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認知到學習是一種獎勵,對五花八門的知識充滿好奇心,大人們也會發現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人肢體協調性高、肌肉爆發力強、樂於表達意見、願意帶頭做事、拿捏音韻精準、對色彩美感敏銳、能長期安靜獨處、對數字具備商業直覺……然後呢?父母是要協助孩子順應主流,還是另闢蹊徑發展?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傳統深深烙印在天篷人的教養觀念中,並且堅信「強者才有選擇權」,他們的財富確實讓下一代的學習之路更平順,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保證有哪一招能讓下一代青出於藍。
設定二:接受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主流之所以為主流,是這項天賦與世俗定義可以獲得名利的成功正相關。
例如大富豪從兒時就展現出超齡的生意嗅覺、手腕和談判能力,「我的體育、手眼協調能力都不行,但是男孩子流行玩的東西都是在比這些,我知道自己去打尪仔標一定輸,所以我就贊助技術最厲害的同學,跟他談好打贏之後我們用怎樣的比例去分卡牌,我還設計了晉級賽的規則,邀請所有男孩子都來比賽,贏的人送新卡牌,比賽到後頭,所有的牌都被我贏過來了。」大富豪得意地回憶。
尪仔標聯賽太熱門,連學校老師都注意到男學生們躁動不已,為了輸贏爭得臉紅脖子粗,老師認為大富豪是這場騷動的始作俑者,質疑他在學校裡「聚眾賭博」,一狀告到家長那邊,長老大富豪得知原委後心花怒放,稱讚兒子果然是可造之材,俗話說「生意囝歹生」,上一代經商成功,但想要培養出能夠接接班、會做生意的孩子可不容易。
但孩子幼年時展現的天賦未必能對應到父母期望的位置,不免碰撞和摸索,天篷社群有一則黑色幽默這麼說:「小時候覺得爸媽耳提面命用功讀書很煩很老土,發誓要走一條不一樣的人生路,心想最後一次順從爸媽的意思拼命考進世界名校,入學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