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時,讀了幾本跟生命書寫(自由書寫)相關的書,嚴格說起來,過去也曾讀過娜妲莉.高柏的《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
狂野寫作》,還很天真的
手抄了許多喜歡的句子,不過,如今再次看生命書寫相關的書籍,或許因為目的不同、歷程不同,從前讀不通、讀不下去的書,如今卻反而看懂了,例如這一本:
生命書寫-一段自我療癒之旅。
小時候我就有寫日記的習慣,但是對於自由書寫卻相對陌生,當年,聽見這樣的心靈探索方式,幾乎沒有多想,就報名了心靈工坊所舉辦的自由書寫課,也借閱了娜妲莉.高柏相關著作。
已經忘了到底是怎麼開始的,總之,記日的書寫方式開始有些不同,而當年上課的草書筆記(真的很潦草),則因為近日的整理,再次被翻出來(真心感謝一直有記錄好習慣的自己,留下許多寶物呢!)。
而
生命書寫-一段自我療癒之旅這本書則是跟著近期的整理,再次被翻出來。記憶中,當年讀這一本書,覺得難以入口,就被我靜置在書櫃一角,只是,每年要清理舊書時,偏偏又把它留下。或許是機緣到了,這原本讀不懂的,忽然通了。
書中,將生命書寫分成以下三個部分介紹,本篇文章的書寫,則為個人讀後的理解、反思及筆記整理的綜合:
一、說明生命書寫是什麼,為了什麼
二、說明生命書寫過程中會有的挑戰
三、說明生命書寫的3+1個階段
為何要書寫生命?
人活著,就有故事。
這些故事包含:在哪裡出生?名字的由來?你是什麼樣個性的人?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成長過程中誰是主要陪伴者?幾歲開始上學?初戀在何時?第一份工作在哪裡?生命中最挫折的時光是何時?⋯⋯等等。
我們書寫生命,同時回看,將過去那些不敢說的、不能說的、憤怒的、哀傷的、失落的、斷裂的、通通透過文字再次整理、呈現,並且拉出距離觀看,就像將自己當成寫書的作者般,看著書中主角的生命,重新思索著:「他為何會過得如此?他的情感有哪些?他那時沒說出口卻格外在乎的是什麼?以及當年的社會又有什麼樣的文化背景鑲在主角身上?」⋯⋯等等。
然而,要能寫出來然後觀看,是需要經過一段歷程的,一開始,寫自己的眼淚、寫自己的憤怒、寫自己的指責、寫自己的抱怨,將所有所有當時被壓下來的情感,透過文字抒發、宣洩,這時我們還無法留一個距離重讀故事,用另一個角度分析,然而,書寫卻已發揮抒發情感(情緒)的功用,及至後來,書寫這一些而可以平靜面對時,拉開距離的觀看才得以開始。
因此,書寫本身,不僅是貼近自己、重新將生命斷裂之處接合外,更可以藉由書寫,將過去重新理解一番,明白生命的功課,進而賦予其新的意義。甚至,透過書寫,和自己內在的神性對話,獲得智慧之源。
書寫之路,你將面臨的挑戰
因為要書寫的是自己的故事,所以,第一個可能有的挑戰會是:你敢不敢把心理所有的話都寫下,不只是好的,更是那些難堪的。
之所以難以寫下那些看起來難堪的故事,是因為做這件事很需要「勇氣」,畢竟,人要面對過去的自己和彼時彼刻的負面情緒並不容易,很多時候,寫著寫著,很容易就跟著文字掉入回憶的漩渦裡,或淚流滿面、或者激動不已。然而,像在這樣的當下,書中作者都提醒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活在當下。
或許我們曾經都經歷了那些可怕的事,但是,我們活下來了,來到了現在,光是做到這一點就值得給自己嘉許,也因此,書寫的第二個可能挑戰是:勇敢和過去的情緒相遇,去傾聽、去理解這些情緒想要跟我們訴說的話語。
情緒是這樣的,它是一個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設置,忠誠而努力地傳達那些讓自己舒服或不舒服的事物,因此,當我們能如實地面對這些情緒,問問自己它在傳達什麼樣的訊息,並且聆聽、接納後,它就會離開。
而書寫的第三個可能的挑戰則是:打破完美主義。我們沒有要寫一篇偉大的作品,因此,大可放下那些要寫得多完美的念頭,我們書寫,是為了自己,不為了別人,所以,丟開學校教育裡有關作文教學的種種限制吧!也丟掉那些存在於腦海之中批評的聲音!你有絕對的自由寫你想寫的任何話語。
在書中,作者也特別提醒書寫好的故事要在中後期時再核對,避免完全停留在自己的主觀論定和記憶裡,如此才能免於過早結論或過度推論的陷阱,把所見當成全貌,使得自己陷於自憐、自貶、自誇等迴圈中而難以前行,至於收集到什麼程度的資料才足夠?作者也給出她的建議:如果收集到的資料能讓自己對原本卡住的故事恍然大悟或感到釋懷,這就是充足的資料了。
生命書寫的3+1個階段
+1 尋找故事
生命那麼多故事,到底該從何開始?如果可能,不妨由最能驅動自己的那一個開始寫起吧!如果決定不出來,也可以從過往的日記、相片、影像、舊物(玩具、衣物等)、舊地重遊等方式來找尋,當然,也可以先畫一張生命圖表,在其中標記每件重要故事,然後由想寫的或者第一個故事開始寫起:
畫張生命圖,每X年為一個區間,上方簡單標記正向故事,下方則簡單標記負向故事
當然,依時序書寫外,也可以先替自己(或由朋友幫忙)找到生命中的關鍵字,如:朋友、家人、學校、分離、遺憾、受傷、性別、愛情、遺棄、暴力、尊重、刺激、宗教、信任、關係、困難⋯⋯等,接著以該關鍵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