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近一次更新2024/1/4)
作者:陳華夫
美聯儲2020/3/15緊急降息四碼(1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降至0%至0.25%,並至少增加7000億美元的債券資產。曾多次公開敦促美聯儲降息的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這真是好消息,這對美國很好。」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美聯儲除了緊急降息四碼,還宣佈「至少增加7000億美元的債券資產」,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影響?
美聯儲如世界上其它國家的央行一樣,它職能是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監管銀行和提供支付清算系統,所以它可以任意印鈔,或以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基準利率、貼現率、信用控制等手段擴充或縮減其
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以調控該國的貨幣(M1及M2)供給量及實際利率來影響該國的經濟活動。(
一口氣瞭解美聯儲 | 全球權力最大的金融機構)
美聯儲的主要政策目標有3項:(1)將「就業率」最大化;(2)將通貨膨脹率穩定在2%;(3)維持適當的利率,以穩定經濟成長。美聯儲升息會直接推升短期利率水準並傳導到長期利率,而美聯儲「縮表」則會直接推高長期利率,兩者皆會收縮市場資金,緊縮過熱的經濟。
若把美聯儲成一個公司,它就有表示財務狀況的
資產負債表,一般媒體上所謂「縮表」的「表」,就是指這個
資產負債表。依照
複式記帳會計(即借貸記賬法Debit-credit Bookkeeping),「貸方」=「借方」。因為「借方」(Debit)代表一個交易的現金流之「來源」(source),而「貸方」(Credit)代表現金流向之「目的」(destination),而「來源」的大小就一定等於「目的」的大小。
在
複式記帳會計帳本裡,「貸方」的項目包括:紅利(dividend)、花費(Expense)、及
資產(Asset)等,而「借方」的項目包括:「負債」(
債務)(Liability)、擁有者權益(Equity),銷貨收入(Revenue)等。可以用「DEALER」這個英文字來幫忙記憶,前面三項─DEA─屬於「貸方」,而後三項─LER─屬於「借方」(見
ACCOUNTING BASICS: Debits and Credits Explained)。而在
T型帳戶中,「貸方」(Credit)是在左方,記載
T型帳戶帳戶的增加額,(+),而「借方」(Debit)是在右方,記載
T型帳戶帳戶的減少額(─)。例如,某公司,以100萬元現金買了一塊土地,則在「現金帳戶」的「借方」記載100萬元,表示現金減少100萬元,而同時在「土地帳戶」的「貸方」記載100萬元,表示增加了100萬元的土地。
所謂
資產負債表就是記載一個經濟組織體的
資產(Asset)、「負債」(
債務)(Liability)、及
所有者(股東)權益(Equity)等三者的「存量」狀況。對公司企業、商業銀行、及個人而言,貸款記為「負債」(
債務)(Liability),存款、現金記為
資產(Asset)。對美聯儲(
央行)而言,卻正好相反;
央行的
資產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的證券以及向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
央行的「負債」(
債務)是流通的
基礎貨幣M0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儲備金。
美聯儲央行是商業銀行的銀行,商業銀行有多餘的資金可以存在美聯儲,其享受的利率是短期實際拆款利率就是
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而不屬於商業銀行的「保險基金」及「養老基金」也可把資金借給美聯儲,其享受的利率是美聯儲於2013年推出「
隔夜反向附買回操作」(overnight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 ON RRP )利率,既然存或借給美聯儲的資金都是無風險的債務(美聯儲不可能倒閉而債務違約),所以商業銀行、「保險基金」、及「養老基金」當美國債殖利率高於「隔夜拆款利率」或「ON RRP 利率」時,則其資金會傾向於購買美國債,反之亦然。(見
歐元多單創高壓垮美元?美債收益率全面"泡水")
當美聯儲開啟
無限QE的印鈔後,若印鈔了1兆美元,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這就等於向全世界徵收1兆美元的
鑄幣稅。人民大學
翟東升教授認為:「美國的國際鑄幣稅收益的獲得者不是私人部門而是聯邦財政,這筆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國際性財政收入相當於將美國的實際稅點向下拉動了一個可觀的距離,而上述乘數效應則撬動了美國私人部門的額外投資和消費,從而放大了數萬億美元的GDP」。(見見
《貨幣、權力與人——全球貨幣與金融體系的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第106頁)
在財務報表裡,企業的
損益表是「流量」(flow)─即反映一定期間內之交易過程及其他價值轉變(如價格變動造成資產價值改變等),主要帳表包括經常帳及蓄積帳。而
資產負債表則是「存量」(stock)─即指至某個時點為止(如年底或季底),經濟體系所擁有的資產價值,包括金融資產及非金融資產,主要帳表為
資產負債表。(另請參考
有錢人是「流量」思考,窮人則是「存量」思考!)
