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臣服之享》,作者:大衛‧霍金斯。
📚你聽過情緒是有能量的嗎?
讀完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情緒是可以被量化的,情緒數值的高低,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質影響非常巨大,情緒能量的數字越高,我們越能感受到愛、自由和幸福。本書是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博士的經典之作,作者不是傳教士、宗教人士,也不是神學家,而是一名精神科臨床醫師,曾經任職於紐約市規模最大的精神醫院,他在科學、醫學、精神分析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最特別的是,他創立了靈性研究院,被公認為是意識能量研究的先驅。
今天談的主題「臣服」,就是一種非常簡單有效,可以快速幫助我們釋放負面情緒、減輕壓力的好方法。負面情緒(如憤怒、恐懼、悲傷…)是阻礙我們內心平靜的主要障礙。當我們抗拒或壓抑這些情緒時,它們會在我們的內心不斷的累積滋生,最後形成許多大大小小的壓力與痛苦。
📚「意識地圖」概念
人類的情緒概分為低頻和高頻情緒,簡單來說,數字越高越是充滿能量、讓人身心愉悅,我用一個生活中常發生的情境來做說明,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情緒量表」。
小明是一位開車上班的上班族,今天好不容易找到車位,因為趕時間,沒仔細看有沒有停好車,就急著準備開車門,沒想到後方的一台車正要停車,不小心擦撞到自己汽車的後保險桿。
這時候,小明的情緒會有哪些等級變化呢?
一、低頻情緒的反應(等級在200以下)
1. 恐懼:天啊,這個人會不會是流氓?他會不會下車揍我?如果他要我私下和解,我會不會被坑啊?(等級 100)
2. 慾望:我表弟在汽車維修廠上班,等會兒我來多估一點修車費,順便把之前被撞傷的刮痕一起修一修。(等級 125)
3. 憤怒:氣死我了,昨天才剛洗車打蠟,今天就被這個莽撞的傢伙撞到,等一下我要好好地臭罵他一頓,還沒上班就讓我這麼倒楣!(等級 150)
4. 驕傲:這人一看就不會開車,技術這麼差,看來產險也是保最便宜的那種,幸好我去年買了最高額的保險,還是我有先見之明啊,哈哈哈。(等級175)
二、高頻情緒的反應(等級在200以上)
1. 勇氣:我的車的確沒有停得很好,有些歪斜突出到格子外,才會發生這種事。雖然誰對誰錯有些不好說,但我相信我能處理好。(等級200)
2. 意願:深呼吸一口氣,小明對自己說:好吧,反正我有保險,不需和對方爭吵到底是誰對誰錯,打電話給保險公司,由他們來處理最專業又放心。(等級310)
3. 接納:事情發生就發生了,還好我不是開門後被車子撞傷,已經非常幸運了。大家都是因為趕著打卡上班,才會一時不注意,雙方人都沒事就好,我想對方也不是故意的。(等級350)
4. 理性:小明打開車門走向對方,發現對方不就是隔壁公司的老王嗎?於是微笑著對老王說:嗨!原來是你啊,人沒事就好,這種事情難免會發生,那我們就交給保險公司來處理好了。
老王本來想破口大罵的,看到小明這樣誠懇的態度,也就說:好吧,那我們一起等保險公司來處理。於是兩人的態度都非常冷靜,甚至約好等會兒一起去喝杯咖啡,完全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狀況。(等級400)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瞭解,人們內在的感受和情緒,創造出我們對壓力的反應,這些情緒能量的品質高低,會直接影響我們對外在的行為以及別人對我們的感受。
📚什麼是臣服?
