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騙局的結構都很像,就是告訴你投資未來會有多少獲利,但其實沒有真的把錢拿去投資,而是把新拿到的投資作為利息付給前期參與的投資人,讓人真的以為能實現獲利而不斷膨脹,最後虛幻泡泡爆開。
其實詐騙這種東西到處都是,不只金融界或者一般的電話詐騙。一般生活也很多,我自己也遇過幾次,比較常遇到的有膨風自己經歷的。
之前就遇過有那種在公司只有做三個月的中階主管,找新工作的時候把自己的在我們公司經歷自動升級個三級,任職時間也拉長到一年。結果對方公司打來做Reference Check被我們發現。
也遇過一些很有趣的人,對A說我會參加某個活動當講者,邀請他出席,結果對我也說一樣的話,說A會參與,所以邀請我(讓人以為是A想要我去)。結果最後去了,發現A竟然沒有來,我私訊問A才發現,原來我倆都被耍一波了。
騙子的種類
其實不管是怎樣的詐騙,都是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威脅對你出事情了所以必須怎樣做,另一種是聲稱能幫你解決問題。利用的是人們追求利益跟恐懼損失的心理。威脅性的比較偏向陌生人的電話詐欺,宗教神棍斂財等等。
比如打來說你分期付款設錯,或者說你卡到陰要祭改。這種就詐騙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先冷靜以後找第三方做驗證。
比如某某單位打來說你怎樣,管他自稱警察地檢署還是博客來、Momo,都先不要相信他,敷衍他兩句,問他姓名跟員工編號,說等等再聯繫,自己立刻再連絡一次他聲稱服務的單位,多這道關卡立刻就能破解了。
至於另一種就像是最近很有名的「自稱國安高層的政商掮客案」,這種都不會立刻提出什麼要求,會先培養你的信任關係,然後知道你的需求,再提出自己可以幫忙什麼,要求利益交換。這種就防不勝防了,但是還是有幾個方法可以做驗證。
騙子怎樣騙人
第一個觀察他當前自稱的身分與及行事方法。這個人目前的個人維生方法是什麼?也就是他的本業是什麼?他服務的組織跟單位是哪家?他聲稱從事的那個行業有人可以認證嗎?
一個背景都很神秘的人,比如沒有透露任何可驗證的學經歷背景,卻自稱是某某大師、專家、甚至國安高層,那都要先打個問號。
另一個是可以觀察有沒有特意的營造什麼形象,企圖想要建構怎樣的人設。如果一個人動態牆上都是跟名人合照,沒有其他生活或人際交往面向,那也是滿奇怪的。
最重要的是,跟名人合照其實根本不代表什麼,你去參加活動面對各類講者,或路上遇到明星,很少人會拒絕跟人合照。
或許也可以看看跟他留言互動的人都是誰?對話脈絡中推敲彼此關係,通常如果有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同學跟老師會互動,那可信度或許可以提高些。
就算出過書,被媒體訪問過,出身名校也可能是騙子,像前幾年的灣生回家就是,一個日語講得不行的臺灣人冒充日本灣生後代,還得各種獎,騙了多年才被踢爆。
我之前也有當記者的好朋友,跟我分享訪問了一個某個頂大畢業幾年的年輕人,結果報導刊出,那受訪者自稱任職擔任高階主管的公司打來要求更正,稱其只當過實習生。
突破的方法
要突破這些騙子的精心設計,其實都不脫驗證而已。當然與人為善,以信任為前提與人交往,但當對方提出相關的合作或其他涉及到利益利害的事情都要開始當起柯南。
思考他行為背後的動機,亦即先不要想自己的好處跟立場,先反過來想,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對他有什麼好處?他又憑什麼能達成?
而有種驗證方是最簡單,就是去翻翻他過往的發文與言論看看他有沒有提及到年輕時期的師長或者同儕,不管是同學、同事、主管的。會講出確切人名的,就多半是可以去驗證的,因為大眾跟媒體可以直接聯繫他提到的人做核查。
你也可以在言談中直接問他早年經歷,比如學生時代,問問影響他很大的老師跟最好的朋友是誰又是怎樣的人,就讓你多一個驗證管道。也可以聊聊看他在「事業成功」前的人生是如何,如果談論時閃爍迴避之烏其詞,那就可以很合理懷疑了。
同樣的,如果都一直公開宣稱自己多成功、多厲害、多有管道,跟哪個大人物怎樣認識,不斷往臉上貼金,提升自身自身價值,每句話不脫想要證明自己多有辦法,但你卻不能看到或者驗證他具體實際的經歷跟驗證,那多半是有問題的人。
避免被騙的最好方法——不要慌、不要貪
很多情境會被欺騙,要不就是當下很緊張,比如大多數的電信詐騙,要不就是想要透過非正當管道達成某種目的或獲利,這種就會被掮客騙子海噱一波。
我覺得只要抱持著一種想法:「所有事情在被驗證確認前,都不會是『真實』,而只是一個『故事』而已。」那就很難被欺騙了。故事都是聽聽就好,牽涉到利害關係,就要驗證來確保自己不會被耍了。
vocus Premium X 職涯實驗室📣2022/01/07前訂閱專題,享早鳥優惠77折!
訂閱方案
📣2022/01/07前訂閱此專題,享早鳥優惠價格!
更多方案詳情