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這樣練”很重要,能讓理論具象化
書裡如果作者能把自己每天、每週的練習流程、反思方式、習慣養成說出來,對讀者會很有幫助。因為很多人知道「正確觀念」,但不知怎麼從零開始、一步步落實。這種「實踐範例」能縮短摸索的時間。
2. 教學要有方法,也要有因材施教我認為“我這樣教”不只是告訴學生“你要怎麼做”,更要根據學生的程度、性格、目標調整引導方式。書中如果能提醒老師察覺學生學習風格,做動態調整,那就是高明之處。
3. 學習不能有終點,必須有心態調整
「為什麼要一直學」這一節我最感共鳴。很多人學書法一段時間後就停滯,原因不是技術上無路可走,而是心態出問題:自滿、懈怠、不懂反思。這一章應該在提醒我們:真正的書法學習,是一條漫長的修行之路。
4. 錯誤與反覆是前進的階梯
如果教學中能把錯誤攤出來(老師講過錯、學生常錯的地方),反而更有助於學習。作者在「我這樣教」會提很多常見錯誤,以及他如何在課堂中察覺與修正。這讓學生知道: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修正、累積成壞習慣。
5. 自我反省與進化能力是關鍵
作者在這章中強調: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持續反省——今天教法好不好?學生學得怎麼樣?自己哪裡還有不足?這種反省能力,我認為是能否長期進步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