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七大態度 × 放下 Letting Go|心理健康意識月|正念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放下 Letting Go:不是丟掉,而是順其自然不再死抓著不放

放下不是放棄,不是遺忘,而是允許事物自然離開。

這篇,是我「正念七大態度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

說實話,這個態度看似簡單,卻經常讓我們卡在原地。

放下 Letting Go,不是叫你硬逼自己遺忘什麼,而是練習

「我不再死抓著不放,也許,這樣我才能向前走。」


日常生活裡,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放下

raw-image

你今天有「放下」嗎?或許你沒意識到,但生活中很多行動都包含放下的練習:

  • 走路時,你得放下右腳,左腳才能前進;
  • 睡前不願放下手機,怎麼好好入眠?
  • 我自己也發現,每當我睡前還糾結著白天的煩惱,我的腦袋就會像打不開的螺絲一樣,一夜難眠。

所以我開始練習告訴自己:「這件事,暫時放下吧。不是不在意,而是我需要休息。」


放下,不是強迫遺忘,而是允許流動

曾經,我以為「放下」是對喜歡的東西說再見。

但後來我明白,那其實是:對自己說—我願意停止掙扎。

還記得上一篇談的是「接納」嗎?

當我們學會接納不喜歡的事,下一步就是學會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放下,是對自己溫柔的允許。允許改變,允許失去,也允許新可能的進入。


放下與我過去的標籤對話

我曾被命理老師貼過「軟汫」的標籤,也在成長過程中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堅強、不夠有用。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我是不是應該早就放下了?」

正念的陪伴讓我知道:不是逼自己放下,而是先看見還沒放下的地方在哪裡。

有些事情,不急著放下,也沒關係。

正念教我的不是「硬要放下」,而是:「先接納還放不下的自己。


放下控制,是選擇用愛與信任看待關係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也常常陷入「控制」的陷阱。

但後來我學會,真正的放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換一種方式去愛。

  • 當我放下對孩子每一步的掌控,我才開始看見她的能力與選擇。
  • 當我放下對未來的焦慮,我才有力氣陪她活在當下。

因為我選擇用愛與相信來替代牽掛與擔憂。


有些東西,放下一點點就好

我們總以為放下就要清空全部,但其實,放下一點點也可以。

你不必馬上放下整段關係、不必馬上放下所有痛苦,


只要騰出一點空間,就足夠讓新的東西流進來。


正念七個態度的練習

這七個正念態度,我一篇篇寫下來,其實不是因為我都做到了。

而是因為我知道:我願意練習,我就能越來越靠近那個更自在的自己。

未來的生活裡,我還會繼續跌撞,但我也會繼續在這裡,用我的故事陪自己、陪大家一起練習。


留給你的小問題:

