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正念與性|覺察親密關係裡的自我與他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正念,是對自己溫柔的邀請,引導我們不帶評判地、全然覺察當下的每一刻。

從呼吸的流動、身體的微妙感受,到情緒的自然變化,甚至與他人最親密的互動,都蘊含生命的真實與美麗。

在這些經驗中,「性」是最原始且深刻的場域。性不僅是身體的感受,更牽動慾望、羞澀、親密和生命力的展現。當我們以正念的角度看待性,無需隱藏或逃避,而是以接納的心,溫柔陪伴自己和身體的每個細微波動。


為什麼談「性」也需要正念?

​在許多生活場合,我們會遇到難以直視的親密與慾望,有時反而會逃避或忽略。正念幫助我們專注於當下,覺察內心與身體的真實感受。曾經在正念課堂中有人分享,老師會引導學員思考:哪些日常行為最容易讓人聚焦當下?答案有些意外,但也不那麼驚訝,那就是「性行為」。這與近年多項心理學研究相符,但也證明性行為是極容易讓人專注,並在其中感受到幸福感的重要時刻。

正念的核心是關係—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連結,而性正是人際關係中深刻且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需要用正念去覺察與接納。

想一想,那些親密時刻,我們往往比平常更專注於呼吸、觸感和心跳。那正是一種極為天然的「活在當下」。

也因此,性不只是欲望的展現,它同樣是正念練習的一部分。

正念的核心是「關係」—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連結,而性正是人際關係中深刻且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我認為更加需要用正念去覺察與接納。


正念課程為何較少談「性」?

多數公開正念課程中較少主動討論性,是基於:

  • 文化敏感度高:公開場合談論性話題容易引起尷尬或爭議。
  • 安全考量:許多人可能有性創傷經驗,過於直接提及可能觸發痛苦。
  • 課程設計需普遍適用:為照顧多元學員,課程多以呼吸、走路、進食等中性主題為核心。

因此,正念並非迴避性,而是需要以更溫和且安全的方式處理。


Osho 的提醒:覺察勝於壓抑

靈性導師 Osho 提出,慾望不需刻意壓抑,無論是吸菸、飲酒還是性行為,都可以在覺察中進行。當我們完全覺察這些行為的過程,會自然了解自身的需要,進而達成放下與和解。

正念並非助長慾望,而是幫助我們深化自我認識,以誠實和自由的方式與慾望共處。


正念與性:不造成傷害的堅持

無論是傳統佛法或現代正念教學,都有一個共同的提醒:「Do No Harm(不造成傷害)」

在談到性時,這個原則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為每個人對性有不同的經驗與界線,有些人甚至背負過往的創傷。

  • 我們談論時,不需要急著深入或強迫自己去面對。
  • 練習時,先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允許自己選擇要觀照的部分。
  • 如果想進一步探索,可以先從簡單的呼吸與身體覺察開始,再慢慢延伸到情緒、界線與同理心。

這不只是正念的態度,也是對自己和他人保持溫柔的一種方式。


如何在性中練習正念?

  1. 從呼吸開始:互動前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回到當下。
  2. 感受身體訊號:關注觸感、心跳、肌肉的緊張與放鬆。
  3. 允許情緒流動:不評判慾望、羞澀或緊張,單純當作旁觀者去覺察。
  4. 同理接納:將覺察延伸至伴侶,練習溫柔陪伴彼此的感受。

