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這樣說可能讓人不太舒服,但我想真誠地提一下我的想法。」
有時,一句來自心底的話,不但沒有打壞氣氛,反而打開了一段更深的連結。
🌧 故事:一次會議裡的「不確定」
那是一場跨部門專案會議,大家神情緊張,因為數據低於預期,而老闆坐在那裡——沉默,卻充滿壓力。小怡是數據分析師,心裡明白問題並不是大家以為的「行銷策略錯誤」,而是產品定位在一開始就跑偏了。她猶豫了一會,最後還是開口說:「我有點不確定這樣說合不合適,但我想先把數據看到的現象提出來……」
全場一靜。沒有想像中的反駁,反而有人點頭,開始詢問細節。行銷部門鬆了口氣,產品團隊也針對定位重新做了調整。
會後,有人私下對她說:「謝謝妳敢先說出來,不然我們今天可能又繞錯方向了。」
那天的轉機,不是來自完美的簡報或高明的話術,而是一句真誠的開場白。

🌱 真誠開放,是安全感與信任的起點
心理安全感與信任關係,就像兩棵會開花的植物,必須先種下一顆叫做「真誠開放」的種子。
這並不是叫你毫無保留地傾訴所有內心話,而是指:
- 勇於表達真實的想法與疑慮,即使你還沒整理得很完整。
- 承認不確定與不足,比強裝懂得還更能建立連結。
- 願意傾聽與回應他人真實,讓對方感受到被看見。
一個人先選擇這麼做,就像鬆開一個緊張的結,讓關係有了呼吸的空間。
🔄 為什麼真誠開放能帶來心理安全感?
- 降低防衛牆,打開真交流
當有人表達「我不確定,但我願意說」,對方也會放下猜測與武裝,進入更真實的互動。 - 創造可承接的對話節奏
真誠開放不是激烈揭露,而是柔和釋出,讓對方也有空間說話。 - 傳遞一種默契訊號
「我願意這樣對你說」本身就是一種信任邀請——對方會更傾向回應同樣的誠意。
🤝 為什麼真誠開放能建立信任?
- 你說的話與做的事一致,別人就知道你不是演出。
- 你不只說好聽話,也敢談困難,代表你有面對問題的勇氣。
- 你願意先打開自己,別人自然更願意向你靠近。
這種互動會累積成一種默默的認可感——「你是我可以信賴的人」。
🛠 三個讓真誠開放更自然的小練習
- 說「我感覺...」而不是「你怎麼都...」
例:「我有點困惑這個流程」比「你這邊到底有沒有弄清楚」更能被接受。 - 在表達疑慮前加一個前言
例:「我說這話不是為了挑毛病,而是想一起找出更好的解法。」 - 練習承認不知道,而不是裝懂
例:「我還不太確定這一段,但我可以去查」比強硬掩飾來得更可信。
✨ 小提醒
「真誠開放是一顆種子,安全感與信任是它長出的根與花。」
「一句真心話,不只能讓你被看見,也能讓彼此更靠近。」
🌻 結語:你想創造怎樣的關係?
你可以選擇沉默、觀望、只說場面話,也可以從一個不完美但真心的表達開始。
下一次會議、下一次對話,不用多,一句真誠的話就足以種下改變的可能。
信任與安全感,不是憑空出現的奇蹟,而是由每一次真實互動累積而成的成果。
從一句真心話開始,讓關係開始呼吸,讓合作變得更有溫度,也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