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青原惟信禪師有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開悟了嗎?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開悟了嗎?
「羅敷」已有夫,「使君」已有婦,
還君明珠雙淚垂,
開悟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開悟了嗎?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開悟是一種擺脫自我執著的
智慧成長,是一種認知的新境界,在中國,通常來自
禪宗「當頭棒喝」的
頓悟。
寒流來襲,體溫度下降,心律,血壓,血糖,
免疫系統的調控速率降低或失靈,感冒,流感、腹瀉,肺炎就會上身。此時人們的「發燒」就在提高
免疫系統殺毒的能力。但有人怕「高燒」燒壞腦筋,頻打退燒針,大扯
免疫系統的後腿,這就是沒有
明心見性。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造成
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亢奮不止,造成口內、外瘡、身提多處過敏與發炎,失眠、便秘、躁鬱。
明心見性的開悟之道,在如何調適生理的
電學與
化學。
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生前曾到印度朝聖,追尋東方的頓悟。而相對於東方
明心見性的開悟,西方的開悟則偏向
人生的意義,的追尋。
小說家張愛玲早年寫的《
中國人的宗教》之結尾語:「對於生命的來龍去脈毫不感到興趣的中國人,即使感到興趣也不大敢朝這上面想。思想常常漂流到人性的範圍之外是危險的,邪魔鬼怪可以乘隙而人,總是不去招惹它的好。中國人集中注意力在他們眼面前熱鬧明白的,紅燈照裡的人生小小的一部。在這範圍內,中國的宗教是有效的;在那之外,只有不確定的、無所不在的悲哀。什麼都是空的,像閻惜姣所說:“
洗手淨指甲,做鞋泥裡蹋。”」(作者張愛玲按:閻惜姣,水滸戲(坐樓殺惜)中的女主角。請看拙文
張愛玲的後半生傳奇─文學與藝術(1))
王國維留下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後,自沉於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晚年自我放逐的張愛玲,臨死,在家徒四壁的住處,斜躺一張靠牆向窗的行軍床上,最後一次的
《張看》窗外「爬滿了蝨子卻華麗蒼涼的一生」(按:張愛玲的名句: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蝨子。」),她遺願骨灰灑向遠方,天邊不朽的繼續《張看》這個令她不捨的世界。(按:
《張看》是張愛玲早年著名的散文集的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