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與重複地數著,在真的停下來之前〉2025-08-09
每次從數日的過夜營隊回家之後,都會有一種需要重新調整、適應的感覺。一方面是體力的消耗需要靠睡眠與休息彌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那種「掌控之中」的日復一日行程被打斷,連接了一段特別的群體生活時光,要再回來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時差」。
這兩天一邊在處理一些後續事項,譬如家長回饋、帳務確認、相片整理等,也已經開始著手討論下一個活動。所以並不是「閒了下來」,但從密集與孩子們相處的狀態中脫離,確實令人有些悵然若失。
除了那些事務,我還是如常安排了跑步、寫文章等在活動期間也沒有完全中斷的日常計畫,這些活動讓我不至於完全失去錨點,大致上還是活得「像我一樣」,可是仍有一種空洞、飄渺的感覺。
連續與重複,有時好像只是一些數字
今天跑完步的時候,不確定是遇到怎樣的Bug,APP上的「連續運動」數字沒有延續。我回報了這項錯誤,但還沒收到客服人員回應,不知道會不會被恢復。
那是一個一百多天的紀錄,雖然中間並不真的每天都有跑步,但只要兩次跑步紀錄之間相隔不到60小時,它就會算作「連續運動」。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裡面,我每兩次跑步之間的間隔都不超過兩天半。在剛經過幾個過夜營隊和連續降雨的日子,這項紀錄顯得更加可貴。
然而,發現它沒有延續的時候,不知怎麼的,我沒有產生很大的驚慌。或許是因為我自己有為自己設定的每周跑步課表,所以這個app按照自己規則訂定的連續紀錄對我而言並不那麼具有影響力。
而且,因為我實際上是在記錄可以延續的範圍內跑步並上傳紀錄,總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沒有什麼好難受的。我向「問題建議與回報」傳送了訊息,稍微查了一下網路上有沒有人對於類似事情的討論。但沒查到,也還沒有客服回應,但也就是這樣而已。
洗完澡坐到椅子上時,突然感覺那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一個沒有什麼意義的數字。就像多鄰國的連續學習天數,或者每天寫文章上傳的日數,在失去之前,我並不清晰記得它們應該要累積到哪裡。就只是一路往前,沒有想過哪一天要讓這個數字停下來。
如此生活__年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大學有段時間,《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躺在我的音樂播放清單裡面。驚豔地聽完那首歌後,我找了萬能青年旅店的其他歌曲來聽,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首,還是第一次聽就注意到的這句。
我的生活型態和多數每天上班的人不一樣,雖然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但至少「我多數時間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這個念頭,讓我活得足夠踏實,沒有太多需要質疑自己的時候。
只是,每隔一段不特定的時間,那種「我打算一直過這樣的生活嗎?」的存在主義問句還是會浮現出來。我喜歡這些事情,但如此不停地重複它們,就已經是全部了嗎?
滴水可以穿石,一個年輕的學徒在晚年成為師匠。重複走一樣的路並不等於原地踏步,但還沒走到時,我們看不到盡頭,更無法真正準確地判斷,那裡是否真的是你想去的地方。
海德格說,人是向死的存在,是會思考存在問題的存在。迷惘大概是作為這樣的主體,能夠自由思考所必須對應承擔的副產品。就像愈有感受能力的人愈會疼痛,就像每一段經過反省,於是才值得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