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馨帶領課程_第二個默契-Good Choice是對自己Say yes !
我常運用肢體接觸的暖身活動,建立學員的團隊凝聚與安全感,我習慣分成四個階段,從觸碰自己、同部位觸碰、多部位觸碰、終極考驗人搶人;完整歷程通常需要三十分鐘。但也常視課程需求以及學員狀態而調整,有時會直接進入終極考驗!
體驗過程學員們容易感到尷尬、不自在、認知失調、不可預知的結果、風險;當下也是我跟學員建立第二個默契的絕佳時刻。
帶領學員建立共同語言-身體各部位關節的名稱時,會請大家聽到關節名稱時,用手指頭精準的觸碰自己的關節;第二階段則由帶領者指定部位,學員想辦法找到夥伴用該部位觸碰,此時我習慣挑最害羞的成員做示範,提醒大家要精準、觸碰時不能有骨頭撞擊的聲音,不需要說話,用全身上下的細胞來感受接觸的關節『好不好』(通常此時會出現第一批放鬆的笑聲),每次換關節時就要換夥伴。這時期可明顯感覺到團體/團隊的氛圍以及學員們的慣性行為,若是組織內部課程,則可初步評量團隊氛圍以及彼此關係親疏。這階段我還會示範若有學員一直往後退,不肯觸碰時怎麼辦?那就「放他一條生路」!(這時會出現第二批放鬆的笑聲)。
對於大專生以上的學員族群,我會給予挑戰性較高的部位,例如額頭、脖子、耳垂、下巴、鼻尖。通常在高挑戰的部位,會有學員沒有進行觸碰,有些是來不及、想嘗試又害羞、產生尷尬反應而僵住。在練習告一段落時,我會詢問是否有學員有意識地選擇了不去觸碰,然後請所有人給他們鼓勵,並指出這樣的行為就是冒險挑戰中的『Good Choice』,也是在劇場中很重要的『Say yes』能力。在此類體驗中,需要學員覺察到自己為何、如何而做,進一步區辨出對自己有益的Say yes是什麼,是對群體、對挑戰還是對內在需求Say Yes ?!在這樣的選擇之後會獲得什麼經驗,又可能失去什麼機會?
常常在這階段後,學員們會更專注及投入於活動中,並且彼此支持每個不同的決定,我也刻意地以此默契來打破或對抗同儕壓力。
為什麼我喜歡使用這活動,喜歡建立這默契?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帶,樂此不疲呢?除了每一次的學員反應都很精彩、我自己也玩得很開心之外,這種高頻率人際互動的活動,可以很純粹的,很直覺的,當動作快於思考批判的時候,可以在無形之中跨出了舒適圈,完成時驚嘆自己怎麼那麼不一樣;卻也能夠反向操作,讓思考覺察浮現,有意識的選擇及感受每一次觸碰,敏感於自己的心理風險,發現自己的慣性。
我透過肢體接觸直接和學員建立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安全感。因為親自示範並且和他們「一起」互動,能夠即時反應及調整挑戰強度,並且明確的給予「撤退」、「拒絕」的選項,視其同為學習的狀態,給予其價值感以及掌控感。在明顯會造成從眾行為的活動裡刻意讓學員練習「覺察從眾行為」,並重新定義自己的行為,重新賦予自己行動的權力及意義。其實,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也不曉得其影響力,直到我們被回饋、被指出、被定義,然後透過思考及處理經驗的歷程,讓學員重新定位及定義自己,並更有意識的行動。
活動觸發的更多可能:
除了建立安全感之外,此活動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夠引發不同的參與心境,例如自我覺察導向的課程,會刻意提升學員的覺察能力,感受自己的身體緊繃或放鬆,觸碰時感受彼此的狀態,帶領的過程會較緩慢、優雅,類似雲門舞集的感覺;若是團隊建立、團隊凝聚力、熱情、突破挑戰等主題,則會透過加快速度,增加專注力、反應力、互相搭配及補位,並在活動後引導大家探討相關話題。
有幾次特殊的經驗,因為場地限制,必須在階梯式的演講聽帶領活動,學員們都被卡在椅子裡,要能換夥伴達到指定部位連結,困難更多,恰巧主題跟踏出舒適圈、服務學習、創造連結有關,這樣的體驗歷程反而彰顯了踏出舒適圈去接觸不同的人的困難,如何克服環境的障礙,引導學員從過程中發現自己如何建立連結,對自己有沒有新的發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