如果下週,你可以「放下一件事」,你會放下什麼?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來,我們一起練習放下那一點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是雞湯,是我認真活著的日常
29會員
47內容數
嗨,我是 Vicki,一名探索生活平衡的長照社工,也是正念學習者。我不灑雞湯,不賣熱血,只寫下生活中真實而微小的力量。在這裡,你會看到關於照顧者、身心平衡、自我對話和親子關係的故事。希望你能在這些文字中,找到曾經的疲憊和內心的溫柔。
2025/05/28
在正念七大態度中,「接納」是改變的起點。本篇以真實的母女對話與生活故事,帶你理解「接納不是贊同,而是不再掙扎」,學會在關係與情緒中溫柔共處,為心理健康意識月帶來深刻覺察。
Thumbnail
2025/05/28
在正念七大態度中,「接納」是改變的起點。本篇以真實的母女對話與生活故事,帶你理解「接納不是贊同,而是不再掙扎」,學會在關係與情緒中溫柔共處,為心理健康意識月帶來深刻覺察。
Thumbnail
2025/05/23
你是否也在用力追求「效率、認同、改變」卻感到疲憊?正念七大態度之一「非用力追求 Non-striving」,提醒我們:目標不是不能有,而是不必逼自己。從一位媽媽的日常自省,看見不用完美也能愛的方式,一起練習放鬆而不放棄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5/23
你是否也在用力追求「效率、認同、改變」卻感到疲憊?正念七大態度之一「非用力追求 Non-striving」,提醒我們:目標不是不能有,而是不必逼自己。從一位媽媽的日常自省,看見不用完美也能愛的方式,一起練習放鬆而不放棄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5/17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明明心裡感覺怪怪的,卻還是選擇相信別人的建議;明明身體已經抗拒了,嘴巴還是說「好啊」。我曾以為那是沒自信,後來才明白,那是一種還沒學會信任自己感覺的反應。 這是一篇寫給正在學習信任自己的人的文章,從身體覺察出發,也是一段我與「信任」重新建立關係的旅程。
Thumbnail
2025/05/17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明明心裡感覺怪怪的,卻還是選擇相信別人的建議;明明身體已經抗拒了,嘴巴還是說「好啊」。我曾以為那是沒自信,後來才明白,那是一種還沒學會信任自己感覺的反應。 這是一篇寫給正在學習信任自己的人的文章,從身體覺察出發,也是一段我與「信任」重新建立關係的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念與感恩的心態能夠幫助我們減少負面思維,提高心理健康。通過注意自我對話、接觸正能量資訊、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尋求專業幫助,我們可以有效改善心情和思維模式。文章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主動採取行動,逐步實現積極的心理轉變。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念與感恩的心態能夠幫助我們減少負面思維,提高心理健康。通過注意自我對話、接觸正能量資訊、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尋求專業幫助,我們可以有效改善心情和思維模式。文章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幫助讀者主動採取行動,逐步實現積極的心理轉變。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本書主要談論關於「放下」的生活智慧,拋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讓你在面對工作或人際關係,可以淡泊一點,活出自在愉快的人生。
Thumbnail
透過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珍惜這六個練習,可以幫助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回應方式,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轉化歷程和感受之實例故事。
Thumbnail
透過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珍惜這六個練習,可以幫助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回應方式,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轉化歷程和感受之實例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訴說了作者在一段時間的沉靜之後對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思和重新開始的決心。充滿了內省和自我探索的內容。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壓抑只是大腦戰逃機制中的反應。       
Thumbnail
我們習慣"操控式的安全感" 放手,全世界最簡單的動作,卻藏著全宇宙最難挨的煎熬 放手不是放棄 而是信任與交託 人性基本上是固執的,"放下"不是一種天性的選項,完全是煉出來的,是環境逼出來的,是年齡熬出來的。我們習慣把安全感建立在穩定的外在環境中,建立在金錢、地位跟信譽 1.放手須先有把握
Thumbnail
我們習慣"操控式的安全感" 放手,全世界最簡單的動作,卻藏著全宇宙最難挨的煎熬 放手不是放棄 而是信任與交託 人性基本上是固執的,"放下"不是一種天性的選項,完全是煉出來的,是環境逼出來的,是年齡熬出來的。我們習慣把安全感建立在穩定的外在環境中,建立在金錢、地位跟信譽 1.放手須先有把握
Thumbnail
放下力:意指捨去一切的執著,簡言之就是,放下過去的事、放下別人的事、放下未來的事。放下力,是一種符合禪意的生活方式。我們都應該傾力,全神貫注在「此刻正在進行的事」。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擁有「放下力」的人呢? *不受人際關係擺佈,就是擁有放下力的人。 這種人與人往來重質不重量
Thumbnail
放下力:意指捨去一切的執著,簡言之就是,放下過去的事、放下別人的事、放下未來的事。放下力,是一種符合禪意的生活方式。我們都應該傾力,全神貫注在「此刻正在進行的事」。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擁有「放下力」的人呢? *不受人際關係擺佈,就是擁有放下力的人。 這種人與人往來重質不重量
Thumbnail
過度的壓抑任何一種情緒 都是不健康的 事情的好壞也ㄧ樣 只想要好事發生 卻無法接受壞事的來臨 這種得與失的執著過強 也很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事物本身並沒有單一的好或壞 現在只需此刻的經歷 未來會怎麼樣的收穫 還是取決於今後的行動與努力 自由自在地活著 柔軟謙虛 並且保持自我
Thumbnail
過度的壓抑任何一種情緒 都是不健康的 事情的好壞也ㄧ樣 只想要好事發生 卻無法接受壞事的來臨 這種得與失的執著過強 也很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事物本身並沒有單一的好或壞 現在只需此刻的經歷 未來會怎麼樣的收穫 還是取決於今後的行動與努力 自由自在地活著 柔軟謙虛 並且保持自我
Thumbnail
零極限是一種心靈療癒的方法,源自夏威夷的傳統治療方式,以淨化內在負面能量為核心理念,並實踐淨化的真言,透過五句真言的重複釋放內心重擔,並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引導走向內在和解與平靜。實踐這五句真言不僅有助於修復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引導走向內在的和解與平靜,提醒自我寬恕是成長和療癒的重要步驟。
Thumbnail
零極限是一種心靈療癒的方法,源自夏威夷的傳統治療方式,以淨化內在負面能量為核心理念,並實踐淨化的真言,透過五句真言的重複釋放內心重擔,並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引導走向內在和解與平靜。實踐這五句真言不僅有助於修復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引導走向內在的和解與平靜,提醒自我寬恕是成長和療癒的重要步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