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因為我們的不願接納,才讓精神病院變成唯一的出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不會特別關心那些醫療人員耗盡心力關注的議題,像是區辨思覺失調症跟躁鬱症的差別,或是辨識出他們的症狀與他們的病理因子。我們相信很多精神病人的痛苦經驗,是來自社會孤立的結果;精神病人的病史,清楚表明精神病行為對社會關係催會性的影響--「活泉之家 在心理健康實踐中創造社群」

這句話讓我想到前幾天有個家屬對我說「你們醫院談什麼恢復病人的社會功能?我們家根本不需要,他被關在那邊好好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對我們家人的慈悲,你跟我說要提高他的零用錢?除了那他遠在澳洲的聖母病妹妹,根本沒人管在乎他的死活,不要讓我們家花太多精神在他身上謝謝。」

在精神狀況影響最劇烈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接近他,他是家裡的不定時炸彈,動不動就會嚷嚷要死全家一起死,我活不下去你們一個也別想留著,這種精神壓力如影隨形的纏繞著他們家,最後不只揚言,更是拿出一把番仔火,準備燒掉他們家。

社會孤立,不是從醫院才開始被孤立的,精神病人的生活圈沒有人有意識的話,「你朋友好莫名其妙、你舅舅怪怪的」這些話都會讓精神病人慢慢的、慢慢的被孤立,沒有人的愛是永無止境的、也沒有人的資源(錢)是不會耗竭的。如果他(與他的親友)沒有病識感的話,在台灣,精神病人就會在某個時刻被送進來醫院,可能是親友受傷的時候、可能是家裡沒有錢的時候,也有可能是他流落街頭,被政府社工發現後送過來醫院進行「療養」。

能不能讓病人在社區上生活?我覺得至少對這個家屬來說,答案是不要,他巴不得對方去死。

我覺得這也是精神病人遇到最大的困難,困難的是他的行為跟犯罪根本沒兩樣,放火傷人、偷竊強盜,但就我在精神專科醫院工作的這一年中,有這些行為的人,真的,真的,真的很少;他們有些人只是隨機走在路上要大家記得投票(因為他是總統的小孩),有些人只是強迫跟蹤騷擾班上老師(因為他覺得他跟班上老師再一起),有些人只是每天早上去銀行報到(因為他覺得他是銀行的CEO)。

精神病人在台灣,最大的困境還是來自於大家對精神科的偏見與歧視,時過境遷,我覺得這個問題依然是最重要,卻依然沒被解決的事情。

是不是因為我們的社區不願接納,才讓精神病院變成唯一的出口.? 住院,除了實體距離、空間的孤立外,最痛苦的是心理的孤立,因為我的家人不要我了,我沒朋友了,我明明沒生病(沒病識感)卻為何要住院?而這些孤立,其實會讓他們的社會功能更加的退縮。最後就更真的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了。

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容納一些怪怪的,而這些怪怪的,也沒有關係,希望你(與你的親友之間)的書櫃至少要有這本書,讓你知道現在除了精神專科醫院之外,台灣其實也有很多的社區開始茁壯,像康復之友協會、各地的康復之家(然後目前只剩台東還沒有!!)、小作所...等,讓每個人之道除了送醫之外,台灣現在有著更多的選項,讓身心症患者可以自在的活在社區,至少,讓他在社區上不被孤立,讓他能夠做一個怪怪的自己。

📚《活泉之家》不只是一本書,它是一種想像的開始:

