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我們即將迎來台灣史上重要的一場罷免投票。有人視之為一次善罷,是人民對不適任民代的制度性回應;有人看作惡罷,是對政黨競爭與民主程序的過度操作。立場可以不同,觀點可以辯論,但有一件事我們該有共識——民主的生命,在於人民願意站出來表達意志。 「罷免」並非民主的裂解,而是民主的常態。在代議政治的制度設計中,罷免制度正是人民節制權力、矯正偏差的最後一道防線。它的存在,讓我們明白,選票不是委託後的沉默,而是一種持續監督的權利。 這一次,問題的核心不只是幾十位立法委員的去留,更是我們是否還願意為公共原則發聲。當民意遭到漠視、程序正義被踐踏,當問政品質與社會信任不斷下滑,我們是否就此旁觀?還是選擇走入投票所,安靜卻堅定地說出:「我們在乎。」 無論你支持罷免,或反對罷免,真正讓民主失去意義的,不是投票的結果,而是人們對投票的冷漠。當公民缺席,民代就會恣意;當選民沉默,制度就會空轉。唯有全民參與,才能讓權力回歸其應有的責任與敬畏。 7月26日,都請走進投票所~ 無論你視這場投票為善罷,還是看作惡罷,請記得:不投票,才是最大的失誤。 民主,不等於每次都如你所願;但每一次站出來,都讓它更像你想要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