作者研究發現,人們的痛苦其實並非來自於外部,而是來自內心對這些事件的抗拒。例如,發燒是一個症狀,僅靠退燒藥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同樣的,焦慮只是表象,真正的病因是內在的感受引發壓力和焦慮。
唯有放下想要控制的念頭,接受無常的變化,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臣服不是代表失敗或放棄,而是停止與生命的安排對抗,允許創造力和自發性,在沒有內在衝突的情況下顯現。當我們放下對「喜歡」與「不喜歡」的執著心,不再試圖想要控制一切時,就能掙脫思維的盲點和束縛,獲得身心靈的自由。
📚臣服的四個主要步驟
1.覺察:
先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探索自己當下的情緒。問自己:「我現在感覺到什麼?」參考作者所提出的「意識地圖」,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例如,羞恥、愧疚、冷漠、悲傷、恐懼、慾望…等等。不要接受大腦冒出的念頭,因為念頭只是大腦為了感受而生成出來的一種藉口,不要隨之起舞,也不要相信它們。
2.承認:
承認自己產生這樣的情緒,允許這個情緒存在。接受它而且不要壓抑或逃避它。單純地讓情緒發生,與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和平共處。
3.接受:
接受代表不抗拒、不批判,放下想要抗拒這種情緒的渴望。不需要去質疑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那樣的感受,而是提醒自己「我不是情緒,我只是一位觀察者」。把自我的意識和情緒兩者分開,去覺察情緒只是暫時的情感體驗,而不是你內在真正的想法。
4.放下:
在承認和接受的過程當中,大腦會不斷有許多念頭冒出來,把焦點放在「感受」本身,不要管那些跑進來的念頭,也不要試圖想要控制情緒,讓它自然而然地在內心流動。
這個接受到放下的過程,和《Headspace冥想正念手冊》一書分享的技巧不謀而合,作者在練習冥想的過程中,總覺得應該要在腦袋裡頭去思考些什麼才是冥想。
一位老師提醒他,心智就好像天空一樣,天空永遠是藍色的,雲是我們的思想和念頭,有時候飄過白色的雲、有時候飄過黑色的烏雲,遮蔽了心智原本的藍天。
把自己當成一位觀察者,好比你在院子裡,舒服地躺在一張躺椅上,仰著頭看著思緒幻化成的雲彩飄過,不必刻意做些什麼,阻止雲彩的出現或消失,你只是靜靜地看著天空,內在的平和與滿足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心中,只是經常被各種雜訊遮蔽了。
這種臣服的過程,會逐漸讓你放下對特定結果的執著,逐漸將自己的情緒能量從低頻情緒轉移到高頻情緒,進而體驗到愛、喜悅和平靜。
📚如何運用臣服來療癒恐懼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害怕恐懼,而把自己困在某個情緒當中,想要破除這種恐懼的心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有面對的「勇氣」。
我曾經有過很深的體驗,剛開始工作的前幾年,我超級害怕上台發表意見,總覺得自己個性內向、口才不好,一上台就臉紅,怕自己會講錯話。
但是俗話說:越是害怕的事情,越容易成真。很諷刺的是,我的工作偏偏就和上台簡報、發表意見離不開關係。
一開始我內心非常地抗拒,總覺得別人比我更適合。但是有一次當我聽完別人的簡報之後,發現他講得非常普通,甚至還不如我,我忽然覺得:如果這樣就能上台,那我到底在怕什麼呢?
從那一刻起,我開始轉念,就算講得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頂多下次再改進就好。於是我開始硬著頭皮上台簡報,經過一次次的調整改進,不僅講得越來越好,還幫公司爭取到好幾個大案子。
如果用臣服的機制來分析這段過程:
1. 覺察:我覺察到自己很膽小、害怕失敗、害怕別人對我的評價不好。
2. 承認:不要假裝不害怕,而是承認上台時,我的確非常緊張。
3. 接受:允許這種害怕上台的感覺存在,接受我可能會表現不好、忘詞、講錯話等等,但最壞的結果不過如此,事前把講稿資料準備好,全力以赴即可。
4. 放下:跟緊張害怕的情緒和平共處,真的忘詞了,就看一下小抄,然後繼續講下去。
隨著一次一次的上台簡報,我發現害怕的情緒依然存在,但是會變得比較沒有那麼在乎它,尤其當我把注意力放在傳達的價值上,抱著:我想要帶給對方什麼樣的「禮物」的心態來做簡報時,就能夠以更從容、更輕鬆的身心狀態去完成這件事情。
📚結語
臣服不是消極、認命、放棄一切努力,相反的,臣服是一種勇敢的行動力,有勇氣選擇「放下」。例如,如果一個人很生氣,他可以選擇要不要表達出來,而不是不得不隱忍或表達。
覺察情緒之前,我們必須認知情緒的種類,透過「意識地圖」的分類,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臣服練習,將低頻情緒轉化升級到高頻情緒。
經由覺察、承認、接受、放下四個步驟,將控制權交給更高的智慧(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想像成是神、上帝、宇宙或內在的真我)。這種信任感,讓我們放下對結果的執著,相信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作者說:接受各種事情的發生,沒有任何喜惡的情緒,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大腦的心智隨時充滿矛盾,有些念頭會讓我們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有些念頭會讓我們想要控制一切,要跳脫念頭的干擾,不被念頭牽著鼻子走,的確需要不斷地覺察和自我提醒。
從練習放下開始,放下負面情緒的干擾,可以讓我們不斷升級自己的情緒等級,體驗到更多的愛、喜悅、平和、感激,最終忘卻「小我」,達到更高層次的「高我」境界,臣服和放下的練習,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努力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