想像病人不是只能被送進精神病院;而是能在社區裡,過著一種屬於他們的、不孤立的生活。希望這本書,在這個身心科肆虐的世界中,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幫你一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先生的精神病房
2會員
11內容數
如果沒看過瘋癲,那怎麼會知道文明到底在哪裡? 過來看一下精神病房的種種,或許你可以從裡面得到什麼。
2025/05/15
「社工,如果我帶弟弟離院後就把他放在醫院門外讓他自由,我會有什麼法律問題嗎?」曹先生說這句話時 ,我內心吸了好大一口氣,他明明是那麼善良的哥哥,對弟弟那麼好的哥哥怎麼會講出這種話呢? 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曹先生是個謙遜的人,每次在電話中都一直跟我們抱歉,他也不是故意把弟弟送來這麼偏遠的地區
Thumbnail
2025/05/15
「社工,如果我帶弟弟離院後就把他放在醫院門外讓他自由,我會有什麼法律問題嗎?」曹先生說這句話時 ,我內心吸了好大一口氣,他明明是那麼善良的哥哥,對弟弟那麼好的哥哥怎麼會講出這種話呢? 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曹先生是個謙遜的人,每次在電話中都一直跟我們抱歉,他也不是故意把弟弟送來這麼偏遠的地區
Thumbnail
2025/05/10
每天都一樣的行程表讓我困這裡,五點半被班長叫起床後就開始照表操課,點名後吃早餐,點名後去掃地,點名後吃午餐,連打麻將唱卡拉ok前都還要先點名,姐姐說我住在醫院要聽話,怎麼我以為我是去從軍呢。 醫院說這是一種復健,我把家裡燒掉是因為我生病了,服從社會規範,建立時間秩序感有辦法治療我的病。我就沒生病啊
Thumbnail
2025/05/10
每天都一樣的行程表讓我困這裡,五點半被班長叫起床後就開始照表操課,點名後吃早餐,點名後去掃地,點名後吃午餐,連打麻將唱卡拉ok前都還要先點名,姐姐說我住在醫院要聽話,怎麼我以為我是去從軍呢。 醫院說這是一種復健,我把家裡燒掉是因為我生病了,服從社會規範,建立時間秩序感有辦法治療我的病。我就沒生病啊
Thumbnail
2025/05/01
他從四樓墜落,我以為那是最深的谷底,沒想到『以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斷腿的躁鬱患者很難照顧,醫生說可以考慮安置在精神專科醫院,當下我第一個念頭是:這樣我是不是太狠了?那不就是精神病院嗎?將弟弟放在精神病院是可以被允許的事情嗎?龍發堂的事情歷歷在目,人家說進的去出不來,把自己的摯親丟在那邊是對的嗎?
Thumbnail
2025/05/01
他從四樓墜落,我以為那是最深的谷底,沒想到『以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斷腿的躁鬱患者很難照顧,醫生說可以考慮安置在精神專科醫院,當下我第一個念頭是:這樣我是不是太狠了?那不就是精神病院嗎?將弟弟放在精神病院是可以被允許的事情嗎?龍發堂的事情歷歷在目,人家說進的去出不來,把自己的摯親丟在那邊是對的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時,我們不能輕易用「拯救」來表達。這個病痛不是能夠簡單涉及的,也不應該輕易嘗試救治。瞭解憂鬱症的含義,認識病情的沈重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者。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時,我們不能輕易用「拯救」來表達。這個病痛不是能夠簡單涉及的,也不應該輕易嘗試救治。瞭解憂鬱症的含義,認識病情的沈重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者。
Thumbnail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在所謂身心疾病的背後,試著找尋與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並讓你能夠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在所謂身心疾病的背後,試著找尋與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並讓你能夠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此文章在描述作者面對自己的脆弱,常常感到無助和害怕。有時她會害怕失控,幸好她懂得尋求外部的支持與資源。 作者表達,如果有人願意聆聽、接納她的脆弱,她一定會願意告訴這個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五十四、學會拒絕別人,也學會接受別人的拒絕 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病人最大,所以周遭的人都該多體諒我們。老實說,我沒有很贊成這樣的觀點,因爲通常一味隱忍的關係是很難長久的。 如果可以回到發病前,我會告訴自己,學會拒絕別人無止境的要求。
Thumbnail
五十四、學會拒絕別人,也學會接受別人的拒絕 有時候我們會誤以為病人最大,所以周遭的人都該多體諒我們。老實說,我沒有很贊成這樣的觀點,因爲通常一味隱忍的關係是很難長久的。 如果可以回到發病前,我會告訴自己,學會拒絕別人無止境的要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