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心理學者總是告訴大家:足夠的「社會支持」與個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在過去的研究中,兩者的關連性卻不是那麼肯定,甚至存在著疑問。
11月底刊登於《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最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找到其中的關鍵因素了。期刊的Impact factor為7.217,在所有精神科的156本期刊中位居第16,排名可說是很突出。
研究對象為1054名34~84歲健康美國成人,是從「The National Survey of Midlif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MIDUS)」 這個國家級大型縱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中篩選而出。研究調查項目如下:
- 社會整合程度(social integration):是否已婚或有同居者?多常與親友接觸互動?多常參與社區團體或社會活動?
- 有多相信當自己需要支持、協助時,可以依靠家人、朋友、伴侶?
- 認為自己具備多少支持家人、朋友、伴侶的能力?
調查完成兩年後,抽血檢驗受測者血中的白血球介素-6(interleukin-6,簡稱IL-6)濃度。IL-6是人體系統性發炎反應的重要指標,濃度越高表示人體處於發炎反應中,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癌症等常見中老年疾病的機率也越高。
結論如下:
- 即使具備足夠的社會整合(身邊有許多能互動的親友),而且需要幫忙時能得到親友的協助,IL-6濃度也沒有顯著變化。換句話說,就是對身心健康並沒有顯著益處。
- 唯有同時「認為自己有能力支持家人、朋友、伴侶」者,IL-6濃度才會顯著降低。換句話說,就是對身心健康產生顯著益處。
- 這樣的關連性,在「女性」身上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