點破。但當我私下提醒時,他回我一句:
「嗯…好,我會注意,只是你應該知道我不是不認真吧?」
那一刻我愣住了。
我不是質疑你的人格,我只是想讓團隊的節奏穩下來。
可是這句話,卻讓我有點動搖:
我是不是真的太嚴了?我是不是讓人感覺難相處?
你要當那個維持節奏的人,還是當那個不討人厭的人?
我曾經以為被喜歡跟被信任是一體兩面,
但後來我發現:有時候你得先願意被誤解,才能撐出一個安全的邊界。
不是因為你兇,而是因為你願意承擔「先開口說不舒服」這件事。
我開始練習三件事:
1.把「說出問題」的責任,從批評轉換為關係修復
不是指責,而是這樣說:
「我知道你最近真的很忙,我也理解壓力在哪。但這件事如果沒人說,大家會慢慢把“原則”當成“選項”,我擔心這樣會傷到你,也會傷到團隊的信任。」
2.把「嚴格」,變成有節奏的提醒,而不是情緒勒索
不是事事緊迫,而是預先設好提醒機制,例如:
- 進度檢查日不是「突然追殺」,而是「預告日曆上就知道」;
- 預期壓力高的時段,主動詢問而不是放著爆。
3.接受「不是每個人都會立即理解你」,但相信你在做對的事
領導不是比賽好感度,而是帶出前進方向。
你可以溫柔,但不能模糊。
主管反思三問:
- 你不說,是因為怕傷人,還是怕讓自己不被喜歡?
- 你有沒有建立一套「先提醒、再協助、最後界線清楚」的流程?
- 你相信自己能當一個「帶人也帶心」的主管嗎?
給正在練習設立邊界的你:
有時候,你不是那個討人厭的人,
你是那個先願意承擔不被理解,但讓團隊更清楚彼此責任與節奏的人。
不是為了讓人怕你,而是讓人知道:你是認真的。
因為最終大家會記得的,不是你說了什麼重話,
而是你有沒有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開誠布公將把規則說清楚。
不是討人厭,而是有界線原則的人
新任主管最難面對的掙扎之一,是「該不該說出那些會讓人不舒服的話」。
我也曾為了不破壞關係而選擇沉默,直到我意識到:真正的關係修復,是從有界線的誠實開始。
這篇文章談的,不是要不要嚴格,而是如何當一個「不必高聲,但能守住方向」的主管,帶人,也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