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書非常適合剛出社會、轉職期的人類朋友。
註:以下開始的三個段落,是大學畢業前夕(2020.06)因焦慮而寫下的雜記,標題下的是「畢業快樂」。在擁有一份正職工作半年後,這些文字看起來就是杞人憂天、是沒出過社會的小屁孩會有的感受。但......這也是曾經茫然得不知所措的我啊。
嘴上總說:「追求學歷是一場騙局」似乎只是為了逃避自己不會念書這件事。然而從「高等教育擴張」的歷程看來,其最初目的是為因應經濟型態轉變,還有另一目的是為了促進階級流動,進而消減階級不平等的局面。隨著貧富差距的惡化,許多人開始為了讀書而負債,階級沒有流動,而是被複製了。
滿街的大學生,卻不如那個「大學教育是在服務少數菁英」的年代。學歷沒有變高,它是貶值了。於是對二十二歲的我們來說,截至目前為止,這輩子都在唸書。每一個階段性的轉換確實質疑過,卻從沒有反抗,是大部分人的生命經驗。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不斷的升學,不斷的延遲兌現勞動力,視之理所應當。
然後在你繳完最後一次學費、租了學士服,並且拍了照以後,恭喜你,開始兌現勞動力吧,直到退休。然而更慘酷的是,生存於這世代,老闆會為了省錢在你屆臨退休的日子提早開除你,又或是為了省錢扣你勞健保,卻壓根沒幫你保,真正能退休的那一天,遙遙無期。而為了這個退休的日子能提早到來,要用$23,800付房租、水電費、電話費、伙食費、交通費、娛樂費,以外,還要順便存點錢,因為再過個一兩年就開始有保險費、房貸、車貸、、、。
書名:《你可以投身工作,但不迷失自己》/作者:許斗榮;譯者:馮燕珠(圖片來源:老奶奶檸檬旦糕)
前言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得來容易,但更準確的說,或許是那晚福星高照,而我不以為意的瞥見了一眼。然而,幸運其實只是比他人早先拿到入場門票,從中的經驗積累、挫折難耐,都得靠心智磨練的再強化將其化解,就像那句俗語說的:「跨的過去是門,跨不過去是檻」,有時,在職場工作上的情形是,就算學習了許多心法,依然得磕磕絆絆,就像學了很多理論、聽了很多道理,依然一塌糊塗,這些總總卻也是社會新鮮人必經的過程,是人生路上各自的考驗。
《你可以投身工作,但不迷失自己》這本書,作者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將自己定位為一位「父親」,讓我在閱讀此書時感覺非常親近,因為我的爸爸也總是在生活小事上對我們機會教育,舉凡路邊的野花野草、吃飯的餐桌禮儀、待人處事的圓融之道,卻也因為爸爸過於樂天的性格,還有傳統產業創業25年至今的人生歷練,讓我在初次進入企業工作的過程中,無法和爸爸交談一位社會新鮮人、辦公室文化所面臨的一切不適應。這本書真的像一道光一樣,照亮了我的垂頭沮喪。
不適任是因為工作內容不喜歡,還是因為能力不足?
人類真的是很奇怪的一個物種,面對喜歡的趨之若鶩,而面對討厭的則嗤之以鼻,總有一百萬個藉口可以搪塞,深陷不快樂的情緒,卻總還嚷嚷著:「是因為老闆要求太多、是因為對接的窗口意見太多、是因為、是因為......」而沒有回過頭來好好正視自己的內心捫心自問一句:「我到底為什麼不快樂?」很多時候,其實我們只是處在所謂的成長陣痛期,又或者是因為面對社會新鮮人身份轉換所造成的不適應,其實,大多數的不適任還是源自於能力不足,因為講白了,人活著就是需要用到錢,而金錢必須透過勞動生產獲取,當你沒有目標的活著時,不管做什麼都很痛苦,把生活想的純粹一點,人生會輕鬆許多。
不管做什麼,都把它當成一樁事業來經營
唯有系統性的實作、觀測、反思,才能有所成長,我們不需要期許自己成為雜誌封面所報導的影響力人物,因為把自己過好,就是最好的證明,每個人都是啟動社會運作的齒輪,不以善小而不為,要相信善的信念會循環。
從前的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每一步都走的小心,卻又因耐心不足而魯莽決定,若能把眼光放遠,不著急、也不自暴自棄的定位自己的座標,讓自己航向想去的遠方,持續探索自己的喜歡、不喜歡,因為善良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良善的分配,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課題。
推薦這本書給職涯探索茫然的朋友們,希望你們閱讀後也能和我一樣,可以從中得到解脫與堅定。
佳句收藏
- 「學習」就像是製造一個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解讀這個世界的鏡頭,比起模仿別人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你必須有自信地說出自己的觀點。p.20
- 能將心裡的問號變成驚嘆號,才是真正的學習。p.21
- 不要輕易相信「聽說的」那種水準的淺顯知識,要了解具體的根據或數字。p.22
- 把寫作當作職場生活中的宿命,進而培養思考的能力。p.25
- 要好好過生活才能寫得好,能感動人的文章是從生活中產生出來的。p.27
- 不要用別人成功的標準來評價自己的成就。p.32
- 努力並有智慧的工作,是為了日後真正的工作與生活所打下的基礎。也需要有面對生活不如意的智慧。p.113
- 如果把工作比喻成水井,找工作就像在挖井,我們通常會捨棄自己喜歡的地方,去挖別人認為好的地方,大部分人都沒有太多計劃,就持續在一開始挖的地方繼續挖下去,隨著時間過去,會害怕到其他地方去挖井,而變得安於現狀。但井要挖得深,首先要挖得寬,剛開始不該自限範圍,如果可以就盡量接觸各種領域,或是認識不同的人。p.141
後記
當你有一個信念想完成一件事,不是自暴自棄怨懟身旁沒有人同舟共濟,而是在資訊流通方便的時代,盡力擷取訊息。然後你會感嘆,感嘆當初的自己沒有持續堅定,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在路上」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
印度電影《救救菜英文》其中有一個橋段,女主角說:「大多數人會喜歡上新鮮的事物,是因為不夠愛自己」我們要足夠了解自己後用力的愛自己,才能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才能選擇想去的遠方後,只顧風雨兼程,因為我們不是境遇創造出來的結果,我們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推薦這本書給職涯探索茫然的朋友們,希望你們閱讀後也能和我一樣,可以從中得到解脫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