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念,是對自己溫柔的邀請,引導我們不帶評判地、全然覺察當下的每一刻。
從呼吸的流動、身體的微妙感受,到情緒的自然變化,甚至與他人最親密的互動,都蘊含生命的真實與美麗。
在這些經驗中,「性」是最原始且深刻的場域。性不僅是身體的感受,更牽動慾望、羞澀、親密和生命力的展現。當我們以正念的角度看待性,無需隱藏或逃避,而是以接納的心,溫柔陪伴自己和身體的每個細微波動。為什麼談「性」也需要正念?
在許多生活場合,我們會遇到難以直視的親密與慾望,有時反而會逃避或忽略。正念幫助我們專注於當下,覺察內心與身體的真實感受。曾經在正念課堂中有人分享,老師會引導學員思考:哪些日常行為最容易讓人聚焦當下?答案有些意外,但也不那麼驚訝,那就是「性行為」。這與近年多項心理學研究相符,但也證明性行為是極容易讓人專注,並在其中感受到幸福感的重要時刻。
正念的核心是關係—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連結,而性正是人際關係中深刻且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需要用正念去覺察與接納。
想一想,那些親密時刻,我們往往比平常更專注於呼吸、觸感和心跳。那正是一種極為天然的「活在當下」。
也因此,性不只是欲望的展現,它同樣是正念練習的一部分。
正念的核心是「關係」—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連結,而性正是人際關係中深刻且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我認為更加需要用正念去覺察與接納。
正念課程為何較少談「性」?
多數公開正念課程中較少主動討論性,是基於:
- 文化敏感度高:公開場合談論性話題容易引起尷尬或爭議。
- 安全考量:許多人可能有性創傷經驗,過於直接提及可能觸發痛苦。
- 課程設計需普遍適用:為照顧多元學員,課程多以呼吸、走路、進食等中性主題為核心。
因此,正念並非迴避性,而是需要以更溫和且安全的方式處理。
Osho 的提醒:覺察勝於壓抑
靈性導師 Osho 提出,慾望不需刻意壓抑,無論是吸菸、飲酒還是性行為,都可以在覺察中進行。當我們完全覺察這些行為的過程,會自然了解自身的需要,進而達成放下與和解。
正念並非助長慾望,而是幫助我們深化自我認識,以誠實和自由的方式與慾望共處。
正念與性:不造成傷害的堅持
無論是傳統佛法或現代正念教學,都有一個共同的提醒:「Do No Harm(不造成傷害)」。
在談到性時,這個原則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為每個人對性有不同的經驗與界線,有些人甚至背負過往的創傷。
- 我們談論時,不需要急著深入或強迫自己去面對。
- 練習時,先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允許自己選擇要觀照的部分。
- 如果想進一步探索,可以先從簡單的呼吸與身體覺察開始,再慢慢延伸到情緒、界線與同理心。
這不只是正念的態度,也是對自己和他人保持溫柔的一種方式。
如何在性中練習正念?
- 從呼吸開始:互動前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回到當下。
- 感受身體訊號:關注觸感、心跳、肌肉的緊張與放鬆。
- 允許情緒流動:不評判慾望、羞澀或緊張,單純當作旁觀者去覺察。
- 同理接納:將覺察延伸至伴侶,練習溫柔陪伴彼此的感受。
成為自己親密關係中的真實見證者
正念不等於放縱或壓抑,而是在親密中能如實地遇見自己。即使公開課程少談性,性依然是正念不可忽視的重要層面。
願我們都能在正念中,學會尊重身體的訊號、看見心的流動,並在親密互動關係裡成為自己最溫柔的見證者。
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把性當作一種正念練習,我最想先深入覺察的是什麼?」
期待在留言中聽見你的聲音,因為每一份分享,都是對生命最真誠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