成為自己親密關係中的真實見證者

正念不等於放縱或壓抑,而是在親密中能如實地遇見自己。即使公開課程少談性,性依然是正念不可忽視的重要層面。

願我們都能在正念中,學會尊重身體的訊號、看見心的流動,並在親密互動關係裡成為自己最溫柔的見證者。

不妨問問自己:「如果把性當作一種正念練習,我最想先深入覺察的是什麼?」

期待在留言中聽見你的聲音,因為每一份分享,都是對生命最真誠的邀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31會員
64內容數
嗨,我是微微奇,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2025/07/08
十二週的正念課程結束,我從繁忙工作與育兒風暴中,學會了真正「安住」的練習。這段旅程不只是上課與筆記,更是一種與自己相處的方式。透過正念,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學會在混亂與不安中,真實地照顧自己。這篇文章,記錄我如何從母職、情緒波動與生活壓力中,練習回到當下、接住自己。
Thumbnail
2025/07/08
十二週的正念課程結束,我從繁忙工作與育兒風暴中,學會了真正「安住」的練習。這段旅程不只是上課與筆記,更是一種與自己相處的方式。透過正念,我不再追求完美,而是學會在混亂與不安中,真實地照顧自己。這篇文章,記錄我如何從母職、情緒波動與生活壓力中,練習回到當下、接住自己。
Thumbnail
2025/06/24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在MB0正念課程中,關於角色壓力的自我反思。探討身為母親、員工、女兒等多重角色的壓力,並藉由正念練習,學習覺察與鬆綁這些角色帶來的負面情緒。文章中提出反思提問,引導探索自身的角色壓力,並強調覺察的重要性,最終目標在於找回內在的主權,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6/24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在MB0正念課程中,關於角色壓力的自我反思。探討身為母親、員工、女兒等多重角色的壓力,並藉由正念練習,學習覺察與鬆綁這些角色帶來的負面情緒。文章中提出反思提問,引導探索自身的角色壓力,並強調覺察的重要性,最終目標在於找回內在的主權,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29
放下不是遺忘,也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允許。本篇為正念七大態度系列的收尾之作,透過日常例子、內在對話與親子關係,帶你練習放下控制、放下執著,重新擁抱更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5/29
放下不是遺忘,也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對生活的允許。本篇為正念七大態度系列的收尾之作,透過日常例子、內在對話與親子關係,帶你練習放下控制、放下執著,重新擁抱更自由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當你全然地活在感官裡時,你是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心態去體驗,而不是試圖抓住或逃避任何特定的感受。
Thumbnail
當你全然地活在感官裡時,你是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心態去體驗,而不是試圖抓住或逃避任何特定的感受。
Thumbnail
■ 何為「正念」? 在此引用心理學博士蔡宇哲,及臨床心理師蔡佳璇合著之《好好休息》一書中,第一百一十五頁之內文進行補充: 「『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正在』,也就是『當下』,表示現在進行式。例如你正坐著,眼睛正看著書,耳朵正聽著音樂。」接續說明: 「『念』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等心理內
Thumbnail
■ 何為「正念」? 在此引用心理學博士蔡宇哲,及臨床心理師蔡佳璇合著之《好好休息》一書中,第一百一十五頁之內文進行補充: 「『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正在』,也就是『當下』,表示現在進行式。例如你正坐著,眼睛正看著書,耳朵正聽著音樂。」接續說明: 「『念』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等心理內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透過創造性的視覺心像觀想,我們可以將慾望形塑成圖像或想法,再將其以正向積極的方式發送到身體。這樣的信息充滿愛意,對身體健康有積極影響,因此愈充滿愛的信息,身體就愈健康、強壯且有活力。
Thumbnail
透過創造性的視覺心像觀想,我們可以將慾望形塑成圖像或想法,再將其以正向積極的方式發送到身體。這樣的信息充滿愛意,對身體健康有積極影響,因此愈充滿愛的信息,身體就愈健康、強壯且有活力。
Thumbnail
正念約會是以一種基於正念的實踐,有意識、主動的方式投入在關係中,在約會時你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卸下防衛和對方真誠地交流,並對於自己在關係中產生的想法、情緒有所覺察。更加真誠和開放地與對方交流,並更加關注和欣賞對方的感受和特質,才更有機會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愛情關係。
Thumbnail
正念約會是以一種基於正念的實踐,有意識、主動的方式投入在關係中,在約會時你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卸下防衛和對方真誠地交流,並對於自己在關係中產生的想法、情緒有所覺察。更加真誠和開放地與對方交流,並更加關注和欣賞對方的感受和特質,才更有機會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愛情關係。
Thumbnail
透過畫畫連結感知力、潛意識、更大的自己。這讓我感到當下我們是一體的... 我可以信賴內心浮現的靈感...那是美好的合一感,也是處於心流的狀態。
Thumbnail
透過畫畫連結感知力、潛意識、更大的自己。這讓我感到當下我們是一體的... 我可以信賴內心浮現的靈感...那是美好的合一感,也是處於心流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