既然,中國的
外匯儲備是中國
央行通過發行人民幣,從企業和個人手上按照當時的匯率“買”回來的,所以是中國
央行的「負債」(
債務)。但它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銀行發出的人民幣等量的
購買力,則又是中國
央行對外的
資產,但它卻不是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若把
外匯儲備第二次兌換回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則等同於央行印鈔票,其結果就是人民幣大幅貶值和嚴重的
通貨膨脹。較佳的使用
外匯儲備是通過企業向銀行貸款,然後換成外匯,購買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科技水平,並且也應該把
貨幣形態的外匯儲備轉換為
資源形態(如石油、礦場),才能避免
貨幣貶值的損失。前中國
中央行長周小川說:「
貨幣在中央銀行的
資產負債表的右邊,是負債方,意味著中央銀行對
貨幣的
購買力是有承諾的。」(見
周小川: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與爭議)
在低利率環境下,只要美國的
實際利率低於經濟(GDP)實際增速,
美國債的可持續性可以得到保障。然而一旦高
通脹維持,利率高於經濟(GDP)增速,對償債能力的擔心就會引發對美元的拋售,而一旦美元貶值,就會進一步加劇拋售而形成惡性循環。換言之,過於龐大的
美國債將破壞美國承擔國際安全資產提供者和保險人的角色。近期,美國財長葉倫對於各國減持
美國債的擔心即源於此。(見
「美元霸權」的另一面是什麼?)
而所謂美聯儲
縮表就是縮小它的
資產負債表規模。例如,若美聯儲要
縮表100億美元,美聯儲第一步是主動減記自己100億元「負債」(
債務),第二步,收回貸給銀行的100億貸款,於是美聯儲的
資產也減記了100億,兩相平衡。
縮表是
擴表的相反動作,
擴表也就是
量化寬鬆(QE)─即印鈔發行貨幣。其步驟類似:第一步主動加記自己100億元
資產,第二步,增加發行100億元貨幣的「負債」(
債務),則兩相平衡。
美聯儲
量化寬鬆(QE)─即印鈔發行美元─的數量反應在其
資產負債表規模上,從2020/3月的3.76兆美元擴充印鈔到2022/5月的8.96兆美元,幾近
擴表了5.16兆美元,也就是翻了137% 倍,達到顛峰,然後開始
縮表至2023/3/13的8.64兆美元。(如下圖)
美聯儲自2008金融海嘯以來,操做了QE1,QE2,及QE3的三次量化寬鬆(QE),擴張了
資產負債表(
擴表),從不到1兆美元至約4.5兆美元的規模。而在美經濟回溫後,為了回收氾濫的美元,美聯儲自2017年開始
縮表,希望將
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降至2兆至2.9兆美元。
然而,全球及美國的新冠疫情嚴重,美聯儲不得不注資1.5兆美元救市。美聯儲於2020/3/11-12實施1兆(Trillion)美元的三個月期回購操作(如圖(2)所示)。並且,到3月底每週還會有額外 5000 億美元的三個月和一個月期回購操作。此外,將繼續提供每天至少 1750 億美元的
隔夜回購操作,和每週至少兩次 450 億美元的兩週定期回購操作。(請看拙文
請釐清-「美元」諸多「以訛傳訛」的迷思─貨幣及美元的本質(2))
紐約美聯儲表示,這些舉措是為了解決新冠肺炎大爆發導致的
美國債融資市場異常。(按:
美國債收益率已下降約一半,至0.7%左右,全球基金紛紛湧入中國
國債市場,外國持有的中國主權債券額已達創紀錄的2.27兆元人民幣,約合3,242億美元─以2020/3/13的匯率:7.00789來計算。)
但許多市場人士認為,這是 2008 年金融海嘯雷曼危機以來,美聯儲又一大規模的
量化寬鬆(QE)救市計畫。上面所提的「至少增加7000億美元的債券
資產」,也正是救市QE 計畫的一部份。到目前,美聯儲
資產負債表規模在2020/8/17已逼近7.01兆美元(如圖(1)。
英國「金融時報」2020/3/13報導:「儘管美聯儲宣布向銀行提供至少1.5兆美元的流動資金,標普500收盤下跌9.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10%,經歷了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盤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美國股市已經在3月11日正式進入熊市,加上12日的雪崩式下跌,美國主要股指已經從2月19日達到的歷史性高點下跌了接近30%。金融市場的地獄閘門已經打開。」(見
特朗普的抉擇:救市還是救命?)
據媒體2020/7/5日報導,美聯儲將啟動印鈔6,000億美元第四輪經濟刺激計畫後,中國
央行即執行了500億元人民幣的
逆回購的公開操作(按:
逆回購是中國
央行向市場上投放資金。當
逆回購到期,則為
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資金的正回購操作)。同時,中國
央行還發行了價值100億元人民幣的中央銀行票據,當商業銀行在認購央行票據之後,其可向外貸款的額度將緊縮。這些措施是為了金融體系的合理和充足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